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持健康心态,促进心理发展

保持健康心态,促进心理发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出于最佳的发展状态。而老气横秋、老成持重则不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是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不健康心态的一条有效途径。

保持健康心态,促进心理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健康的理解往往局限与机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心理方面是否健康,有无障碍。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经突破了纯生理学范畴,进入心理领域。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或疾病,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出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对心理健康与否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它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文化背景的变化,随年龄、性别、情境的不同而不同。根据时代要求、文化背景和年龄特征,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

1.智力正常。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证青少年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必备的心理基础。只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足以胜任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能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才能说是智力正常。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有的孩子智商高,有的孩子智商低,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够达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认为其智力发展水平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和青少年本人不要认为一旦发现自己的智商较同龄的孩子偏低或偏高时,就盲目地认定孩子不能成才或一定能够成为天才。

2.情绪稳定协调。心理学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延续的时间不同,将人的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具体来说,心境是一种微弱而较持久的、使自己内心体验和活动都受感染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则是意料之外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都有喜怒哀乐。各种意外事件的打击在所难免,因此,乐观、兴奋、忧郁、悲观等心境表现,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激情表现以及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等应激表现,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倘若个体经常情绪波动,反复无常,或对他人和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或经常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情绪和不安定感,这就是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健康的情绪反应,要求人们具有愉快的情绪,保持充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保持情绪平衡,能自控自制,充满自信心。一般来讲,青少年由于年龄的限制,其情绪稳定协调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往往容易产生大的情绪波动,可以因为一件事情而欣喜若狂,也可以因为一件事情而使情绪一落千丈。这是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正常表现,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

3.自我意识统一。青少年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和要求自己,才能摆脱困扰,表现得体,才能适应学习和工作,并通过主动地自我教育进一步发展自我。这就要求青少年对自己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会因他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毕竟还不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观外界的评价。当周围一片赞扬声时,他们可能会飘飘然,自我感觉非常好。而当周围一片指责声时,他们又会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心理极端失落。因此,青少年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意识,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

4.性格健全。青少年对自己的态度,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协调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的自控、自制能力,这是性格健全的表现。而性格脆弱,反复无常,极端内向或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处于格格不入的状态则是性格不健全的表现。实践表明,性格不健全的青少年,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爱走极端,固执偏颇,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不周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极差,不能很好地和周围的人相处。

5.人际关系和谐。人们通过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心理上是一种心理关系,或者在心理上相容,或者在心理上相拒。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充满温暖、安全、舒畅的心理体验。相反,相互间的隔阂、猜疑、冷漠、妒忌,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焦虑的心理体验,使人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为了使人际关系和谐,与别人相处时,对他人积极肯定的态度应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对长期所归属的群体能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容与和谐。

6.行为表现得体。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行为表现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否则,被认为是不健康。如青少年应该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步伐矫健,这是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而老气横秋、老成持重则不符合其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应该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呢?对于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可以通过个体自我调试来达到心理健康,也可以借助于外界力量帮助他们摆脱不适应,以保持心理健康。

1.个体的自我调适——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这是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不健康心态的一条有效途径。先谈谈认识自我。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自以为了解自己,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科学地看待自己,有的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有的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对自己的优点有评价偏高的倾向,而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则有偏小甚至视而不见的倾向。如何获得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呢?途径有四条:

一是自我开放。自我开放是自我认识的基础,只有摆脱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等自我本位的习惯,才能在交往中积极、主动,才能换来别人的坦诚相待、直言相告,从而为认识自我打下基础。当然,自我开放也要有一定的策略。首先,要有一定的限度。再活泼、外向的人,其心灵深处也有一个自己的角落,我们常称之为“隐私”。应当允许保留这种秘密。其次,自我开放要看地点和对象。为造成一种安全的氛围,和他人谈个人问题,应选择人少、安静的地点,不要在人多的宿舍或教室、食堂里。自我开放也没有必要对任何人都开放,应寻找彼此了解、可信赖的朋友披露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些爱搬弄是非,心里藏不住话的人可不是开放的对象。对这种人敞开心菲,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

二是以别人的态度反馈为镜子。如果我们将别人的评价作为参照,往往会发现,与你接触的人可能是肯定你,尊重你,乐于和你交往,也可能是否定你,厌恶你,疏远你。这就是态度反馈。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反馈分析自己,看看自己身上具有哪些另人赞赏的优点,有哪些令人生厌的缺点,然后才能扬长避短。当然,他人的态度只能作为参考,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如偏爱、成见、缺乏了解等因素,别人的评价往往会有歪曲或夸大的地方。因此,不妨多与人接触,在众多的评价中更真实地了解自己。不要只听了一个人对你的评价,就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定位,或肯定,或否定,这都难免会失之偏颇。

