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栖真观由丘处机弟子张志顺筹建。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重修栖真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由当地乡绅捐资,重修中院过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重修栖真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重修中院过厅。2007年,安平村村民集资维修东院玉皇殿、真宫门及中院过厅。
栖真观内现存时代最早的至元十八年“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记载了栖真观的创建过程。“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立于栖真观东院真宫门前,通高393.5厘米,分为螭首、碑身和碑座赑屃三部分。其中螭首高126.5厘米,宽105厘米,厚37厘米,篆额,正面中间剔平阴刻“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额背面中间剔平阴刻“助缘施主之图”;碑身高209厘米,宽98.5厘米,厚31.2厘米。正面刻碑文,作者为汴梁毛翌,首行题下小字“虹亭宋颖书丹并题额”,碑文前半部分记述了栖真观创建的过程,后半部分是当地全真道的传授谱系。碑的背面刻有施主名单及所属村庄;碑座赑屃颈及头部曾断裂,现已修复,长246厘米,宽99厘米,高58厘米。碑文全文为:
地有胜地,人有异人,非胜地无以来异人,非异人何以光胜地。故句漏以稚川显,云台以希夷传。洪崖、青溪、神山、鬼谷,此类多矣。沂镇之右百里所,有僻地焉,泉甘而土肥,石秀而木茂,尘氛不到,人迹希及,真佳绝之处也。云烝础润,磁石引针,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大元开国,道教兴行。长春真人之徒有栖真大师道安子张志顺者,淄川人也,幼岁事师,升堂在寝。庚辰,长春赴诏,因嘱之曰:“尔之缘契在齐鲁之山中也,汝其往哉!”道安遂云水其游,追寻形胜,偶至于此,大惬其情。乃与其侣王伯和戮力开创,不日粗完。未几,朝廷普施湛恩,赐观额曰“栖真”焉,盖彰其号也。
既而,道安自以春秋高,欲以所居付四方之有德者。闻邹平县长春观明真大师无忧子刘正道之徒葆光大师董道常道价甚高,遂敦请而畀之。
道安一日集众告之日:“我久住世间,今将归去。有一颂以相别也。其辞曰:道安明日去,威仪不用多。苘麻绳一条,套着喉咙拖。近则填坑堑,远则注沟河。水中鱼鳖食,岸上蝼蚁窝。一灵真性去,假躯待如何!”翌日无疾而逝,实丁巳十月之望也。葆光与其徒朱志休等黾勉从事,锐意经营,十余年间创建东华帝君、长春真人、义勇武安王之殿各一,又建祈祝斋堂一所。意者非欲夸奢而竞糜,盖以崇奉上真,祝延皇寿,不尔则不足荐诚故也。
此地山势回还,窈然幽邃,可谓僻乎僻者也。名则未尝有闻也,而长春指授之,道安草创之,葆光踵成之,岂偶然哉?盖有由也。噫,凡为胜地处,必有异人居,不其然乎!后之主者庶几其无忝云。汴梁毛翌记。
时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仲秋廿有六日,冲玄大师提点栖真观事赐紫朱志休立石。
长春真人之嗣:明真大师无忧子刘正道,门人纯德玄静大师莒州威仪赐紫戚知常,清虚大师赐紫张若水,葆光大师赐紫董道常,通玄凝真大师徐州道正赐紫张志玄;悟真大师赐紫张志仙,门人栖真大师赐紫道安子张志顺,圆素大师赐紫孟志方,清真大师吕道渊。
尊宿悟真翊教大师赐紫刘志勉,洞渊冲和大师赐紫益都路道录成,圆融大师赐紫莒州威仪赵。
宣授奉训大夫莒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张执中,将仕郎莒州判官段琏,敕授敦武校尉沂水县尹兼诸军奥鲁刘显。
宣授忠翊校尉莒州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不兀剌,忠翊校尉同知莒州事彭祜,敕授敦武校尉沂水县达鲁花赤兼诸军奥鲁要束木等同立石。
淄莱路作头张泉、国用同刊。
