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陵文化:经济方面的蠹财损民

乾陵文化:经济方面的蠹财损民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士大夫的反佛大多都会涉及佛教在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这由士大夫的政治身份决定。这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国家而言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信号,由于佛教的发展而使农民度为僧尼的人数增加的比例无论多么微小,都足以引起严重问题。[18]虽有夸张成分,但足以看出佛教对人力物力侵占的严重程度。这些数字之大,足以表明寺院经济对国家田产、财富、劳动力的占有情况。

佛教运动以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特点,人数庞大的出家人和无休止的佛寺建筑消耗了大量的金属、木料、人力。士大夫的反佛大多都会涉及佛教在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这由士大夫的政治身份决定。他们是帝国政权事务的具体执行者,是联系帝王与百姓的中间枢纽,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佛教发展对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僧尼人数众多,不耕不织,享有免税特权。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僧尼人数众多,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傅奕曾说:“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德宗时期彭偃指出:“今天下僧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广作危言险语,以惑愚者。一僧衣食,岁计约三万有余,五丁所出,不能致此。举一僧以计天下,其费可知。”[12]李翱曾在《去佛斋论》中提及“故其徒也,不蚕而衣裳具,弗耨而饮食充,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已者,至于几千百万人”[13]

尤其需要指出两个问题,一是僧尼享有免税的特权,二是僧尼大多出自农民。僧尼享有免税特权,当了僧尼就意味着可以免去租庸调三种赋役,许多人争着度为僧尼,这导致私度、滥度僧尼人数的增多。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婉儿等收受贿赂,只要出钱三万,便可度为僧尼。而且僧尼大多出自农民,“学佛之士多自农出”,一旦度为僧尼,便可以摆脱田间劳动。这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国家而言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信号,由于佛教的发展而使农民度为僧尼的人数增加的比例无论多么微小,都足以引起严重问题。

2.广建佛寺,大造佛像,耗费人力物力(www.xing528.com)

佛教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佛寺和佛像的大量营建。佛寺修建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木料、砖头,这就会出现滥伐森林、烧窑引起地下昆虫的死亡等问题。佛像的营造,需要金银铜等贵金属,势必造成金银铜的减少。佛寺佛像的营建需要调发大量农民,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围绕这些问题,士大夫纷纷反对消耗人力物力的营建活动。

圣历三年(700),武则天要造大像,用工数百万。狄仁傑上书劝谏,“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绘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14]。指出营建活动规模宏大,装饰奢华,不仅需要消耗木材、珠宝,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长安中,武则天想要在白马寺坂营建大佛,张廷珪谏阻,“如佛所言,则陛下倾四海之财,殚万人之力,穷山之木以为塔,极冶之金以为像,虽劳则甚矣,费则多矣,而所获福不愈于一禅房之匹夫”[15]。指出佛像的营建需要倾竭财富,耗费人力,而所获之福微小。而且他从佛教中找出反对论据,“况此营建,事殷土木,或开发磅礴,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采斫,碾压虫蚁,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愍蠢动而不忍害其生哉!又役鬼不可,唯人是营……岂佛标徒行之义,愍畜兽而不忍残其力哉!又营筑之资,僧尼是税……岂佛标随喜之义,愍愚蒙而不忍夺其产哉!”[16]营建活动中的土木工程,尤其烧窑会碾压蝼蚁、爬虫,那是佛教标榜的不忍残害生灵之教义?用佛教宣扬的教义攻击佛教无形中便增强了说服力。中宗时期,佛寺营建活动众多,且宏大富丽,韦嗣立曾指出“臣窥见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取宏博,竞崇瑰丽。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材,动至千万以上”[17]。辛替否甚至指出“天下之财佛有七八”“今天下之寺盖无其数,一寺当陛下一宫,壮丽之甚矣!用度过之矣!是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陛下何有之矣!百姓何以食矣!”[18]虽有夸张成分,但足以看出佛教对人力物力侵占的严重程度。

3.寺院经济发展,控制大量田产、财富和劳动力

寺院的修建需要占用土地,而且寺院经济主要以田产为主,朝廷时常赏赐、馈赠、施舍给寺院大片庄园,并且不需要缴纳赋税。《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除口分地外,别有敕赐田庄。所有供给,并是国家供养。”[19]寺院经济的发展需要僧尼人数的壮大,同时伪滥僧人和寺院荫庇下的农户也处于寺院控制之下,这减少了国家控制的劳动力数量,同时也减少了国家赋役的增收。狄仁杰曾就此事发表言论,“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千数”[20]。而且武宗灭佛时,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21]。这些数字之大,足以表明寺院经济对国家田产、财富、劳动力的占有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