三是与别人相比较。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喜欢相互比较,从而确定自己的形象和位置。一般来说,比较是在自己生活圈内进行,在社会上同自己条件相似的人之间进行。如高中同班考上大学的同学,会比较各自学校的名望和专业,而不大会去和高考落榜的同学相比。但是,与自己生活圈内的人比较,视野是容易受到限制的,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可以时应与历史上的名人比,与更有成绩的人比,从中激起奋进的力量;失意时与生活困难者比,以获得心理平衡,然后再重新调整前进的航向。这种比较切忌的就是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攀比。比如,如果一味的同那些名人相比,难免就会产生总是不如别人的感觉,而若是总是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又会产生满足现状的心理。这两种心理对青少年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应该避免。

四是通过工作成果认识自己。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才能。如有人长于书画,有人精于琴棋,有人组织能力强,有人科研成绩卓著。青少年必须认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通过工作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象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的青少年的锻炼机会就会大大多于其他同学,而这部分学生干部在承担工作的过程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中,为自身价值的提高奠定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借此发现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除了认识自我之外,认识他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调节手段。我们说认识他人,不但是对一个人外貌特征的认识,也是对他的个性特征、思想品质、能力倾向的了解,对他的历史背景、文化修养、发展前途的把握。

首先,认识他人要通过接触。常言说的好,“不打不相识”,只有通过接触才能相互了解。人只有在交往和活动中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品质、行为、特征、能力、兴趣等。在了解他人的过程中,接触应当是多方面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品质。不遇到困难,看不出一个人的品质高下。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感情的浪花。因此,人只有在共同活动中与别人不断的接触,才能更好地认识他人。人们常说:“急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往往在危难的时候,才会显出一个人的本质。

其次,认识他人要通过言语。言为心声。言语不是无意义的声波,而是特定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情绪状态、心理需要等的表露。通过言语是认识他人的一条重要途径。要从言语的内容上认识他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爱谈论自己,谈自己的经历、看法、性格、情感,而有些人则很少涉及。一般来说,前者性格比较外向,感情比较强烈,主观色彩浓厚,也很可能是爱炫耀自己,爱慕虚荣;后者性格较内向,感情较隐蔽,主观色彩不太浓厚,也有可能较自卑、闭锁。有人喜欢叙述事实过程,仿佛置身事外,说明他比较注重客观事实,情感比较深沉。若讲话着重在富有感情的描述,注重个别细节,说明他比较易于动感情,主观色彩较浓。一般来说,男性倾向于前者,女性倾向与后者。有人说话是概括性的,注重时间的结果,比较关心宏观的、全局的话题,这说明他有支配欲望,独立性较强。而有的人的言论是消极的、不满的、批评性的,可能与他情绪不佳或受挫较多有关,也可能是心灰意冷,缺乏信心。若一个人的言论是积极的、满意的、支持性的,那他可能情绪较佳,所受挫折不多,对生活较满意,比较乐观,充满信心,当然也可能是不动脑子,随声附和。一个人谈论生活琐事多,说明他属于安乐型的人,比较关心生活的安排;如果谈论国家大事多,说明他属事业型的人,比较注重事业的成就;如果喜欢畅谈未来,说明他属于幻想型的人,比较注重计划和发展。一个人不太愿意对别人评头品足,偶尔谈讲时,当面和背后言论较一致,说明他是正直的;一个人喜欢评论别人,当面笑容满面,好话不断,背后诋毁他人,则是虚伪和嫉妒心较重的表现。从讲话的遣词造句上,不难判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的态度。如果一个人用词高雅、准确,讲话干净利索,说明他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办事比较干练果断;反之,文化修养欠佳,办事拖拉,不负责任。所以,通过他人的语言,可以很清楚地认识一个人的各方面的情况。

第三,认识他人可通过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些人没有和我们讲过一句话,但我们却对他的情况略知一二。这并不奇怪,他的年龄、职业范围、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甚至文化道德修养,已通过某些体态语言向我们传递了信息。体态语言包括服饰、发型、手势、眼神、表情等等。如果一个人非常注意自己的服装修饰,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很在意的人;如果一个人的着装非常随便,则说明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在与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举止得体,面带微笑,温文而雅,则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如果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举止粗俗,行为失态,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心理咨询调适途径。(www.xing528.com)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青少年心理咨询是对他们在认识、情感、人际关系、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及行为问题进行磋商,提出预防、治疗和调节方案的心理学应用科学。