碑文前半部分记述的是栖真观的创建过程,后半部分是当地全真道的传授谱系。碑阴残文显示出立碑活动参与者之多及信众分布之广:“功德圣像二十五尊□銮会首二十五家,供圣花篮一十六副官□会首一十六家”,参与的村庄、道教团体和领袖人物有鲁村、于村、草埠村、□村、□神堂、何家庄、田家庄、吕村、□□村、□村、杨家庄、榆林庄、北麻村、南麻村、(许)村、狗□泉、□和川张家庄、西冶村、益都村……龙泉观、聚仙观、上清观、清□观、□清观、□山洞、□村、许村、(乔)村、□家庄、高村、常家庄、佛堂村、□□村、孙家庄、松神堂、唐家庄、□村、丈八丘、士城村、西庵峪、罗村、尹家庄、济南路老僧、修真庵、刘家庄、碾砸庄等地信众。在最后一行刻“栖真观荣真大师赐紫于困和将道众”,因此也可以推测王伯和可能并非全真道士,可能是栖真观建立前该观所在村庄的年青村民,张志顺来到这里时,协助其创建栖真观,因弘道有功而获“荣真人师”之号。他应比张志顺年龄小许多岁,于1281年纪念立碑之际尚在世,且对当地信道民众有很强的号召力,因而碑阴称其“将道众”,显然是说他号召和带领当地信众一起进行纪念和立碑活动(张志顺最初来仙公山时王伯和大约应有20岁,因而1281年当80岁左右);而碑阴所记皆是参与1281年纪念活动的当世信众施主。
栖真观所在的安平村坐落于仙公山南麓,今安平村民称该山曰“仙山”,显然是仙公山之略称。张志顺到达仙公山的时间是在1220年或之后不久。当时这里人烟稀少,“尘氛不到,人迹希及”,南北两面高山横亘,沂河上游从其南面自西向东流过,使东西向畅通无碍,保证了与外界沟通的相对便利。显然,张志顺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如“磁石引针”,乃“大惬其情”,遂决定在此建立传教基地。当时,这里属于莒州沂水县,处于鲁中平原地区与沂蒙山区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方面,由于山区自然环境的局限,加上元初战争造成的外部社会动荡,从而容易在当地社会展开传教活动;另一方面,栖真观南面的沂河作为交通要道,可以实现与外部的交流而不至于在文化上封闭。在这样一种既开放又稳定的环境下建立道观非常适于发展。碑记称张志顺及其道侣在仙公山下“戮力开创,不日粗完”,栖真观很快就初创完成了。而树立这个御敕大碑的时间,按照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应是选在了建观一个甲子即六十年的时候,所以栖真观初创的时间,从立碑的1281年向前推溯,应是在1221年。
1223年,丘处机辞别成吉思汗东归,全真道被朝廷予以认可。数年后,张志顺创立的道观获赐朝廷颁发的观额“栖真”。栖真观初创阶段圆满结束。张志顺于丁巳(公元1257年)逝世前,将道观事业托付于邹平县长春观明真大师无忧子刘正道的徒弟、葆光大师董道常。张志顺逝世后的十余年间,董道常与其徒朱志休相继建立了东华帝君、长春真人、义勇武安王的殿堂各一座,又建祈祝斋堂一所,栖真观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张。张志顺逝世后20余年是栖真观发展、扩张的关键时期。
栖真观提点、董道常之徒朱志休极力扩张势力,将大量土地圈为道产。安平村东的现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栖真宫常住地土四至下顷》摩崖石刻的文字详细记述了当时栖真观扩张土地的情况。《栖真宫常住地土四至下顷》摩崖文字全文如下。
一、上至没口峪,下至孤山脚,两至分水岭。内小峪、仄坡、树木等尽属本宫。
二、王村续买常住地土,亩数条段四至:(www.xing528.com)
买韦大公庄西泉子头地一段,计五十亩,东至卖主,南至王提控,西北二至田大公。又买王大哥庄西地一段,计三十亩,东至彭大,南至路,西至田大哥,北至买主自。又买徐社官庄南地一段,计一十亩,东至田大哥,南至蒋二哥,西至古路,北至田大小路。又买徐社官庄地一段,计一亩,东至大路,南至下河路,西至崖,北至卖主。又买徐社官庄南地一段,计一十四亩,东至路,南至路,西至埠并蒋大哥,北至陈大哥。又买陈大哥地一段,计一十一亩,东至沟,南至买主自,西至蒋大哥,北至沟。又买韦大哥宅西麻地一段,计一亩半,东至买主,南至小路,西至河,北至韦二哥。又买陈大哥庄东南地一段,计三十一亩,东至姜大,南至王二,西至陈大,北至王大、陈大。又买徐狗儿庄内地一段,计五分,东至大路,南至陈三哥,西至河崖,北至大路。又买徐社官庄南地一段,计一十二亩,东至路,南至路,西至沟,北至韦大哥。
请到陈三一行地邻以眼同亲见。
大元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四月初十日栖真宫提点朱志休等立石。本宫住持、道众、法亲并皆为主。
