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调到西北战场的李谨行已经是久经沙场的军事将领,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在对吐蕃的战事中屡有建树,战功卓著,不断受到朝廷的嘉奖和擢升:
永隆二年诏曰:……右骁卫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上柱国、五原郡开国公李谨行,志气刚健,干力沈勇,早标击剑之材,历践衔珠之秩。往征辽左,乌俗于是革音;□□河西,犬戎由其遁迹……可右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依旧检校右羽林军,封并如故。[8]
论钦陵众十万寇湟中,候逻不知,士樵采半散。谨行闻虏至,即植旗伐鼓,开门以伺。钦陵疑有伏,不敢进。上元三年,破吐蕃于青海……[9]
由其墓志可知:永隆二年(681),鉴于李谨行东征朝鲜半岛和西伐吐蕃的功勋,由右骁卫大将军擢升为右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10]。在其墓志中,追述了李谨行先在“辽左”、后在河西(当为青海)的战功,因拜右卫员外大将军。
永淳之年诏曰:……右卫员外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兼检校廓州刺史、上柱国、五原郡开国公李谨行……封燕国公,食邑三千户,并赐物三□段,余拜加如故。[11]
至永淳元年(682),李谨行又被任命为廓州刺史,擢封燕国公。[12]
以永淳二年七月二日薨于鄯州河源军,春秋六十有四……寻降诏曰:……故积石道经略大使、右卫员外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兼检校廓州刺史、上柱国、燕国公李谨行,家擅蕃豪,代承朝宠……可赠镇军大将军、使节制都督幽、檀、妫、易等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大将军,勋封并如故……即□垂拱元年七月十七日陪葬于乾陵。[13]
将军黑齿常之镇河源军,诚极严峻。有三口狼入营,绕官舍,不知从何而至,军士射杀。黑齿忌之,移之外。奏讨三曲党项,奉敕许,遂差将军李谨行充替。谨行到军,旬日病卒。[14](www.xing528.com)
《旧唐书》《唐会要》均记述李谨行病卒为永淳元年(682),笔者认为,应当以墓志为准。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于调露二年(680)七月被擢升为河源军经略大使[15],再据李谨行病卒地不在廓州积石军,而在鄯州河源军(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东南),说明其生前的确已经被调任至鄯州,以补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的遗缺,证明了张鷟“李谨行充替”“旬日而卒”,并不是小说家之言。
关于李谨行死后朝廷对其的封赏,在诸多史料中皆有记载:
永淳元年卒,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16]
乾陵陪葬名氏……左卫将军李谨行。[17]
卒,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18]
李谨行自仪凤二年(677)被从朝鲜半岛调至西线对战吐蕃,至永淳二年(683)卒,其间七年,俱在河西,屡立战功,可谓高宗朝不可多得的将才。故而,死后得享陪葬乾陵的殊荣,是陪葬乾陵17位皇公、勋臣中唯一蕃将出身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