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栖真观建筑既为统治阶级、宗教教化传播目的服务,也为乡村社会、普通民众和文化建设服务。当前,栖真观的道教教化作用已经退位。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为新型业态,栖真观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向拓展成为文化象征的经济资本,以经济活动中转变为虚拟资本化的机制,间接地作用于乡村的社会、文化发展。资本化的机制是指栖真观建筑以文化象征的实物转变为经济资本,这些象征性的虚拟符号可以被转化为当地乡村社会发展经济的市场经济资源,而不是为道教的教化民众服务。栖真观建筑的改造、维护和修缮以及周边农家乐饭店、旅游景区、宾馆和民宿是新消费业态进入乡村社会后形成的。栖真观建筑在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对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新建构,迎来了周边更广阔空间内的重修重建。
栖真观周边二十年前就具有农家乐饭店、采摘园、垂钓池塘等初级旅游业态。近十年来,在乡村社会基层管理人员的推动下,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介入栖真观周边文化资源的开发,制定了《展寿山旅游开发规划》。以栖真观为中心,结合周边的沂河、山川、古村落、农业资源,规划了集合农业、文化、山川、河流景观为一体的整体旅游休闲空间,计划建设花海、石海、吊桥、红叶谷、望月湖、玻璃栈道桥等景观,与山川、树林结合建设野外探险地、山林民宿、户外拓展基地、影视基地、养生养老基地等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休闲场所,已经建设停车场、酒店、宾馆、商店、河道景观等配套设施。目前,栖真观东侧的原有民居已经迁移改造为宾馆、饭店和停车场,河岸边的道路、栏杆和拦水坝已经整治,栖真观西侧的土地庙建筑、道士林已经整修。栖真观通往周边人工景观的道路正在修整,河谷南侧山脉中的古村落正在被改造为高档民宿,道路在修建,石头房屋开始整修。以栖真观为中心的原有文化旅游区仅仅涵盖栖真观周边的道士林、摩崖石刻,如今发展经济的需要,使栖真观所在区域拓展成为新的宏大经济空间。
在当前文化资源和旅游事业互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栖真观建筑已经成为可以用来发展经济的文化资本,空间生产借助提高经济水平、满足旅游需求的机制获得发展。栖真观建筑此时既延续了道教的文化空间,又拓展出来发展旅游活动的经济空间,文化爱好者、外来游客分别在不同的目标空间中为了不同的目的而活动。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并不一定会发生空间上的文化冲突,道教文化作为旅游的资源和目标能够继续留存为经济发展载体。栖真观建筑的文化空间此时对于外来游客来讲,就是其了解道教文化、艺术的主要目标,满足了其对于道教文化的认知需要。(www.xing528.com)
文化空间既反映了当前的乡村社会中的关系,同时重构着崭新的乡村社会文化关系。栖真观文化空间与乡村社会产生的双向互动,促进了两者的同步发展。栖真观的文化空间为乡村社会发展旅游活动提供了资源保证,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剂和催化物。栖真观周边原有的各类物质成为乡村社会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物。栖真观的文化空间产生新的发展推动力,建构着乡村社会的经济生活。栖真观建筑当代空间的生产并不是因为道教教义传播、扩展道教信仰的需要,很大原因是当代社会管理、外部资本盈利的需求,道教建筑与资本操作之间的关系通过经济发展连接在一起。正是处于道教信仰与乡村生活的交汇场所,栖真观建筑的作用早已经超越道教场域这一单纯的初始功能,融合入乡村社会的世俗生活。在当前发展乡村经济、以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栖真观建筑可以为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目的服务。外部的资本、社会结构对栖真观建筑的保护修缮产生影响,同时栖真观建筑对于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样产生了空间重构作用,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