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推进科举改革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推进科举改革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则天称制后,开创了殿试制度,丰富了人才选拔的方式,将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向前推进了一步。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生殿试自此始”。武则天在科举制中首创殿试环节,亲自参与到科举取士的考核过程中,表明了她对人才选拔的极度重视。同时,武则天创立的殿试,改变了唐太宗时期的考试方式。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推进科举改革

武则天称制后,开创了殿试制度,丰富了人才选拔的方式,将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向前推进了一步。所谓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是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监考选拔人才的考试形式,也是科举考试中规格最高的一级考试。参加殿试的考生主要是通过荐举或自举的官员或布衣,并无硬性规定只有通过省级考试者才能参加殿试,这样增加了选拔人才的广泛性,削弱了贵族势力垄断官场的局面。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生殿试自此始”。“为了使这种制度不流于形式,为了把有才干的人提拔上来,武则天在载初元年(689)亲临洛阳担任主考官”[4]。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对经书的熟悉程度到对国策的有关看法,从个人操行到外貌姿态,都一一审视。武则天之前的科举,主要由考官负责组织考试、发榜,考生和皇帝一般不直接见面。但是从唐高宗开始,采取了一种新形式,即由皇帝当主考官,在大殿上亲自挑选人才。《旧唐书》记载,唐高宗在显庆四年(659)春季亲自主持考试,在900名考生中选拔了张九龄等青年才俊,这算是中国殿试的萌芽。但唐高宗这次考试是临时举措,没有形成常态,没有形成制度,而武则天则把这件事制度化了,规模也更大。武则天做事很认真,一个个考,一考就是好几天,可谓盛况空前,从此殿试就成了惯例。所以《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都说,殿试由武则天新创。武则天在科举制中首创殿试环节,亲自参与到科举取士的考核过程中,表明了她对人才选拔的极度重视。通过殿试,皇上当面与应举之人商讨治国理政对策而观其才识,武则天以此种方式发现和重用了不少像狄仁傑、姚崇、宋璟一类政绩斐然的贤能志士。载初元年(689)的殿试中有一名人才叫张说,虽然刚22岁,但武则天经过考察看出他是个人才,亲点他为第一。张说文武双全,出将入相,前后当了三任宰相,直到玄宗朝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5]。同时,武则天创立的殿试,改变了唐太宗时期的考试方式。唐太宗时,科举取士制度分两级制度,乡贡是在家自学士子学业有成向州县求举,经考试及格,由州贡到尚书省接受吏部考试,这本身就是对科举制度的一个完善。“从此以后,皇帝亲临殿试,逐渐成为制举(皇帝下令举行的科举考试)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皇太后的武则天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一大批普通士民进入官吏队伍,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成为她走向女皇宝座的社会基础”[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