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生成问题的理论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生成问题的理论探索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程序实施过程中引发出来的有关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生成问题的理论探索

1.探究了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

研究中,我们结合文献研究,综合分析了散见于期刊中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预设”,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制弹性教学方案。“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程序实施过程中引发出来的有关问题。“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是指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因为课堂教学中预设的任务要完成,生成的问题要解决,二者形成了矛盾),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在这里,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将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必须进行弹性预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能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机智地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和谐地共存于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既严谨有法度,又具有包容性和自由度,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时时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活力,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2.探究了教师和学生基于课堂生成所应培养的意识

(1)教师应培养的意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意识:

第一,课堂生成意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生成意识,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能让课堂成为教案的“搬演”,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中随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学会及时捕捉并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我引导学生分析刘兰芝性格即将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观点:“刘兰芝有点冲动。”这是我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原本即将进入下一个环节,引领学生探讨“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非要休了她”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随即调整授课思路,让学生展开讨论:“刘兰芝有点冲动”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文本中有无依据?经过学生积极的讨论,不仅全面而又辩证地认识刘兰芝其人,而且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原本预设的下一环节的探讨,教学环节的衔接比预设的更加无痕;同时,对刘兰芝的被休产生了新的认识,即刘兰芝自身的性格缺陷,缺少隐忍、忍让的一面。

第二,学生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仅盯着教学案不放,只着眼于预设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能否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时刻关注学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只有教师具有了学生意识,教师才能及时地捕捉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动态的资源,才能形成生成性语文课堂。

第三,民主意识。这里的民主意识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不能将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定为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对同学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只有具有民主意识的课堂,才能生成丰富多样的观点,才能在课堂上出现热烈的争辩场面,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争辩中得到提升。(www.xing528.com)

(2)学生应培养的意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意识:

第一,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学习者,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者,而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知识、能力建构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大胆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在课堂上要认真地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要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质疑,热烈争辩,做课堂的主人。

第二,质疑意识。质疑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勇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同学,要有“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要敢于质疑文本,质疑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和见解,能够在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在与同学、老师的碰撞、争辩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探索了基于课堂生成的语文教师能力建构方面的内容

研究中我们探索了语文教师应当构建起的六种能力:一是弹性教案的设计能力,即要求教师具有能助于推进课堂生成的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这包括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二是学情预设能力,这包括预设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水平以及可能生成的疑问,并据此设计研究好应对策略;预设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的可能状况和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产生的问题。三是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即需要教师预设问题时,既要把握设问方式的开放性和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四是识别并评价生成信息的能力,即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问题等生成信息,能迅速地判断出其生成的有效性与否及价值的有无;同时,要具有即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能力。五是即时捕捉利用动态资源能力,主要包括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的分歧点、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的错误点和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生成的问题。六是即时调控应变能力,即教师要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内容对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甚至课堂答案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进而因学施教的一种能力。[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