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生育有四子:长子是孝敬皇帝李弘,二子是章怀太子李贤,三子是唐中宗李显,四子是唐睿宗李旦。
孝敬皇帝李弘因病英年早逝,并无妻儿。
章怀太子李贤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光顺、李守礼、李守义;女儿是长信县主。
《旧唐书》称:“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同处于宫中,凡十余年不出庭院。至圣历元年(698),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许出外邸。”[14]《资治通鉴》也说:天授二年(691)八月,“义丰王光顺、嗣雍王守礼、永安王守义、长信县主等皆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守礼、守义,光顺之弟也”[15]。
同义阳、宣城二公主“几四十不嫁”或“年逾三十不嫁”一样,这也是封建史家的夸大扭曲失实之词。
先说章怀太子李贤的二儿子李守礼。李守礼生于咸亨三年(672),“本名光仁,垂拱初(685)改名守礼,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16]据《资治通鉴》载,开始幽闭的时间是天授二年(691)八月,到圣历元年(698)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其间不过7年。“不出门庭者十余年”显然也是一种夸张手法。
其实细究起来7年也不曾有。从李守礼“垂拱初”就被“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的待遇来看,说明他从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回到京城洛阳后就被封王、授职了。由于睿宗于嗣圣元年(684)二月初七为帝,接着以睿宗之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故而李守礼等于是从巴州一回到洛阳就马上授了官职。李守礼年仅13岁就被授予三品的太子洗马,武则天待他还不够好吗?
为了污蔑武则天,《旧唐书》还编了一个李守礼会预判阴晴的故事:
虽积阴累日,守礼白于诸王曰:“欲晴。”果晴。愆阳涉旬,守礼曰:“即雨。”果连澍。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守礼曰:“臣无术也。则天时以章怀迁谪,臣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闷,欲晴即轻健,臣以此知之,非有术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17]
如果记载属实,李守礼也确实可怜,不仅被幽闭十几年,还经常挨祖母的打,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武则天也确实狠了点。但这段话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其一,《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李守礼是“与睿宗诸子皆幽闭宫中”。既然是一起幽禁,为何唯独李守礼一人被打得“瘢痕甚厚”?其二,如果李守礼真被打,与之一同幽闭的玄宗、岐王也都应该是现场目击者,或直接见证人,即使未见也一定是经常听说他遭受毒打的事,对他的情况应该十分了解,李守礼根本没有必要对他们“痛说革命家史”,且引得“玄宗亦悯然”。按这段话的记载,好像玄宗兄弟对李守礼的情况并不知情,这也由此说明要么他们没在一起幽禁,亦或者这条史料本身纯属捏造;其三,李守礼回京后,一直与小他7岁的李成器同住太子府(即东宫),且还有洗马职务,谁能老打他?而且当时睿宗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怎么可能让他平白无故经常挨打?等到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相王降为皇嗣,李成器“与诸弟同日出阎,开府置官属”,很显然这时李守礼再不可能与他们任何一个人同住,那他住哪儿?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和李成器他们一样也有了自己的府邸,如若这样,住在自己的府里,他就是主人,谁还能打他?此外,这段话的口气很显然也有问题。即使玄宗朝已经对武则天很不屑,但李守礼也不可能当着皇帝的面,直呼他祖母的名字;还有,在崇尚礼法的中古社会,李守礼又贵为皇亲国戚,身为人子怎可直呼父亲谥号?对“章怀”恐怕也得以“吾父”称之。其实,所谓“判断晴阴有术”,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的感觉,并没有什么稀罕。所以,这就是个编造的故事。
再说睿宗的儿子。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出生于调露元年(679),“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及睿宗降为皇嗣,则天册授成器为皇孙,与诸弟同日出阎,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693),改封寿春郡王,仍却入閤。长安(701—704)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18]。从李成器20岁之前的这些经历来看,丝毫没有半点幽禁的迹象。睿宗第三子,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685)出生在神都洛阳,垂拱三年(687)闰七月初五,封为楚王。长寿元年(692)十月七日,年仅7岁,便拥有自己的府署,开始独自出宫生活。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载:“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寻却入閤。”[19]从此条记载来看,玄宗面对势头正盛的武家子侄的挑衅与责难时不但没有惧怕,反而英气逼人、义正言辞的呵斥对方,据此少时绝不可能处于幽禁之中,长期幽禁的人即使出身高贵,也会在忧郁中变得胆小懦弱,稍遇变动或有人为难都会表现出惊慌失措。如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被废徙居房陵后,“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之一死,何遽如是也!’”[20]幸有韦后从中劝解得免自杀。(www.xing528.com)
如果当时李隆基尚处于幽禁中,那他外出时想必也是受人监控,言行均不自由,面对责难怎会有如此自信和气度,又怎敢顶撞武氏族人?他不怕激怒对方被误杀?但事实是事情传到武则天那里,她不但没有怪罪,还对他特别宠爱并感到奇异,不久便让他回京师居住。长寿二年(693)十二月十二日,李隆基改封临淄郡王,圣历元年(698)到封藩之地,并赐给他府第东都积善坊。大足元年(701),他跟从武则天到西京,又赐给他府第兴庆坊。长安中,历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21]。种种迹象表明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非但没有被幽闭,反而多次受到武则天隔代亲的特殊恩赏,不断的受封赐第。试想,李隆基7岁时就敢呵斥祖母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是何等桀骜不驯?在诸多事实面前,封官赐宅能说成是武则天幽闭迫害他们吗?
说到李隆基“长寿元年十月七日,出到封藩之地,建立府署设置官属”的事,还得说说大足元年(701)八月初六,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武则天的事情。苏安恒说:
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夹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22]
苏安恒的上书中说武则天对她的20多个孙子“无尺寸之封”,可事实是,不光李隆基和他的长兄李成器已经被封王多年,而且李隆基的其他兄弟俱已封王。现列举如下:
二兄李捴:垂拱三年,封恒王。寻却入閤,改封衡阳郡王,累授尚衣奉御。
四弟李范:初封郑王,寻改封卫王。长寿二年,随例却入閤,徙封巴陵郡王,累授尚食奉御。
五弟李业:垂拱三年,封赵王,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随例却入阎,改封中山郡王,累授都水使者,寻又改封彭城郡王。
六弟李隆悌:初封汝南郡王。长安初,拜尚乘直长。早薨[23]。
至于中宗李显四个儿子的封王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试想,像武则天孙子封王这样明显的事情史书都能借“上疏人”之口睁大眼说瞎话,遑论幽闭孙辈这样的谣言?总之,武则天不会平白无故地幽闭她的孙子十几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