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化阅读推广方案-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

多元化阅读推广方案-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EA、Arts Midwest和IMLS分别作为政府阅读推广机构、民间阅读推广机构和图书馆界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全国性的号召力,使得美国几乎所有州的众多社区包括乡村地区都参与其中,形成了全国性的阅读盛宴。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的大型阅读推广项目来看,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主体。

多元化阅读推广方案-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

除了政府提倡和立法保障,阅读推广主体多元化、全社会上下联动开展阅读推广,也是国外阅读推广活动呈现出来的一个明显特征。政府、图书馆大众传媒和出版机构、学校、社区、基金会、民间团体、个体志愿者等多方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合力策划与组织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取得阅读推广的组合效益。例如,美国的“大阅读”活动,2006年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NEA)发起,由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Arts Midwest)管理,财政资助则主要来自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NEA、Arts Midwest和IMLS分别作为政府阅读推广机构、民间阅读推广机构和图书馆界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全国性的号召力,使得美国几乎所有州的众多社区包括乡村地区都参与其中,形成了全国性的阅读盛宴。[8] 再如,加拿大的TD暑假阅读计划,由加拿大的图书馆与道明银行(TD Bank)集团合作开展,2009年至2011年间道明银行为TD暑假阅读计划提供了270万美元的资助。[9]

基于自身性质和职能,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文化中,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承担着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进社区民众凝聚力等重要任务和使命。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来看,很多时候图书馆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并在推广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推动民众阅读最主要和最有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国外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其中尤以公共图书馆引人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有着开展阅读推广所需要的独特优势和条件:首先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且资源的普及性较强,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等普通民众使用,这是开展阅读推广的内容保障;公共图书馆的馆舍是基于普通民众的需求而建设的,环境布置通常也围绕着读书或者阅读活动这一核心而设计,因此能够营造出一种既舒适放松又具有浓厚氛围的阅读环境,加之其具有家庭、教室、书店或其他公共场所很难具备的安静,因此读者在其中更容易被激发阅读兴趣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公共图书馆的大多数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服务读者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图书馆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与读者交互的经验,熟悉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读者服务工作的细节,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设计出适用于本馆乃至本地区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www.xing528.com)

从国外多个国家开展的大型阅读推广项目来看,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主体。例如,由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华盛顿阅读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一城一书”(One City,One Book)活动,经由美国图书馆协会倡导发展到全美,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及其附属的各州公共图书馆阅读中心都成为此项活动的主要举办者,活动最终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截至2016年底,美国50个州均在全州范围内举办过“一城一书”活动,活动总次数为2360次,其中由公共图书馆协助或直接举办的活动为1852次,占活动总数的78%,参与的公共图书馆达到549所。 [10] 再如,英国的“夏季阅读挑战”(Summer Reading Challenge)活动,是英国阅读协会针对儿童举行的一项长期阅读推广活动,该活动在英国97%的公共图书馆中开展,76万4岁至11岁的儿童参与其中,每年暑假的活动主题有所不同,鼓励每个儿童每个暑假阅读6本书,该活动是英国目前最大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11]

除了公共图书馆之外,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也值得关注。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8年启动的学科图书馆博客服务,从Business、Science、Engineering等6个方面提供了新书推荐、视频列表、书评数据库更新、最新活动和本地展览会等与阅读密切相关的服务,引导和鼓励读者对学科和科研资料进行深层次研读;哈佛大学图书馆于2002年启动了基于专题式数字化馆藏理念的开放馆藏计划,随后又推出在线阅读计划,使读者可以在线阅读由25万个网页构成的1200本图书和珍贵手稿,鼓励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利用这些数字化的珍贵特藏资料。[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