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物保护国家标准《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GB/T 30237-2013)、《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GB/T 30236-2013)和《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档案规范》(GB/T 30235-2013)以及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古代壁画脱盐技术规范》(WW/T 0031-2010)和《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WW/T 0006-2007),结合沂源县所在地环境和壁画病害的发展趋势,以通用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方法、规范为指导思想,玉皇殿壁画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1. 保持壁画真实性、原生性原则
在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过程中,保持壁画的真实、原始历史信息不改变,材料、工艺和结构信息不改变,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做法不改变,壁画主体、颜色不能新建、拆除或改动。作为文物修复的最基本原则,不管是“修旧如旧”的原则还是不改变原状原则,都是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过程要严格坚持的基础性理念。在补配壁画地仗过程中,尽量使用与原壁画相同的材料、工艺,尽量不要添加现代的化学材料。需要添加现代化学材料时,需要评估新添加材料对壁画无副作用时才可以添加。
2. 最低干预壁画本体原则
玉皇殿壁画凡是近期没有继续发展、无新的危害出现的,应尽量少干预壁画本体。必须干涉壁画材料时,只可有限度地对有害区域、危险区域进行最少的干预。当壁画材料濒危且继续发展时,如不对濒危部位进行干涉就无法保存时,才采用修复材料对濒危部位进行直接干预。对于清理壁画表面污染物,只要画面内容大致显现出来就可以,不必追求画面完全、彻底显示。由上而下渐次严重的叠压现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痕迹,如流水痕迹、害虫破坏、烟熏痕迹等,只要不继续损害、破坏画面内容和稳定性,就可以不必完全清除掉。(www.xing528.com)
3. 修补区域可识别性原则
对于文物修复,《威尼斯宪章》中规定:“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须区别于原作。”对于文物修补区域的表面效果,中国传统修复方法注重保持文物整体的完美性,从而主张对大面积缺失画面进行复原补配,追求“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效果。传统的文物修复理念与国际通行的现代修复理念有所偏差,不利于真正认识文物的价值,对于修补区域的认识会导致文物价值的错位,有文物造假的嫌疑,因此应加以修正。对文物缺失处的修复补配做旧可以采取“远看一致,近看有别”的修复方法,也就是补配的部位同原画面在颜色和层次上稍做区别。“远看一致”使观众在欣赏过程,视觉和艺术效果不至于因为修补的部位遭受破坏;“近看有别” 使研究者和普通观众能够分辨画面的原件部分和补配部分。
4. 修复材料的可操作性原则
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材料应注重安全稳定性、长期耐久性和可再处理性,操作工艺比较简便可行。使用的所有材料不能破坏壁画的历史、艺术、结构的信息,对颜料层和地仗层不能产生任何新的损害。所有材料可在以后必要的时候能尽可能地去除,材料及其老化产物不会破坏壁画原有的结构、材料,不会削弱壁画材料的机械强度。使用的试剂、仪器不对壁画、人员产生危害,修复材料必须经过局部试验在确保取得安全、有效的修复效果后才能全面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