从上文可以看出,栖真观的地产非常多,除去道观周围谷地一切尽属栖真观所有外,又在所在的王村庄内及周边扩张买地,前后共买土地达161亩,加上其原有土地,足以支持一个庞大道团的生存发展。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的《仙公山重修栖真观记》嵌立于栖真观中院院墙东南,记载了重修栖真观的经过。建筑使用数年后“屡经年又瓦脊倾颓”,此次重修活动会涉及玉皇殿,有塑匠、石匠、木匠、泥瓦匠、漆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整饰清玉以安绘壁九天大帝尊像于上两廊”,此时在墙壁上绘制有九天大帝尊像的内容,可以认为此时栖真观的建筑中已经有壁画存在,至于此次修缮工作是否涉及制作、重绘玉皇殿壁画的内容则难以推断。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重修栖真观三官真武雷神庙记》嵌立于栖真观中院院墙东南,记载了重修栖真观三官真武雷神庙的经过。三官庙“历年久远,殿壁倾颓,丹青剥驳,仅存基址”,推测三官庙内的彩画比较普遍,至于是否绘制了壁画难以推断。重修后的愿望“栋宇巍峨,峙龙蟠凤翥之势,丹青灼燿翚飞鸟革之规”,表达了庙内装饰图案繁缛、样式众多的修缮效果。此次修缮活动有塑匠、石匠、木匠、泥瓦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三月十八日的“万古流芳”碑记述了重修王母宫殿的过程。这是对王母宫殿重修工作直接的记载,“王母宫殿建修有年,破瓦颓败,四面无垣,见者无不慨然”。修缮后的王母宫殿“如鸟革如翚飞,近视则金壁眩耀,远望则形色巍峨”,此时墙壁上金色辉煌,可能此次在墙壁上绘制了壁画,呈现出耀眼的视觉效果。此处修缮工作有石匠、木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少,修缮的涉及范围较窄。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万古流芳”碑记述了重修三清殿的过程。三清殿“世远年湮,委顿于凄风苦雨寒烟衰草之间”,主持道人于元喜、石元馨募化后,主持了重修工作,修缮后的三清殿“高栋深宇,复庙重檐,轮奂翚飞,金碧照耀”。此处修缮工作有石匠、木匠、塑匠、铁匠、修字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
大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万古流芳”碑记述了添塑三清殿二位神像及建庙二间并塑白衣大士、地堂老母、八蜡爷香娘、白雞菩萨等神像的过程。栖真观周边区域“数年来,水劫、风劫、旱劫以及蝗虫为灾,遂致年不顺”,添塑诸多神像为达到“神明护佑,因思禹王有治水之功、后稷有教稼之恩、能保三时不害民和年丰”的愿望。此处修缮工作有石匠、垒匠、木匠、塑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的“昭兹来许”碑记述了光绪年间众人募捐修缮“亭华厅”“东马亭”“西马亭”“三官殿”等建筑的过程,未见有工匠记载。虽然不能确定参与工匠的工种,但是由于修缮的建筑较多,推断涉及范围较广。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的“超前轶后”碑记述了光绪年间众人募捐修缮三清殿的过程。三清殿历经数十年使用,“今已渐就倾圮,首善人输财,鸠工续加,整顿规模,虽未侈于旧”,修缮后“金碧实倍辉于前”。推测此次修缮工作中彩绘重新绘制,壁画是否绘制或者重修不得而知。此次修缮工作有石匠、木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少,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窄。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的“重修栖真观碑记”碑现嵌立于栖真观中院南侧墙内,三通石碑并排,中间为《重修栖真观碑记》,两侧为施财善人姓名、村民、捐款数额及施财商号的捐款数额。