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陵文化:百姓崇文,碑志盛行

乾陵文化:百姓崇文,碑志盛行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的民间,诗词、俗讲、变文、传奇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文化普及,为润笔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唐时刻写碑志的风气盛行,“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48]。百姓崇文,碑志盛行。唐代民间文化的普及,使得百姓重视文化学习和文化消费。碑志文的盛行,进一步拓宽了润笔在百姓群体中的接受基础,从而使润笔拥有了在唐代社会盛行的潜在可能。

乾陵文化:百姓崇文,碑志盛行

在科举制的带动下,唐代整个社会注重文化学习风气盛行。“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47]。这是唐代鼎盛时期百姓崇文的生动写照。在当时的民间,诗词、俗讲、变文、传奇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民间对于文化的需求,直接影响到润笔的普及,使润笔不再局限于上层权贵,而是开始面向更为普遍的百姓阶层。文化普及,为润笔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百姓崇文,促进了唐代碑志的鼎盛。唐时刻写碑志的风气盛行,“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48]。在这一风气的影响下,“大凡孝子慈孙欲彰其先世名德,故卑礼厚币,以求名公巨卿之作”[49],“有力之家,多辈金帛以祈作者。虽人子闺及之心,顺情虚饰,遂成风俗”[50]。在当时重视碑志的氛围下,家境丰裕的人家愿意通过付出一定的报酬来请名家撰文,以彰显逝者的身份和后辈的孝心。且从前文所述的请文之人所赠的润笔来看,或是金帛兼给,或是赠以绢马,再附以其他较为名贵之物,润笔之物有时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而是种类多样。所赠的高昂的润笔也显示出对文人地位的认可和求文的诚意。(www.xing528.com)

百姓崇文,碑志盛行。唐代民间文化的普及,使得百姓重视文化学习和文化消费。碑志文的盛行,进一步拓宽了润笔在百姓群体中的接受基础,从而使润笔拥有了在唐代社会盛行的潜在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