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是唐初编纂典籍的高手,多部典籍均由其主导。《旧唐书》卷八十六《许敬宗传》载:“然自贞观已来,朝廷所修《五代史》及《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璧》《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16]《新唐书》卷二二三上《奸臣上·许敬宗传》载:“然自贞观后,论次诸书,自晋尽隋,及《东殿新书》《西域图志》《姓氏录》《新礼》等数十种皆敬宗总知之,赏赉不胜纪。”[17]我们猜想,虽然许敬宗在贞观时期参与了《文思博要》的编纂,但是他此时期对于类书编纂体例的认识,或者经验教训皆是不足的,故在其早期主持编纂的类书中,尤其是此部《东殿新书》中,编纂方法、编纂体例皆表现出了不成熟、不理想,这也是《东殿新书》成为抄撮之书的原因,而此后的许敬宗慢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教训,慢慢提升了唐高宗时代类书编纂的水平。
对于《东殿新书》的其他编纂者,首先是李义府,前文《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三》载:“《东殿新书》二百卷。许敬宗、李义府奉诏于武德内殿修撰。”可见李义府是第二编纂者,李义府此人名声不好,但是欧阳修《新唐书》仍然将之列为许敬宗之后的第二编纂者,可见其在编纂《东殿新书》之中,还是起了较大的作用。《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传》载:“李义府,瀛州饶阳人也。其祖为梓州射洪县丞,因家于永泰。贞观八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义府善属文,表荐之。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黄门侍郎刘洎、侍书御史马周皆称荐之,寻除监察御史。又敕义府以本官兼侍晋王。及升春宫,除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与太子司议郎来济俱以文翰见知,时称来、李”[18]。“又令预撰《晋书》”。高宗嗣位,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显庆元年,以本官兼太子右庶子,进爵为侯……寻兼太子左庶子”[19]。由《李义府传》可知,李义府在显庆元年及稍前,一直是兼修国史,这应该是其被作为《东殿新书》之第二编纂者的主要原因。再者,李义府是唐高宗的旧人,其曾经一度在太子府担任官职,可见唐高宗打算让自己的老班底有所作为,为其实现文治贡献力量,后文所说之薛元超,亦是唐高宗太子府的旧人,可见其中奥妙。总之,许敬宗、李义府二人同时主持此书的编纂,足见当时朝廷尤其是唐高宗对《东殿新书》编纂之重视。
对于《东殿新书》的其他编纂者,史书亦有记载,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薛振薛元超。《旧唐书》卷七十三《薛收传附薛元超传》载:
收子元超。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刺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20]
很可惜,《薛元超传》没有记载其参与编纂《东殿新书》的事情,好在其《行状》《墓志》记载了其参与编纂《东殿新书》的故事。杨炯《盈川集》卷十《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载:
六岁,袭爵汾阴男。十一,太宗召见,敕宏文馆读书。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十九,尚和静县主。高宗升储之日也,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二十二,除太子舍人。高宗践位,诏迁朝散大夫,守给事中。年二十六,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起为黄门侍郎,固辞不许。修《东殿新书》毕,进爵为侯。公毁瘠过礼,多不视事,出为饶州刺史。上梦公,征为右成务。四十,复为东台侍郎。是歳也,放李义府于卭笮,旧制流人禁乗马,公为之言,左迁简州刺史。[21](www.xing528.com)
六岁,袭汾阴男。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便质大义……八岁,善属文,时房玄龄、虞世南试公咏竹,援豪立就……九岁,以幕府子弟,太宗召见与语。十一,弘文馆读书,一览不遗,万言咸讽。通人谓之颜、丹,识者知其管、乐。十六,补神尧皇帝挽郎。十九,尚和静县主。衣冠之秀,公子为郎;车服之仪,王姬作配。廿一,除太子通事舍人,仍为学士,修晋史。太宗尝夜宴王公于玄武内殿,诏公咏烛,赏彩卅段;他日,赋公泛鹢金塘诗成,谓高宗曰:元超父事我,雅杖名节;我令元超事汝,汝宜重之。廿二,迁太子舍人。永徽纂历,加朝散大夫,迁给事中,时年廿六。寻迁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仍与上官仪同入阁供奉,从容朝制,肃穆图书……卅二,丁太夫人忧,哭辄欧血。有敕慰喻。起为黄门侍郎。累表后拜……修东殿新书成,进爵为侯,赐物七百段。敕与许敬宗润色玄奘法师所译经论。疏荐高智周、任希古、王义方、顾胤、郭正一、孟利贞等有材干。河东夫人谓所亲曰:元超为黄门虽早,方高祖适晚二年。以居丧羸疾,多不视事。卅四,出为饶州刺史。在职以仁恩简惠称。有芝草生鄱阳县。卌,帝梦公,追授右成务。卅一,复为东台侍郎。献封禅书、平东夷策。以事复出为简州刺史。[22]
通过上文对薛元超的记载,可见此薛元超是备受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信任的,并且与皇室亦有姻亲,而根据薛元超之履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东殿新书》的完成时间,即显庆元年(656)年,因为薛元超三十四岁出为饶州刺史之前,《东殿新书》已经完成,这也再次证明了上文我们对于《东殿新书》编纂完成时间的判断。
王应麟《玉海》中记载了另外有可能参与《东殿新书》编纂的人。《玉海》卷五十四《艺文》载:“唐《东殿新书》……《刘祎之传》: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余篇。”[23]按照王应麟的记载,其大约是将刘祎之、元万顷等人作为《东殿新书》的可能编纂者,附列在诸记载之后,但是我们查阅《刘祎之传》后发现,此人上元(674—676)中作为学士直弘文馆,而与《东殿新书》的编纂时间显庆元年(656)差距较大,故王应麟《玉海》中的分析有误。《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传》载:“祎之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藻知名,时人号为刘、孟、高、郭。寻与利贞等同直昭文馆。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24]
对于《东殿新书》的编纂地点,前文亦有明确的记载,即武德内殿。《玉海》卷一五九《宫室》亦载:“唐武德殿。《高祖纪》:高祖入关,义宁元年十一月甲子,以武德殿为丞相府。《会要》:武德四年八月,赐五品已上射于武德殿。贞观五年三月三日,赐文武五品以上射于武德殿。六年三月三日,赐群臣大射于武德殿。《魏王泰传》:太宗命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征言,王为爱子,不可使居嫌疑之地,帝悟乃止。《许敬宗传》:待诏太极殿西闼,显庆元年奉诏于武德内殿,撰《东殿新书》。《百官志》: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西门。《玄宗纪》:延和元年七月壬辰,睿宗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皇太子乃御武德殿,八月庚子即位。《六典》:太极殿左曰虔化门,虔化门之东曰武德,西门其内有武德殿、延恩殿。《两京记》:武德殿在西内干化门东北。《长安志》:西内干化之东曰武德西门,其内则武德殿,在甘露殿之东。”[25]武德殿属于太极宫内廷东南隅的一处宫殿,并且武德殿是太极宫里一处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宫殿。陈扬《唐太极宫与大明宫布局研究》言:“高宗前期,武德殿政治地位依旧十分重要,这里是皇帝每日视朝的场所。‘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大臣天天在武德殿门外待诏,皇帝必然每日都要在这里办公。由此可见,武德殿具有类似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的功能。”[27]唐高宗在即为后的第七个年头,在极富政治色彩的武德殿,令其旧部许敬宗、李义府、薛元超等人编纂出了一部二百卷的《东殿新书》,这无疑是年轻皇帝的新尝试,而如上文我们所说,斗志昂扬的唐高宗必然要在其父祖的基业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