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方面
(1)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生活、思想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甚理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问题自然应通过语言学习来解决,而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生活、思想之间的关系。于是所有的课文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练习都围绕着语言学习而进行,一味地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的语言训练,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我们的语文教学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序化、刻板化。把生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课堂教学脱离生活,脱离社会。阅读,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处;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只在写法上打转。”[14]这种从语言到语言的教学割断了语言与生活、语言与思想的联系,使学生失去了语言的基础,丧失了学习语言的动力,使他们误以为语言运用的学习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课本上字、词、句这样一个经院式学习任务,而把他们自身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新鲜活泼的思想与语言搁置到一边。这种只就语言文字抓语言文字,其他一概不管的训练方法“一定收不到好的效果。学生即使是能够背诵几千个词和成语的定义,能背诵几百条语法修辞的规则,运用语文的能力往往仍然难以有效地提高”。(刘国正语)由此看来,如果不能及时地纠正广大教师的认识偏差,引导他们走出认识误区,那必将严重地阻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就会像患了贫血症一般,只能是贫乏、枯燥、艰难滞涩,甚至各种语病也会接踵而至。
(2)不重视语法修辞知识尤其是语言运用知识的教学。北京市“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系统”课题组自1997年5月开始对在校的初、高中学生语言学习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语境知识的欠缺影响简明、得体地运用语言”,“语言组合知识的欠缺影响语言表达的规范与清通”[15]应该说调查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语言知识的欠缺,尤其是语言运用知识的欠缺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广大教师不重视语法修辞知识尤其是语言运用知识的教学。由于受“语法无用”论及近几年“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语法修辞知识对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作用,从而在思想意识上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学,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往往是教师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不注重将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语法修辞知识丧失了应有的价值。(www.xing528.com)
2.学生方面
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学习主要存有轻慢之心。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母语环境里学习母语怎么还用得着下功夫,生活中自然就可以学得,觉得人对于语言,简直像对自己的双手一样熟悉,运用语言很容易,并且错误地认为自己那才不过粗通文字的语文功夫就已经是语文的全部了,于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他们眼中便魅力尽失,黯然无光。另有学生认为能说会道是天生,善写文章靠天分,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培养,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以全力去对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觉得收效会更大些,于是也对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漠然视之。北京市“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系统”课题调查组开展的“关于中学生语言学习现状”调查报告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其中关于学习语文的兴趣的调查显示,根据学生对语文、数学等8个学科的喜欢程度,语文处于第三位,不及数学和英语。其中“关于语文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答“不太努力”和“很不努力”的占65.4%。[16]在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学习主体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不可能激发出来,他们学习语言的方法就要受到影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要受到阻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