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泚盗掘乾陵说——欠缺证据的理由

朱泚盗掘乾陵说——欠缺证据的理由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要据此认为朱泚曾盗掘乾陵,则证据不足。理由如下朱泚缺乏盗陵的动机。朱泚没有挖掘唐陵的必要。朱泚没有盗陵的机会。朱泚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而逃归长安,存亡之际,命且不保,哪还有盗陵的时间。所以,德宗所谓“盗窃名器”之言当是指朱泚自称皇帝而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一句,当是指朱泚砍伐乾陵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

朱泚盗掘乾陵说——欠缺证据的理由

朱泚(742—784),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43岁。

据传,朱泚曾盗掘乾陵,其主要依据有:

(1)唐德宗诏曰:“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2]

(2)《旧唐书》《资治通鉴》和专门记录朱泚之乱的《奉天录》在叙述朱泚进攻奉天城时,也说:“据乾陵作乐,下瞰城中,词多侮慢”[3]、“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4]、烧爇陵庙[5]

(3)《册府元龟》:贞元十四年(798),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泚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坏”[6]

朱泚本为唐臣,泾原兵变、德宗出走奉天后,即自称为帝,走上了反唐的道路。但要据此认为朱泚曾盗掘乾陵,则证据不足。因为如果说朱泚曾盗过唐陵,那只能在他称帝以后才有可能,但分析朱泚称帝以后的情况,他不可能盗掘唐陵。理由如下(www.xing528.com)

(1)朱泚缺乏盗陵的动机。朱泚称帝后,有人曾向他建议说:“陛下既受命,唐之陵庙不宜复存。”可朱泚的回答是:“朕尝北面事唐,岂忍为此!”[7]我们无从查证此说的真伪,也不太相信朱泚突然产生的恻隐之心。笔者认为,如果真有此一说,那也只是朱泚不忍损毁唐陵的表面原因,其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他怕有朝一日自己归天后,别人效尤,挖了自己的老坟。中国古代社会改朝换代频繁,今朝推翻前朝,然后今朝又被后朝推翻……新的统治者虽然对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不同的革命,但总的来说,对于前朝留存的陵庙,还是予以充分尊重的,有的甚至还设立专门机构予以保护,即使没设专门保护机构,但也绝没有下令予以摧毁的。一则,中国古代有死者为尊的传统,二则,新统治者也害怕将来落得同样的下场。

(2)朱泚没有挖掘唐陵的必要。翻检史书会发现,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大多数盗墓掘坟者不是为财宝就是为泄愤,而其中又尤以取财宝者居多。这不难理解,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杀人越货都是常有的事,盗墓掘宝当然就更不在话下。至于为泄愤而掘坟的事例很少,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伍子胥掘楚平王陵。史载: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其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果然事于他愿,其借吴军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终成破楚之功。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8]。但分析朱泚,他称帝后,坐拥京师,府库乃至民间之财货取之不尽,怎会求之于皇陵呢?至于泄愤,那就更无从谈起了。

(3)朱泚没有盗陵的机会。朱泚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而逃归长安,存亡之际,命且不保,哪还有盗陵的时间。

所以,德宗所谓“盗窃名器”之言当是指朱泚自称皇帝而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一句,当是指朱泚砍伐乾陵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综上所述,朱泚盗掘乾陵之说不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