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陵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赤牒授官

乾陵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赤牒授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据此可知,赤牒授官起于唐初,但具体时间不详。故而,最晚于武德元年十一月,赤牒授官就已出现。武德四年至武德五年,是赤牒官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也是赤牒官发展过程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由原来非正式、临时性的官员转变为被国家所承认的正官。赤牒授官这一临时性的举措已然不适合焕然一新的唐王朝。

乾陵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赤牒授官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贞观元年(627)十二月条载:“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诏使多以赤牒补官。”[5]据此可知,赤牒授官起于唐初,但具体时间不详。而在史籍中明确记载有赤牒授官经历的人所见凡三:许敬宗、刘仁轨、袁天纲。借助三人的事迹,以期将赤牒官始置的时间上限推出,故移其史料分析于下:

“(许敬宗)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6]。涟州于“武德四年置”。而刘仁轨,“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瓌将上表论事,仁轨见其起草,因为改定数字,瓌甚异之,遂赤牒补息州参军,稍除陈仓尉”[9]。息州置于武德四年,贞观元年废[10]。而任瓌随太宗征伐王世充,“关东初定,持节为河南道安抚大使”[11],他任此官的最早时间不会先于王世充归降之时,即武德四年五月,但史籍中并未明言其离任之日。所以刘仁轨此事应在武德四年五月之后。

“(袁天纲)武德初,蜀道使詹俊赤牒授火井令”[12]。火井,时属邛州,武德元年就已归附,征伐此地的正是詹俊。据《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载:“(武德元年十二月)丙午,遣云阳令詹俊、武功县正李仲衮徇巴蜀,下之。”[13]故袁天纲授火井令不会早于武德元年十二月。

然最早案例已可追溯至武德元年十一月,时徐世勣据李密旧境,遣郭孝恪诣长安归附,“(上)以孝恪为宋州刺史,使与世勣经略虎牢以东,所得州县,委之选补”[14]。其下引胡注曰:“委之选补官吏也。”此自行选补之法与《资治通鉴》所载之赤牒授官情形相仿,可视为一类。故而,最晚于武德元年十一月,赤牒授官就已出现。(www.xing528.com)

武德四年至武德五年,是赤牒官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此时正值唐王朝兵出关中、四处征讨之际。赤牒官的选授伴随着唐朝势力的扩张而日益增多。《通典》记载的“四五年间,求者甚多”[15],正是这段时间赤牒官迅速发展的真实反映。

到唐武德九年六月,“诸赤牒拟授职事官见任者,并即为真。其已得替者,参选之日,听依阶叙。亡官失爵者,量加擢用”[16]。唐王朝针对赤牒官的不同状况提出了三种处理措施,其中“并即为真”四字,说明之前的赤牒官并不同于正授官,不能算是真正的国家官吏。这也是赤牒官发展过程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由原来非正式、临时性的官员转变为被国家所承认的正官。

太宗即位后,全国除了梁师都尚未平复外,隋代的疆域基本上都已纳入唐王朝的版图。赤牒授官这一临时性的举措已然不适合焕然一新的唐王朝。因此,太宗在贞观元年十二月,便将赤牒官尽数罢省,“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刘)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时人称之”[17]。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并不是赤牒官员本身,这点从“参选者七千人,而得官者六千人”[18]中可以看出。太宗此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就是废除地方选官的权力,由吏部职掌全国选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