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将时间延伸到武则天以后,观察东北移民戍边的变化,分析其长期的演变过程。李楷洛[29]、李光弼父子是典型的由酋长蕃将演变为寒门蕃将的例子,《旧唐书·李光弼传》载:“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其先,契丹之酋长。”[30]李楷洛久视元年(700)以700骑内附,姓赐李,“天后取之,以空大漠。于中宗开朔方之地四百里,于睿宗食佐命之邑三千户,于元宗则主禁卫,吞诸戎”[31]。李楷洛是低级酋长蕃将,身份不显,至其子李光弼,统领朔方不同部落组成之军队,与寒门蕃将无异。李光弼是酋长蕃将后裔,而更多的西戍东北移民,是从基层上升为蕃将的,如《旧唐书·王思礼传》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父虔威,为朔方军将,以习战闻。思礼少习戎旅,随节度使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对为押衙。”[32]《旧唐书·李怀光传》载:“李怀光,渤海靺鞨人也。本姓茹,其先徙于幽州,父常为朔方列将,以战功赐姓氏,更名嘉庆。怀光少从军,以武艺壮勇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礼之益厚。”[33]怀光祖上内附河朔,已后随父西戍朔方。传又载怀光上位后,“性清勤严猛,而敢诛杀,虽亲戚犯法,皆不挠避。”[34]可知蕃将边兵保存一定的血缘关系。后朝廷遣给事中孔巢父、中使啖守盈招怀光入朝,“怀光左右皆胡虏,因发怒,乱持兵杀巢父及守盈……”[35]可知怀光嫡系成员是部落中人,时已为唐代后期。由此断定,唐高宗、武则天时,幽、营城傍以部落组织西迁戍边,父子世代从军,培育了寒门蕃将产生的社会基础。
同时,河朔部落的社会组织正发生着变化。部落为了从军戍边,必适应唐军基层统辖体制,转变为折冲府,下举数例。例一,《唐故云麾将军左威卫将军兼青山州刺史上柱国陇西李公墓志铭》序载:“公讳永定……曾祖延,皇朝本蕃大都督兼赤山州刺史。祖大哥,云麾将军左鹰扬大将军兼玄州刺史……父仙礼,宁远将军、玄州昌利府折冲……捐躯以殉国。公即宁远君之长子也。……以开元五载,袭父宁远将军、右卫昌利府折冲。”[36]《新唐书·契丹传》载:“(武德中)大酋辱纥主曲据又率众归,即其部为玄州,拜曲据刺史,隶营州都督府。未几,窟哥举部内属,乃置松漠都督府……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俱隶松漠府……”[37]赤山州属大贺氏所组成的松漠都督府下八个羁縻州之一,由伏部部落分出,与玄州出处不同,大哥从大贺氏驾驭曲据部落,说明随着契丹部落内迁后,由游牧走向半农半牧,部落的重新组合也开始了。这正是在契丹羁縻州中置折冲府的条件之一,因而,从李仙礼开始,玄州有了昌利府折冲,从其子永定的活动时期可以推测仙礼是武则天掌权时人,契丹部落置折冲府不会早于际。例二,《大周故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高府君墓志铭》序云:“君讳玄,字贵王,辽东三韩人也。……自东徙而来王。因而家贯西京,编名赤县。……有敕□其骁勇,讨以辽东,公诚旧人,实为谙亿,大破平壤,最以先锋,因之立功,授宜城府左果毅都尉。……又奉弘道元年贵制,外官各加一阶,蒙授云麾将军,本官如故。”[38]高贵王可能是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随高惠入宿长安的酋长,后参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平高丽战役。因功授折冲府将领,宜城府由内迁高句丽部落组建。永徽六年(655),武则天立为皇后。显庆(656—661)以后,详决国事,与高宗并称二圣。宜城府设在总章二年(669)、弘道元年(683)之间而靠近前者,时武则天掌实权,河朔设高句丽折冲府仍出于其意。例三,据《大唐故右卫员外大将军燕公墓志铭》序载:“公讳谨行,字谨行,其先盖肃慎之苗□,涑沫之后也。……曾祖□,祖□,并代为蕃长。父稽,左卫大将军、燕州刺史、耆国公……解褐右武卫翊卫校尉,加游击将军、上柱国,封五原县男,转右武卫怀□府□果毅都尉,历左屯卫龙泉府左果毅、右武侯肃慎府折冲……”[39]墓志拓片录写有误,致李谨行父子事迹没有断开,实际上任肃慎府折冲的是谨行,据墓志,他死于永淳二年(683),时为唐高宗末年,此前的大部分时间由武则天实际掌政,这正是在河朔部落中大规模设置折冲府(如昌利府、宜城府、怀□府、龙泉府与肃慎府等)的时期。李谨行父为宿卫的酋长蕃将,谨行本人却成为边地靺鞨折冲府将领,与寒门蕃将无异。
唐代河北是否设置折冲府,史学界争论颇烈,详见赵庶洋《唐河北道不置折冲府问题新论》一文。赵先生推断,隋、唐初,河北道已置有折冲府。贞观十年(636),各地新增折冲府时,避过了河北道,惟留其旧府而已[40]。笔者以为所论极妥帖,可以此为背景重温陈寅恪先生有关河北置折冲府时间、背景的论断:(www.xing528.com)
盖河北之人以豪强著称,实为关陇集团之李唐皇室所最忌惮。故太宗虽增置兵府,而不于河北之地设置折冲府者,即因于此……今武后徙雍、同等州之民户,以实洛阳,即是将全国武力之重心自关中而移于山东。河北之地即在山东区域之内。若非武后之世,决不能有此违反唐高祖太宗以来传统之政策。故今日所存之史料中,河北道兵府之设置,其时代在玄宗以前,武后以后,实与唐代当日之情势相符应也。国内情势既改,而东突厥复兴,国外情势又因之大变,此两大原因乃促成河北自武则天后始置兵府之真相。[41]
武则天在幽、营移民中设置折冲府,打破了不在河北置兵府的惯例。部落组织变为折冲府编制,绕过了酋长蕃将,便于从同一部落的统辖体制转变为不同部落的编组体制。其初期,仍由低级酋长蕃将充任折冲府将领。移民们西戍朔方、河西、陇右及安西,正以这种组织形式为保障进行调遣。移民西戍原因将予下文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