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利界限交叉性与权利冲突的相关性研究

权利界限交叉性与权利冲突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权利边界交叉或重叠的地区,当不同的权利主体共享某一具体利益之时,权利冲突自然就难以避免。可见,权利界限的模糊性与交叉性密切相关,权利界限的交叉性本身就是权利界限具有模糊性的重要表现。权利界限的交叉性与重叠性使得权利冲突具有积极的互动性。所谓的“权利冲突”也指法定权利冲突。该规定,即为因董事、经理的竞业限制行为而使公司享有公司归入权在我国《公司法》上的具体体现。

权利界限交叉性与权利冲突的相关性研究

权利界限的模糊性相对于权利界限的清晰性。具有清晰性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权利之间,由于其边界或界限是清晰的,不同的权利人彼此于各自的权利界限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楚河汉界、互不干涉”,因此通常不存在冲突。众所周知,由于法律规则具有不确定性,绝对清晰的权利界限在实践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践中,权利的界限具有模糊性是绝对的,清晰性是相对的。权利界限的模糊性就决定了权利越界的必然性。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卡多佐(Benjamin nathan Cawdoyo)所言:“格断的墙壁必须稳固牢靠,分界必须清楚明了,否则就会出现重叠、侵占,伴随着不和谐与冲撞。”[100]在权利边界的模糊地带,不同的权利主体之间面对共同的权利对象,如各种利益,具有同等的权利诉求,这就出现了权利边界的相互交叉或重叠。在权利边界交叉或重叠的地区,当不同的权利主体共享某一具体利益之时,权利冲突自然就难以避免。可见,权利界限的模糊性与交叉性密切相关,权利界限的交叉性本身就是权利界限具有模糊性的重要表现。

权利界限的交叉性与重叠性使得权利冲突具有积极的互动性。由于权利的边界冲突原本就具有交叉渗透的相互作用性,加之,各自不同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无论是同类型的权利还是不同类型的权利,该权利之间都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共同的平等性、合法性及正当性等特征。因此,当各类(种)权利主体面对同一或同类权利客体,而且该权利客体所指向的具体利益又具有一定的有限性时,权利行使的相互作用性便又或多或少地增添了一定的敌对性。由于法律上的强制性又是法定权利的基本特性,因此,彼此具有敌对性的权利主体各方,由于权利界限的交叉性与重叠性,导致其在交叉与重叠的权利行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显著的对抗性。

【注释】

[1]“First,that conflict is inevitable,and,second,that it is capable of a progress under which more humane,rational,and co-operative forms supplant those which are less so.”Charles Horton Cooley,Social Process,Charles Scribner's Sons(1918),p 35.

[2]如无特别说明,本书所称的“权利”均指法定权利或称法律权利,非指道德权利或称自然权利。所谓的“权利冲突”也指法定权利冲突。

[3]公司归入权是指公司对因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实施的某些交易而取得的溢出利益,享有主张收归公司所有的法定权利。任秀芳.论我国公司归入权的适用规则及其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4):69.我国《公司法》第148条第1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第2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该规定,即为因董事、经理的竞业限制行为而使公司享有公司归入权在我国《公司法》上的具体体现。

[4]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盛洪,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71,92.

[5]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33.

[6]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75-176.

[7]贝思·J.辛格.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M].王守昌,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48-149.

[8]贝思·J.辛格.可操作的权利[M].邵强进,林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8.

[9]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中文版序言16.

[10]刘作翔.权利冲突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2):62,66.

[11]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M].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1.

[12]Robert Alexy.A th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translated by Julian Riv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178-179.

[13]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M].王伯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11.

[14]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6-87.

[15]Wenar,Leif,“Rights”,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Fall 2011 Edition),Edward N.Zalta(ed.),URL=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1/entries/rights/;Matthew H Kramer,‘On the Nature of Legal Rights’(2000)59 Cambridge Law Journal 473.

[16]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1.

[17]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3):68-69.

[18]李友根.权利冲突的解决模式初论[J].公法研究,2004(1):288.;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2):58-60.

[19]苏力教授称权利相互性是科斯教授的一个重要发现,其参考文献来自于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0)[A].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42.其所引译文为:“传统的方法掩盖了不得不作出的选择的实质。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3):68-69.

[20]对于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部分强调:“迄今所阐述的观点都假定(这在第三、四节很明显,第五节也暗含了这一观点),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当然,这是很不现实的假定。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对于权利的界定也是有成本的这一问题的论述,科斯在“权利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部分提出:“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世界上,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利用。……权利的界定也是法律制定的结果,我们还发现了对问题的相互性的评价的证据。”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0)[A].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57,172.

[21]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郑成思,校.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65.

[22]王克金.权利冲突的概念、原因及解决——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J].法律与社会发展,2004(2):45.

[23]李友根.权利冲突的解决模式初论[J].公法研究,2004(1):288.;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2):58-60.

[24]Wenar,Leif,“Rights”,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Fall 2011 Edition),Edward N.Zalta(ed.),URL=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1/entries/rights/;Matthew H Kramer,‘On the Nature of Legal Rights’(2000)59 Cambridge Law Journal 473.

