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曾经阐述过阅读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依据思想内容去品味作者“怎么说”的,指导学生感受、品味、模仿并学会实际运用语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必须回归到语言的本体地位上,要将其重心转移到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来,让阅读教学在无论什么时候都理直气壮地突出并不折不扣地落实语言因素。叶圣陶先生强调“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什么是语感呢?洪镇涛先生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他还说:“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文章,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格’(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力就越强。语感力强的人,……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指不必考虑词语的含义,语言的结构,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等)借助于‘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47]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要树立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能力为核心、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理念,并构建起阅读教学新模式,将由偏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转变为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由偏重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为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辨味和运用,以切实培养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阅读教学中,我们遵照张志公先生的走个来回的阅读教学思想(从语言文字出发,而不是架空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初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后,再回到语言文字,进一步学习这些思想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探索了一套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能力为核心,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1.缘语悟意,整体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8]这启发我们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缘语悟意、整体感受,即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说(复述)等途径,在对文章的揣摩和体会中,经由文字这道“桥梁”,一步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意,初步对语言材料获得整体感受,力求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也获得对文章的体裁、风格、情感、质地、气势等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进行这一步教学时要注意:不可在教材内容上作烦琐分析,不要逐段逐句讲解,要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弄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
2.据意赏语,涵泳品味
据意赏语,就是要在对别人的言语有所理解和感悟的前提下,对言语者的语言进行反观品赏,看看言语者是如何把意思表达出来的,从而领会、学习表达的技巧。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涵泳品味”。宋代朱熹提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清代的曾国藩对此形象地解释:涵者,如春雨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很重视这种方法,强调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因此,我们的这一步教学主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指导学生或借助于语言知识,或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充分感知类型语言,在虚心涵泳、潜心化解中,将作品中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形成锐敏的语感能力,获得语言运用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这一步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领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通过一定的语境中典型语言的例析,向学生传授品味语言的方法,如增、删、移、换的“比照法”、揣摩评点法等,以期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比较、推敲、品味,从语言文字,遣词造句、标点格式等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从语境、语体要求方面,领悟语言的适境得体感;从文章的整体组合、材料搭配、语言表达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和谐感;从文章的情感、质地、气势、韵味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等。这一步的教学要求:
(1)精心设计语言品味点。着重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取舍教材,准确地、完整地抓住课文中语感因素强的语言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力求体现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具体目标,而且便于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学。教师在备课中按照“文各有体,得体为佳”的原则,注意针对不同的文体或语言材料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如叙事类的,学习语言的具体、生动、形象;抒情类的,学习语言的凝练、韵律、情味;说明类的,学习语言的平实、准确、简明;议论类的,学习语言的严谨、周密、逻辑性强等。(www.xing528.com)
(2)品味语言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品味揣摩。这一步教学虽要求对典型语言作例析,并传授品味语言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但切不可将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分析给学生听,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对提出的品味点进行揣摩和体会,教师从中及时指导、点拨和总结。
3.实践语言,积累语言
这一步教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从中感悟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学会运用语言;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课文(全篇或重要段落),抄写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让学生通过积累、吸收,将语言的感受逐渐积淀、固化为大脑中正确的“格”。这一步是关键环节,其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朗读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感悟随笔、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练习等,即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通过听、读、说、写,特别是说和写,训练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养成推敲语言的习惯,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中对语言的敏锐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同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多背,摘抄成套、成块的语言材料和精言妙语,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当然,上述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文体灵活运用,如教读课突出“品味”环节,自读课文突出“实践”环节,古诗文课突出“积累”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