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教研意识
就是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把教育教学当作工作来做,要立足教育教学,善于不断地深入思考、研究自己所教学科或所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把教育教学当作学问来做,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所教学科或某一管理领域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教师只有树立了教研意识,才能在不断地思考、质疑、反思中使大脑变得灵敏,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获得正确的认识,建立起自己的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拥有对所教学科的发言权;才能在研究中获得自信,不迷信教参,不迷信权威,研究教材,获得自己的独到见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新度和深度,拥有学科教学的制高点;才能去主动地研究学情,研究课堂,研究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积累起丰富的教学智慧;才能在研究中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打造出自己的教学品牌,产生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独领风骚。
2.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研究、审视各种现象或事件,学会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几个课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张华教授的材料:钱学森之问的思考、两个教学例子
朱益明教授的题为《当代学生观与教育》的讲座中的材料:黄艺博现象、失败,从马加爵到药家鑫
黄向阳博士的题为《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的讲座中的材料: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集团高中校园十无标准、教例4: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第四小学校园十无标准、教例6:澳门理工学院告示
周彬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他的妻子坚持挽救他的生命,昏迷了20年后,终于救活了,这个人醒来以后,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变了,走到自己曾经上过的小学发现唯有这里一切没变,校舍没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变化。
纵观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教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身边的各种现象、发生的事件,甚至一些小幽默、笑话,都能以专业的眼光,从自己的理论角度来加以审视、深入地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我想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专业的眼光,审视我们身边的材料,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开发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
3.学会从理论的视角研究教育教学行为,建构自己的核心学科理念或管理理念
如果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多从学理上加以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更加富有成效,同时也会有助于我们建构自己的核心学科理念或管理理念。下面我举胡惠闽教授运用追问的方式从理论的视角研究教学行为、建构自己理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
思考的问题:课程改革引发了哪些有关“教”的问题?
(1)我们初问的是“怎么教”,好像教的内容都是定了似的。
(2)我们再问:教谁?发现我们教的是儿童,而不是小大人,新课改强化了学生是儿童的教学观。
(3)我们又问:教什么?发现了教育内容中原来有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课程呈现的内容受学生观的影响。
(4)我们要问:谁来教?我们最终发现了教师。提出了课程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于是运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析框架理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来关照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基于学生经验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再如班级管理方面:
黄向阳博士的理论观照学生行为的思考方式:(www.xing528.com)
教学中常见的学生行为:早恋、打架、迟到、抄袭、网瘾、厌学、考试紧张焦虑、打闹、取叫绰号、欺负弱小学生
理论观照
(1)管理“管”什么?
(2)哪些学生问题可通过适当管理加以解决?
(3)哪些学生问题依靠“管”的方式难以奏效?
(4)靠“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最后建构了从管理向指导过渡的学生管理理论。
学会从理论的视角研究教育教学行为,一方面要求我们多亲近、阅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核心学科理念或管理理念。
4.学会研究课堂教学,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孔企平教授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提出的一些问题极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课堂教学:
第一视角,对目标的研究:①本课目标是什么?(清晰性)②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③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④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⑤上课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⑥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调整?
第二视角,对层面学生的研究: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②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③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④是否让学生有充分机会的学习活动?⑤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视角,对教师的研究:①备课是否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②提问是否清晰,具有启发性?③讲授是否正确,清楚,有针对性?④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实际效果?⑤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解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
第四视角,对过程的研究:①课堂中是否有良好情感过程?②课堂中是否有合适的认知过程?③课堂中是否注意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习惯?④教师是否关注了因材施教?⑤是否有一定个体学习的时间?⑥是否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张华教授对教学的理解更有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其实,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理解了多少。倘若教学指向于理解,教师的任何讲授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倾听之上。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言说和表现,教师才可能理解学生,学生也才可能相互理解,教师的讲授和其他教学行为也才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让我们变成儿童研究者,在课堂上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教学研究”的意蕴是:教师一以贯之的“儿童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与生活;教师指导学生做研究;任何时候,只要教学与研究分离、割裂,它就必然变成灌输、进而异化心灵,不仅异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导致教师的自我异化。
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
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教学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不会使教与研形成两张皮,相反,研究会促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我们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而不会像温水中的青蛙,在自己的经验的温水中过着教了一辈子书如同教了一年一般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