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玉皇殿壁画遭受过许多人为的直接破坏,例如在壁画上刻画、被用作仓库、在壁画表面贴纸等各种破坏行为。即使在保护措施比较严格的当代,人们一些正常的活动也可能给壁画带来缓慢、持续的影响,比如人类的旅游参观、建筑内焚香以及无意识的触摸等。由于早期施工人员保护理念的偏差和保护技术的制约,日常清扫、建筑修缮以及对壁画表面覆盖泥浆的清理工作中,也给壁画带来了损害。
1. 人为直接损坏
栖真观历史上遭受的损害与使用人员的行为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在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栖真观周边区域民间社会中的宗教信众数量较多,栖真观的宗教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此时栖真观整个建筑群一直由信众来使用、管理。栖真观壁画为诸多信众和周边村庄中的村民所服务,栖真观壁画一般会得到比较严格的安全管理和保护修缮。这些内容从遗存在栖真观的多处碑刻中可明显地辨认。栖真观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均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信众,可以说,能够为栖真观提供保护措施的人员普遍存在。栖真观由于使用功能和宗教信仰的需要,也能够为栖真观壁画的保护提供有利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栖真观的宗教使用功能被严重限制,栖真观不能继续行使宗教职能。此时,栖真观作为传统遗留、封建迷信的象征受到一定的破坏,周边区域的村民不再认真保护建筑,许多建筑任由自然环境破坏而被损毁,碑刻被推倒、毁坏、遗弃,大殿内的塑像、台基被拆除,玉皇殿壁画被涂抹了大面积的泥浆。玉皇殿的门窗被损坏,建筑内外环境处于频繁的交流融通中,建筑调控环境的功能减弱,壁画遭受外界温度、湿度、有害污染物、微生物影响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2. 人类活动影响
栖真观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前,宗教活动频繁,村民、信众在玉皇殿殿内焚香、烧纸,焚香烧纸一方面带来了局部环境温度的瞬间升高,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对栖真观建筑和壁画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焚香烧纸产生的烟尘污染会附着在壁画表面,与壁画颜料紧密结合,形成一层致密的污垢层。甚至在玉皇殿内西北角生火,壁画西北角白色的白灰地仗层被一层厚厚的黑色污染物覆盖,其中就有油烟因素的参与。(www.xing528.com)
栖真观内一些正常的人类活动也可能无意识地给壁画带来持续的、缓慢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并非直接地、剧烈地破坏壁画本体,但是却能够长期性地施加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于壁画的本体上。每年大量民众来玉皇殿建筑参观,游览活动给壁画的保护带来了很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人们频繁地进出玉皇殿,建筑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处于较高的交换频率,建筑内的保管条件不再相对稳定。建筑内人员较多时,新陈代谢活动使得玉皇殿内的温度和湿度长期处于超出正常范围的水平。外部带入的微生物停留于殿内,增加了壁画被微生物侵蚀的概率。这些旅游、参观、文化活动是在栖真观建筑及其壁画利用过程中外来人群的无意识正常行为,却很难完全避免给壁画带来不利影响。
3. 修复效果不佳
壁画的保护修复和日常维护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实施,如果没有保护经验、技术,自行对古建筑和壁画修缮就可能给壁画带来负面的损害。比如壁画以及建筑日常的清扫除尘工作、建筑的修缮以及壁画的修复工作,由于技术、设备、工艺的不足或施工人员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的制约,给壁画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伤害。这种情况在栖真观壁画的历史保护工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栖真观在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最后一次大修后就没有实施过较大的修缮工作,七十多年来玉皇殿房顶因为顶部材料老化、雨水侵蚀,漏雨损害比较严重。北墙明间的壁画由于漏雨被完全冲蚀损坏。东次间靠近明间部分的壁画也冲蚀大半。东山墙上部山尖处的五块梁架之间的小幅壁画完全损毁,下部梁架下的部分二十八星宿壁画画面损毁。
2004年春天,在对壁画表面的泥浆进行清理过程中,由于并非由壁画保护修复人员来操作,导致了壁画颜料层出现了多处划痕。2007年,当地村民集资对栖真观进行修缮,在修复玉皇殿壁画过程中,对于部分损毁严重的壁画直接铲除,导致了北墙西次间上部画面完全损毁。其他区域的壁画在修补过程中,一些画面被白灰覆盖。修补使用的材料与壁画原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次修缮工作毕竟不是由文物部门来主导的,因此民间自发的修缮活动对于壁画总体来看,是起到了防止壁画被继续破坏的积极作用,但是局部区域对于画面的直接铲除却是带来了直接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