心理咨询不同于平常所说的谈心,它有自身的学科理论和科学方法。目前较典型的方法有:

第一,支持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运用于许多领域。它通过支持与鼓励,使面临困难无所适从而情绪低落、抑郁者看到光明,得到依靠,恢复自信。通过细听倾诉,使内心装满痛苦、怨恨、不满者有机会宣泄内心积压的情绪,从而减少心理负担。通过解释指导,使因缺乏知识或受不正确观念影响而产生烦恼、忧虑者,调整原有的认识结构及观念,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

第二,心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旨在通过一定方式把压在当事人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其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通常的做法是,让当事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无所顾虑地向咨询员倾诉,让咨询员为其解答疑虑,以取得问题的解决。

第三,行为疗法。这种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来自于不良的习惯对正常行为的异常反应,因此,可以进行矫正。比如,让当事人逐渐地适应引起他不适反应的事物,使之逐渐因为习惯而消除敏感。比如,用强化奖励的方法,在当事人出现所希望的心理行为时,马上给予奖励,以增强适应性的行为。

第四,认识疗法。即人的行为受人的认识所支配,某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在错误认识的前提才造成了对现实的曲解和误会,因此,咨询的关键就是指导当事人改变原来的错误认识,代之以现实的正确的思维模式,纠正不合理的信念而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方法还有很多,实践证明,这是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许多青少年身上之所以发生了令家长、老师心碎的行为,很多是同他们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老师和家长或青少年本人能够及时地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时地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解除心理障碍,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一旦发现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咨询和治疗。需指出的是,心理咨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在进行咨询时可能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要有信心,持之以恒地进行。

【事例】

1.谁更美

青少年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外表形象。尤其是年轻的姑娘们,更是谁都希望自己具有漂亮的身材和外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对自己的外表满意。于是许多青少年由于外表的形象而对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看下面一组事例。

小赵姑娘今年23岁,容貌娇好,但是身高只有一米五。她经常为自己的外表感到很不满意,总是希望自己个子能再长得高一些,每逢了解到广告中有什么能使人长高的方法就跃跃欲试,即使吃亏上当也在所不惜。她曾买过所谓的能使人迅速长高的鞋垫;吃过价格昂贵的增高药物;买过催人“速长”的器械,努力的结果是她的身高仍然是一米五。

小孙女士年芳25岁,高高的身材,五官非常端正,唯一令她头疼的是,按标准的身高体重计算,严重超重。肥胖简直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谁要提到她长得胖就对人怒目而视,甚至大吵大闹。甚至只要听到别人议论与身体胖瘦有关的事情就怀疑是在影射自己。小孙也曾经为了减肥而进行节食,但不久就觉得每天饥肠辘辘实在难以忍受,于是继续照吃无误;听说跑步锻炼可以减轻体重,于是开始每天跑步数千米,开始时的确有效,体重减了一些,时间一长便很难坚持,放弃锻炼后体重反弹,反而比锻炼之前更加超重;听说当今医学发展到能够通过手术能够抽取脂肪,又惟恐太痛苦或有危险自己难承受。于是心理上陷入到对肥胖的苦恼中而不能自拔。

小李是一位高个子小伙子,却一直为自己身体过于单薄而感到自卑。爱开玩笑的朋友和伙伴们戏称其为“麻杆”。小李总觉得自己如此瘦弱不像男子汉,尽管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心里面自卑如故,有时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变得强壮无比。

在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的纪念晚会上,大陆观众有幸目睹了香港某电视台一著名节目主持人的风采。这位女士自称“肥肥”,观其人的确是身材不高,却很肥胖,如果大陆哪位女士生得如此一副身材必定会感到苦恼无比。可是这位主持人却对自己肥胖的身材引以为自豪。在主持节目的过程当中经常提到自己的身材特征,相信令大陆的观众耳目一新。据说这位“肥肥”女士在香港是颇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那些对自己的容貌或多或少不满意的青少年朋友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是否有比自己的外表更重要的东西呢?

2.正确对待失败,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讽刺小说《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但蒲松龄本人却是一位多次科举不中的失败者。他年轻时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这条路,来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他,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但蒲松龄没有气馁,他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来勉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这副对联里,他引用了强大的秦王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例子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一雪国耻的例子,来勉励自己要面对失败不气馁。后来,他积极的投入到《聊斋志异》这本书的写作中去,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吴敬梓也有着同蒲松龄类似的经历。同样巧合的是,吴敬梓也有一部传世名著《儒林外史》一直流传至今。

【操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