[25]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1.

[26]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0-91.

[27]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2.

[28]1 Jurisprudence(5 ed.1885)398.But first in I ed.1861.转引自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4卷)[M].王保民,王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4.

[29]李锡鹤.法律债,还是人情债?——自然债性质探讨[J].人大法律评论,2013(1):8.;王启富,马志刚.权利的法律结构分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4.

[30]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M].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31]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4卷)[M].王保民,王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5.

[32]海因里希·德恩堡.罗马法制度[M].1911:65.转引自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493.

[33]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89.

[34]威廉·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第一卷)[M].游云庭,缪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4.

[35]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中文版序言21.

[36]萨姆纳所称的“世俗权利”此处是指法定权利。如,萨姆纳认为:“法律规则是世俗规则,法定权利是世俗权利。”L.M.萨姆纳.权利的道德基础[M].李茂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4,124.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8]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8-79.

[39]L.M.萨姆纳.权利的道德基础[M].李茂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1-62.

[40]伊曼努尔·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1,52.

[41]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3卷)[M].廖德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18.

[42]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5,165.

[43]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6-67.

[44]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盛洪,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42,157,172.

[45]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1.

[46]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0-91.

[47]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2):60-61.

[48]范忠信,候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0(4):64.

[49]张平华.私法视野里的权利冲突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17.(www.xing528.com)

[50]张平华.司法视野里的权利冲突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6;王进,林波.权利的缺陷:中国司法期待解决的问题[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234.

[51]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1.

[52]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3):68-69.

[53]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盛洪,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42,157,172.

[54]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6.;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3卷)[M].廖德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

[55]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M].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3.

[56]张玉堂著.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6.

[57]萧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58]张文显.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J].中国法学,1991(5):26.

[59]郝铁川.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J].中国社会科学,2002(5):113.

[60]徐显明.权主体界说[J].中国法学,2001(2):53-55.

[61]葛明珍.《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77.

[62]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46.

[63]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3-14.

[64]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0-21.

[65]范进学.权利概念论[J].中国法学,2002(2):15.

[66]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1,52-55,78,142-143.

[67]李龙.宪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55-156.

[68]徐显明.“基本权利”析[J].中国法学,1991(6):28.

[69]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性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00-305.

[70]莫纪宏.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36.

[71]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8-29.

[72]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

[73]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4-72.

[74]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J].法学研究,1996(2):69-70.

[75]奥托马·比勒尔.公法权利及其在德国行政裁判上之保护(Ottmar Bühler,Die subjektivenÊffentlichen Rechte und ihr Schutz in der deutschen Verwaltungsrechtsprechung,Berlin:Kohlhammer 1914,S.224.)。转引自徐以祥.耶里内克的公法权利思想[J].比较法研究,2009(6):109.

[76]格奥格·耶利内克.主观公法权利体系[M].曾韬,赵天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8-11,293-310.

[77]亚历山大·科耶夫.法权现象学纲要[M].邱立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22,438,447-448,452,458.

[78]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8-100.

[79]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M].孔兆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2-23.

[80]郭明瑞.权利冲突的研究现状、基本类型与处理原则[J].法学论坛,2006(1):7.

[81]Stijn Smet,“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the Right to Reputation:Human Rights in Conflict”(2010)26,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183.

[82]Ofer Raba,“Conflicts of Rights:When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Restricts Civil Liberties”(2012)64,Rutgers Law Review 381.

[83]王涌.权利冲突:类型及其解决方法[A].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研室主编.民商法纵论:江平教授70年华诞祝贺文集[C].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25.

[84]权宁星.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J].韩大元,译.外国法译评,1996(4):78.

[8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993)海民初字第3991号《民事判决书》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995)中民终字第797号《民事裁定书》。

[86]沈亚平等.公共行政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245-246.

[87]罗豪才.论行政权、行政相对方权利及相互关系[J].中国法学,1998(3):6.

[88]李永明,张振杰.知识产权权利竞合研究[J].法学研究,2001(2):89.

[89]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48-149,174.

[90]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45-148.

[91]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著.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

[92]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的道路[A].斯蒂文·J.伯顿主编.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小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的遗产[C].张之梅,陈绪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30.

[93]马克·范·胡克.法律的沟通之维[M].孙国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33.

[94]宋北平.法律语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69.

[95]布赖恩·比克斯著.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M].邱昭继,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92.

[96]Daniel H.Erskine,“Judgm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and the South African Constitutional Court as a Basis for a Universal Method to Resolve Conflicts Between Fundamental Rights”(2008)22,Saint John's Journal of Legal Commentary 595,638.

[97]霍姆斯.法律的道路[A].斯蒂文·J.伯顿主编.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小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的遗产[C].张之梅,陈绪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30-331.

[98]约翰·吉本斯.法律语言学导论[M].程朝阳,毛凤凡,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5.

[99]蒂莫西·A.O.恩迪科特.法律中的模糊性[M].程朝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

[100]本杰明·N.卡多佐.法律的成长 法律科学的悖论[M].董炯,彭冰,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