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控制

传染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控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gM出现得早持续时间较短,故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病原体的排出pathogen在感染过程中,可从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经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而传染他人。每种传染病都有其一定的传染期,为决定临床隔离期的依据。

传染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控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发生发展的三个因素

Pathogen侵入机体后,二者发生作用和斗争形成infection,其过程和结局取决于pathogen的综合毒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受当时所处环境以及各种治疗措施的影响。

1.Pathogen的致病能力(pathogenicity)

(1)Parhogen的数量

在同一疾病中,pathogen的数量与其pathngenicity呈正比关系。

(2)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pathogen侵入机体后的扩散能力。有些pathogen到达机体后,仅能在局部停留、繁殖,如自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司,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等则有很强的扩散能力,破坏机体的组织防御结构,常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

(3)毒力

Virulence主要来源于外毒素(exotnxin)和内毒素(endotoxin)。

Exotoxin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起作用,如自喉毒素和破伤风毒素:Endotcxin则通过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起作用,如革兰阴性杆菌的脂多糖。此外有些毒素可使pathogen黏附到宿主的细胞膜上,如百日咳杆菌的丝状血凝素和气管细胞毒(tracheal cvtotoxin,TGT)。化脓链球菌的M蛋白,可抵筑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构成该菌的部分毒力。

(4)变异性(variability)

Pathogen可因自身遗传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获得某些耐药质粒而发生变异。变异的结果可使病原体的毒力减弱,也可以增强,往往可逃避机体约特异性免疫作用,有利于感染的持续。

2.机体的防御能力

Pathogen侵入机体后,是否能引起疾病,机体免疫力的强弱起着关键作用,在和pathogen作用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共同起着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体对入侵的各种patlmgen以及其他异物的一种清除反应,不是针时某种特殊病原体或其成分。这种防御能力是山遗传获得的先天免疫力,人生来就有,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①屏障作用:皮肤和黏膜为人体的外部屏障,可机械性地阻止病原体入侵皮肤和黏膜还分泌出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菌酶、胃酸、汁腺中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等。内部屏漳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如lanental hazzier对中枢神经系统胎儿有相当的保护作用。

②体液困子(humaral factor):包括补体,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erfrm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msig factor,TNF)等。这些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钱作用而清除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www.xing528.com)

为人体受到某些特定的pathogen感染时经过对其抗原特异性识别后产生跳免疫,故这种免疫力只对该种抗原有作用。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

①细胞免疫:已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该抗原时,可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并释放各种cytotoxicity,共同杀pathogen及其所寄生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在清除寄生于细胞内的病原体,如各种病毒,立克次体以及某些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体液免疫:(humnral immunity):B细胞受antigen刺激后,从浆母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该antigen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也即抗体;有5类,即IgM、IgA、IgD、IgE、和IgC。IgM出现得早持续时间较短,故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标志。IgA为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局部抗体。各种antibodies中,大部分具有保护作用,但有些则无保护力,如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等。

3.环境因素的影响

感染的全过程,均发生下一定的环坡中。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对pathogen和人体均有相当的影响。社会环境如经济水平、营养条件、卫生习惯和设施、体育锻炼、环境是否遭到污染等,都对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影响一此外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措施,对感染过程有着很大的干预作用。

二、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病原体的入侵部位Pathogen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等处侵入机体(不同的pathogen有其特殊的入侵部位)。例如痢疾杆菌必须进入肠道才能生存井引起疾病。血吸虫的尾坳可直接钻入宿一上的皮肤,是由于其头腺分泌的蛋白酶对组织有溶解作用。许多pathogen并无直接穿透皮肤纸织的能力,而是借助皮肤损伤或经节肢动物叮咬而将pathogen送人体内。

病原体在体内的定位Pathogen进入机体后,依据其匀宿主组织特异性结合能力而定殖(colonization)于特定部位,引起该部位的病变,如白喉的局部假膜。在局部繁殖时分泌的毒素,也可随血流而引起远处组织的病变,如白喉引起的心肌炎。侵袭力强的病原体,可通过血流、淋巴或直接扩散到其他组织或桩器,引起该脏器的病变,如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有些parasite的成虫,最后可定居到特定的脏器中而引起相应的疾病。

病原体的排出pathogen在感染过程中,可从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经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而传染他人。有些病原体存在血液中,可经节肚动物叮咬或榆血而传播。每种传染病都有其一定的传染期,为决定临床隔离期的依据。

(二)机体组织损伤的机制

每种疾病总伴有一定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的紊乱,传染病引起组织损伤的原因如下:

1.病原体的直接侵犯

有些寄生虫如溶组织阿犬巴滋养体,能直接破坏肠黏膜;猪囊尾坳侵犯脑组引起占位、颅压增高以及脑功能的改变;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可直接侵犯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广泛的渗出和出血二由于病原体的刺激,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出现化脓、出血、坏死等组织损伤,可见于多种infectious diseases。

2.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许多pathogens可分泌出virulence,可侵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rnin)为一种亲神经毒素,引起患者全身肌肉痉挛。可分泌致热性外毒素,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并与中毒性休克的发生有关。革兰阴性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毒素,可引起发热、休克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生理反应,是疾病危及生命的原因。

3.机体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是机体与病原体斗争的主要防御功能,这种功能不能发挥作用时,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如艾滋病系由于HIS破坏了T细胞及其免疫功能而发生)。正常的免疫反应中,机体通过cell-mediated和hurnoral imtnunit将pathogen消灭的同时,亦可引起一定的组织损伤,例如一切炎症、脓肿的形成。均有机体的蛋白质渗出及各种炎性细胞的聚集和浸润参与。近年认为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发生的种种病理变化,并不是由乙肝病毒直接引起,而是由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早已被公认可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的免疫反应为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抗原和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以及细胞免空反应,在免疫反应不正常的特殊人群中可出现超效正常的、引起组织明显损铁的反应,称为免疫病理反应。这种发病机制称为免疫发病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