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卢延庆家世、生平考释

卢延庆家世、生平考释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二人史书未载,事迹无考。大宝、巨威和巨宝为同一人,为卢延庆之父。延庆之子除本志所载嗣子卢李珣外,尚有一子卢满。此外可知卢延庆应出生于武德十年。卢延庆夫人为陇西李氏,这也可以说明到了唐代范阳卢氏虽然失去了之前的特权和社会地位,但仍注重与世家大族通婚,“范阳卢氏自卢度世以降,凡十一代,婚媾对象大致固定在崔、李、郑三家。”

卢延庆家世、生平考释

墓志追溯了卢氏的祖先,认为其祖先为炎皇,即炎帝神农氏。“尚父”指姜尚,即姜太公,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立周有功,受封于齐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1]公子高之孙傒食采于卢,“因邑为氏”,故后裔姓卢。墓志追溯了其九代世系,为卢谌——卢偃(北祖)——卢昭——卢珉——卢辅——卢静——卢景融——卢长谐——卢大宝——卢延庆。

晋书》中有提到卢谌,“谌字子谅,清敏有理思,好《老》《庄》,善属文。”[2]洛阳陷没后欲投靠刘琨却被刘粲所虏,后刘琨击败刘粲,卢谌得以投靠刘琨,“琨为司空,以谌为主薄,转从事中郎”[3]。后其流离多年,后赵时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虽俱显于石氏,恒以为辱”[4]。所以,他对诸子说,“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5]。这也是在墓志中他只被称为“晋中郎”的原因。

卢谌有五子,其中“勖居巷南,号‘南祖’。偃居北,号‘北祖’。偃仕慕容氏,营丘太守”[6]。墓志所言与史书记载相同。墓志言:“偃生昭,昭生珉,珉生辅,君之五代祖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偃)二子:邈、阐。邈,范阳太守。生玄,字子真,后魏中书侍郎、固安宣侯。二子:巡、度世。”[7]其中并没有提到偃之子昭。《元和姓纂》中记载,“偃中子昭”[8]。可见偃有三子,分别为邈、昭和阐,墓志所言昭为偃中子。史书中并未留下卢珉的记载,应是其官不达,无闻于世。《北史》中出现了卢珉之子卢辅的记载,“玄族子辅,字显光,本州别驾。子同。”[9]墓志言:“高祖静,魏太仆卿。”这与史书的记载相同,“同兄静,好学有风度,饮酒至数斗不乱。终于太常丞。大统初,赠太仆、平州刺史。静子景裕”[10]。卢景裕为当时之硕儒,闻名于世,史书中记载其弟有:卢辩,字景宣,亦博通经籍;卢光,字景仁,“性温谨,博览群书,精于《三礼》,善阴阳,解钟律,又好玄言”[11]。《元和姓纂》中提到,“昭元孙辩、景裕、景先,兄弟三人为魏、周、齐三国帝师”[12]。元孙指玄孙,即四世孙,昭元孙为静之子。虽然史书中没有提到墓志中记载的“曾祖景融,北齐幽州持中”,然根据墓志记载的时间和世系,可推测景融与辩、景裕、景先为兄弟,或因景融不如其兄弟突出而不见于史书。

