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厌学逃学如何纠正,周恩来的学习心得

厌学逃学如何纠正,周恩来的学习心得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这种厌学倾向达到了一定了程度,就会发展成为逃学、旷课,同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朋友哥们儿混在一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管怎么说,厌学逃学等等不良倾向的存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先生向学生们问起为什么学习时,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有周恩来能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厌学逃学如何纠正,周恩来的学习心得

许多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厌学的倾向,所谓厌学是指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烦恼的心理。厌学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青少年谈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总是兴高彩烈、眉飞色舞,可一问到学习成绩如何,或提起和学习考试有关的事情情绪就急转直下,少言寡语了;还有的青少年认为因为学习占去了自己的娱乐和玩耍的时间,因此对学习上课产生了敌视和厌恶心理;更有的青少年对于父母和教师在学习上过于严格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如果这种厌学倾向达到了一定了程度,就会发展成为逃学、旷课,同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朋友哥们儿混在一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80年代后期曾经出现过一阵反常的席卷全国的厌学风,许多青少年尤其是高等院校中盛行的是“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学习不如下海经商赚钱,这种思想至今还多少有一些影响。不久,这种不良风气就得到了彻底的纠正,读书热、考研热、外语热、计算机热等的出现,标志着在我国追求知识,勤奋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旋律。

近些年来,厌学、逃学的现象又悄悄地出现了,并且有蔓延的趋势,而且这种厌学逃学现象已经不仅仅发生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比较调皮的青少年身上,在一些在老师和家长看来的好学生身上,也出现了厌学倾向。繁重的学习负担,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得这些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心理也渐渐失去了承受能力,近年来报纸频频报道一些青少年不堪忍受巨大的压力而离家出走的例子,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管怎么说,厌学逃学等等不良倾向的存在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倾向。

首先,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在旧中国,许多仁人志士怀着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和水火之中的崇高理想发愤读书,刻苦学习,因而在条件及其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渊博的知识,为后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早年离家求学时曾写过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了求学,为了获取知识,竟做好了埋骨他乡的思想准备,这是何等的胆略和气魄!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先生向学生们问起为什么学习时,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有周恩来能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先生大吃一惊,发出了“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感慨。如果具备了如此明确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学习上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青少年还怎么能不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呢?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就要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这些靠什么?靠的是知识,是人才。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一定要肩负起中华腾飞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www.xing528.com)

其次,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对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要使用过多的强制手段。有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立志迎头赶上,而是认为孩子不争气,对其进行打骂、训斥,而老师往往也对这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另眼看待,认为他们拖了班级学习成绩的后腿,对他们漠不关心。这种做法,无疑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伤害,使他们越发自暴自弃,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产生厌学、逃学的想法和行为。而那些较为优秀的孩子,则在老师、家长的一片鼓励与赞扬声中,有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不敢想象一旦自己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时,一旦自己在某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中失利时,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因此,这部分本应该对学习充满信心的青少年也会在老师和家长的高压政策与满怀期望中逐渐盟生出厌学的倾向,发展到严重程度,也会出现逃学想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成绩好坏的孩子一视同仁,耐心的帮助和引导他们,而不是简单的、粗暴的给以肯定或否定。

第三,家长和老师要注意经常和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除了父母和老师之外,没有别的人可以和他们进行经常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而父母又往往满足于给了孩子一个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也是这样,一个老师往往要负责四五十个学生,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是否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往往是心理有话却不知道对谁讲,长时间地闷在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发生偏激的行为。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和青少年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思想深处的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及时为他们解除困惑。像一些迫于学习压力而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在之前往往已经表现出了许多问题,而家长和老师却常常是忽视了,直到孩子已经走了,才想起来应该早和他作沟通交流。目前我国青少年当中出现心理障碍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能不说同家长和老师同他们沟通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对青少年来讲,决不是给了他们一个优裕的生活环境就足够了的,他们也需要理解,需要关心,需要沟通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