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艳 高中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式,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较多的历史材料(包括图片),进一步认识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结合地理学科的地图以及政治学科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深化历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1)了解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教师提问】请同学大概翻译毛泽东的词。
【教师点拨】这首词主要讲的是黄洋界战役(井冈山的一个地方),这首词歌颂了井冈山战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那么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除了战士们的英勇斗争,还需要有优秀的指导理论,这个理论便是“工农武装割据”。
表1
【设计意图】展示近几年的高考题,明确高考考向。
第一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看图片和史料,小组讨论,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背景,教师做补充和总结。
图1
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
【教师点拨】
政治:
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秋收起义的失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由于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反动统治的敲骨吸髓,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农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的境地。当时农村地租几占农民终年劳动所得的收成的80%。帝国主义运用商品倾销,掠夺农产品原料,洋油、洋布、洋火无孔不入。
——《文史资料选辑》第八十四辑孙晓村《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与农村复兴委员会》
【教师点拨】
经济:
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新的政权对其作出改变;
农村的自给自足经济,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准备了物质条件。
文化:
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1—1927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发期,意识到农民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表2
第二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知识梳理及重点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梳理知识点。
(一)开辟过程
1.序幕
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__________年______月秋收起义,攻打长沙,敌人势力强大,损失惨重。
(1)开辟:__________年______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十几块根据地——燎原之势。
(2)内容
Δ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②政权建设:__________年______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③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毛泽东思想诞生:井冈山时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主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
(二)挫折——长征
1.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从__________年______月到__________年______月。
3.转危为安——遵义会议
(1)时间:召开于__________年______月。
(2)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__________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的标志。
4.胜利会师:__________年______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__________年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探究一 毛泽东思想之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教师点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材料让学生探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含义、关系及意义,及时作出分析和补充。
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材料: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48页)
1.含义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三位一体”关系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www.xing528.com)
武装斗争(斗争形式)
农村革命根据地(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教师点拨】“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设计意图】通过借用中国地理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根据地的大概区域位置,并且通过地理课对中国地形的回忆,让同学们分析根据地建设在这些地理位置的原因,让同学们体会当时革命的艰苦。
3.“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
材料: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总结】
①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发展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高考真题训练】(2016年全国二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教师点拨】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色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创造了这样的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高考题以及教师讲解,学生更能清楚明晰所讲知识,进而深化记忆,掌握考点。
播放关于土地革命的小视频
【设计意图】在高考题之后播放关于土地革命的小视频,让同学们对课堂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并由此引出长征的内容。
【教师活动】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但第五次反围剿因“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红军失败了。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探究二 长征之遵义会议
【设计意图】通过借用中国地理图片,向同学们展示长征的地形图,能让学生对长征的路线有更深刻的记忆,并且通过地理课对中国地形的回忆,更能体会革命前辈们艰苦卓绝斗争的不易,并由此引出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
材料: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5页
【教师引导学生】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材料: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6页
【教师引导学生】今天同学们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过渡】在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
(1)内容:会议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
(2)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图2
【设计意图】通过借用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让同学们利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加强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巩固政治学科知识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探究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学生活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填空补充完整,并由教师讲解。
【高考真题训练】(2013年新课标全国一卷,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B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教师点拨】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依据题干材料“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可以判断此时中共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暴动来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因此选B项。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高考题以及教师讲解,学生更能清楚明晰所讲知识,进而深化记忆,掌握考点。
【小结】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十九大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政治课本文化生活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板块的内容作为总结,在回顾政治知识的同时,提升本节课的精神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文化:
第二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知识梳理及重点讲解
探究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位一体”关系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
武装斗争(斗争形式)
农村革命根据地(基础和依托)
探究二 遵义会议
探究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融科设计:
本节课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板块的内容,整节课以历史“农村包围城市”为主线,进行了语文、政治与地理的融合。开始以毛泽东所写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引入井冈山时期的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接着利用图片和史料,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背景。
第二部分是“农村包围城市”知识梳理及重点讲解,在这个部分中,通过借用两幅中国地理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根据地的大概区域位置以及长征的地形图,并且通过地理课对中国地形的回忆,让同学们分析根据地建设在这些地理位置的原因,以及更明晰长征的路线,让同学们体会革命前辈们艰苦卓绝斗争的不易。
在讲述遵义会议的意义时,引导学生思考政治课中所学过的哲学原理,通过借用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让同学们利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加强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巩固政治学科知识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在小结部分引用政治课本文化生活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板块的内容,在回顾政治知识的同时,提升本节课的精神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板块的内容,作为一轮复习,整节课的速度较快,知识点涵盖的也比较多,课堂采用了自主填空,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完成能力较好。
该堂课整体来说比较简单,生活中的事例也很多,易于理解,其中还穿插了小视频,学生也积极配合,积极思考,整堂课的氛围很活跃。但是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太好,需要再细化,整体上的时间结构再合理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