墓志曰:“祖长谐,随(隋)怀州司兵参军。父大宝,唐郓州寿张县令,朝散大夫致仕。”此二人史书未载,事迹无考。然借助出土墓志可考其名讳、历官。

全唐文补遗》第六辑《大唐故眉州通仪县尉上护军赏绯鱼袋范阳卢府君(满)墓志□男道尸柩同殡》记载:“君讳满,字季瑾,范阳涿人也,因官家于河南。曾祖谐,隋怀州司□、郓州寿张县令、朝散大夫。父延庆,唐归□州司仓。”[13]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唐故宣德郎洛州阳翟县尉卢(仲璠)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记载:“公讳仲璠,字伯琰,范阳涿人也……曾祖长谐,隋怀州司兵;祖巨威,郓州寿张县令;父延祚,宣州泾县令。”[14](www.xing528.com)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汇编》中《范阳卢夫人墓志》记载:“吾之曾王父巨宝,皇朝散大夫;王父延庆,皇莱州司仓参军;先府君季瑗,处士。”[15]互证这几方墓志,可以知道长谐与谐为同一人,为卢延庆之祖。大宝、巨威和巨宝为同一人,为卢延庆之父。延庆之子除本志所载嗣子卢李珣外,尚有一子卢满。可惜其墓志漫漶严重,我们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其墓志铭,可知他官至眉州通仪县尉,勋授上护军。

卢延庆在史书中无传,墓志对其生平记载比较详细:“以圣历二年己亥腊月廿八日甲寅,迁神于崇政里第,春秋七十有二。”《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编者在墓志中注:“墓志记载卒葬有误。志云卒年为‘圣历二年己亥腊月廿八日甲寅’。圣历二年,岁值己亥,然十二月辛巳朔,无甲寅,圣历元年十二月丁亥朔,廿八日为甲寅,正合。葬期志云:‘以其年八月九日庚寅’,圣历二年八月壬午朔,庚寅为九日,亦吻合。”[16]武周时用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故周历圣历二年腊月即原夏历圣历元年十二月,墓志不误。此外可知卢延庆应出生于武德十年(627)。其父以“朝散大夫致仕”,所以在贞观二十年(646),年二十的他可“以父任补右典戎卫翊卫”,这与唐代门荫制度有关。

墓志曰:“年廿以父任补右典戎卫翊卫。”志主20岁在贞观二十年(646),其父以朝散大夫(从五品下文散官)致仕,唐代门荫制度规定职事官从五品子从八品叙,“右典戎卫”为太子率府[17]之一,《旧唐书·职官志》云:“太子左、右卫率府:隋初始分置左右卫率府、左右宗卫率、左右虞候、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十府,以备储闱武卫之职。炀帝改为左、右侍率,国家复为卫率。龙朔改为左右典戎卫,咸亨复。”[18]贞观二十年时其职名应为“太子右卫率翊卫”,而不是“右典戎卫翊卫”,其下葬时间为咸亨五年,可推测墓志撰者按照当时习惯的称呼所写。“职事五品子孙、三品曾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充当翊卫及太子勋位为正八品上阶,太子翊卫为从八品上阶”[19]。唐代对补三卫者年龄规定在21岁以上,墓志记为20岁,疑为墓志所记有误。史书与墓志相对照,可知卢延庆21岁(贞观二十一年)时,因父职门荫,担任从八品的太子右卫率翊卫一职。“在诸色出身中,三卫人数最多,达四千九百六十三人,荫补三卫人的出身也最混杂,常有假冒资荫者”[20]。三卫职官低下,卢延庆觉得“任匪其才,有怀退归意”。根据墓志记载,可知他几年后通过了兵部校试,得以“岁调归州司户参军”,后“转莱州司仓参军,加骑都尉”,不久即因病去职。

卢延庆夫人为陇西李氏,这也可以说明到了唐代范阳卢氏虽然失去了之前的特权和社会地位,但仍注重与世家大族通婚,“范阳卢氏自卢度世以降,凡十一代(约200年),婚媾对象大致固定在崔、李、郑三家。”[21]

卢延庆一生都担任小官,其志趣不在官职上面,以“卜营山水”、游玩山川为乐,这应该跟他所受的家庭影响有关。“唐代范阳卢氏许多成员具有隐逸心理,这一方面因为仕途失意所致,亦与范阳卢氏的宗教信仰有关。”[22]范阳卢氏为信奉天师道之世家,“事实上,非独南朝如此,即令北朝内地的世家大族,如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冯翊寇氏、京兆韦氏等,作为天师道世家,皆有相当久远的奉道渊源可供查考。”[23]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何一生不求仕进而钟情于山水,辞官后隐逸山林,死后墓地为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下葬时间的选择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五姓墓葬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