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王承宗季女墓志及其重要意义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王承宗季女墓志及其重要意义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此前西安碑林博物馆征集到《王承宗季女墓志》,但其出土地点却不详。图1王承宪墓志拓片通过志文可知,此志的志主为王承宪,字从度,是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之子。[4]《王承宪墓志》依然延续了这个说法。志主王承宪去世时,王承元尚为凤翔节度使,遂命幕僚陈翱为其撰写墓志。通过以上考述,可知墓志中涉及到王武俊家族四代的履职情况以及王氏三代对成德镇的统治,可以印证史料的记载。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王承宗季女墓志及其重要意义

在《王承宪墓志》出土之前的2006年10月前,就曾出土了一方《王承宗季女墓志》。尽管此前西安碑林博物馆征集到《王承宗季女墓志》,但其出土地点却不详。根据该墓志记载,王承宗季女“以□礼葬于岐山县望云乡之原”[2],而这方《王承宪墓志》也记载:王承宪“权窆于岐山县之望云原”,由此可知两方墓志出土于同一地点。

图1 王承宪墓志拓片

通过志文可知,此志的志主为王承宪(805—823),字从度,是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之子。对于王承宪,传统史料和此前碑刻资料均没有记载,此志可弥补其阙。结合传统史料可知,元和十五年(820),王承元放弃成德镇割据势力后,先后被朝廷任命为郑滑、鄜坊、凤翔三镇节度使,王承宪一直跟随于兄长左右,并最终在长庆三年(823)十月二十六日死于凤翔府敷化里私第,年仅19岁。

对于王承宪的官职,墓志仅记载为“青州寿光县王少府”。张国刚《唐代官制》记载:“县尉,别称‘少府’,分判众曹,催征课税,追捕盗贼。”[3]因而,王承宪的官职为青州寿光县尉。墓志云:“官惟初命,齿在韶年。”可见王承宪初官即为青州寿光县尉,并未有升迁

墓志更多涉及的是志主的曾祖路俱、祖父王武俊、父亲王士真、仲兄王承元的履职情况。史籍记载,王氏家族祖上为契丹人。而王氏则自称为太原人,在北周和隋朝之际迁至北方部落,到路俱之时又到内地任职。对此,《王士真墓志》记载:“公讳士真,字公一,其先太原人也……周、隋或迁于蓟北……王父路俱,□金吾卫将军,赠司空,始自北落,仕于圣朝。”[4]《王承宪墓志》依然延续了这个说法。(www.xing528.com)

志主的曾祖父路俱,由北方部落到内地任职,官至左金吾卫将军。对于其赠官,《王士真墓志》记载为“赠司空”,而此志却记载为“赠司徒”。按《王士真墓志》作于此前,可知王士真之后,路俱又被赠为司徒。

志主的祖父王武俊,在建中之乱时倒戈,杀掉自称成德节度留后的李惟岳,从而被朝廷任命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后因不满朝廷封赏,又与幽州镇朱滔、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纳一同反叛,并自称赵王。兴元元年(784),朝廷赦免王武俊之罪,并任命其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又联合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一举大败幽州节度使朱滔,使其败逃回幽州。志文所言:“在建中末,德宗皇帝狩于近郊,滔连泚祸兵起蓟朔。嫉其欺天之丑,维其勘难之诚,横溃凶徒,一举大捷,乘舆反正,社稷以安,由是历官自深赵观察使至成德军节度、太尉中书令、两赠太师讳武俊,少府之王父也。”即是指这段历史。而文中所谓“深赵观察使”的说法有误,王武俊实际应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5]

志主的父亲王士真,在王武俊死后继任成德军节度使。志主的仲兄王承元,在长兄王承宗去世后,成为成德镇主帅,迫于当时形势压力,王承元没有继任成德节度使,而是主动向朝廷纳地归顺,献所辖镇、冀、深、赵四州,被朝廷任命为郑滑节度使,其后又历任鄜坊、凤翔、淄青三镇节度使,最终于青州去世。志文所言“在长庆初,我文武睿圣皇帝临统天下。恳陈嘉谟,尽献旧土,拔其磐结之固,安于镇卼之时,奲然大忠,精耀白日,年在既冠,恩授节旄,由是自镇冀观察支使、监察御史,一命郑滑节度,再命鄜坊,三命凤翔,今我公礼部尚书承元,少府之仲兄也”。即是指这段历史。志主王承宪去世时,王承元尚为凤翔节度使,遂命幕僚陈翱为其撰写墓志。

通过以上考述,可知墓志中涉及到王武俊家族四代的履职情况以及王氏三代对成德镇的统治,可以印证史料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