中间《重修栖真观碑记》碑额剔平阳刻“万古流芳”四字,碑文阴刻,前半部分记述了众人募捐重修栖真观的过程,后半部分为组织者的姓名及身份、主持道人姓名和工匠姓名;右侧施财善人碑刻有施财众商号、众人姓名、村名及捐款数额,其中捐款名单中刻有栖真观所属鲁村镇的“义盛和”“义盛东”“眉寿居”“源聚东”“恒盛东”“德聚公”“庆源祥”“增盛东”“隆兴行”等二十个商号,也印证了鲁村镇在当时是一个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此次修缮工作有石匠、画工、木匠、泥瓦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有画工参与,推测修缮工作涉及了壁画。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的“重修过厅”碑记述了众人募捐重修过厅的过程。碑文中提及三十年前“主持于元喜谨奉先师玉龄桃总领法旨,竭诚募化,广建祠宇,规模宏丽,金碧荧煌,陆离瑰玮,一时称盛”。“数年来,淮雨别风剥蚀已甚,棼橑倾圮,丹青漫漶”,此处彩绘和壁画已经漫漶不清。此次修缮过程中,玉皇殿、王母殿、桃姑殿“檐头看墙以及王母殿前门楼俱已绘画”,重新又将“奎星、灵官神像照旧重装复于山门外”。此次修缮工作有石匠、画工、木匠、泥瓦匠参与重修过程。参与工匠的工种较多,修建、修缮的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有画工参与,修缮工作涉及了多处建筑绘制壁画,其中就包括玉皇殿。
从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间,栖真观重修12次。新中国成立后中院作为学校使用,20世纪80年代学校迁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观内大部分建筑被毁,现东院尚存,但已成残垣断壁,仅存清代重修的玉皇殿3间及历代碑碣十几通、2株古柏和1株古银杏树。
1973年文物普查时对栖真观进行了登录。1981年文物普查对栖真观进行了复查。1999年10月21日,栖真观被沂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栖真观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10日,栖真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至2006年,山东大学姜生教授、任相宏教授来栖真观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对观内遗存碑刻进行了拓印整理,同时发掘了“道士林”两座清代道士墓。自2006年初,逐渐对栖真观展开保护工作,清理了玉皇殿内大部分覆盖的壁画,立起了倒地碑刻,整修了濒危倒塌的大殿,同时对四周环境进行了整治,恢复重建了部分古建筑。
2017年,沂源县文物管理所计划对栖真观玉皇殿及内部的壁画实施修缮,因壁画损害严重,受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委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于 2017年 4 月对栖真观内的壁画进行了现场勘查,重点对壁画的价值特征、病害发展程度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分析、测量和记录,并且对壁画的清洗、加固、封护和补配材料实施了现场试验,提出了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2018年,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编制了栖真观建筑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2018年9月,山东省文物局批复了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2020年5月,受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委托,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承担了栖真观古建筑及玉皇殿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于2021年4~8月实施了栖真观壁画保护修复的现场实践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