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雷认为,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他认为,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并且他对教师的提问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4]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维处于慵懒状态,因此,要使对话得以顺利展开,要使对话富有成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用富有启发性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其主动思考,充分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其处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欲言乃至不吐不快的状态,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生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就自然而然随之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就随之深入,在这种平等交流、真诚沟通的对话的过程中,一些新颖的见解就会随之产生,甚至一些“奇思妙想”也会在碰撞中诞生,学生也就会各自生成或建构其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课,分析刘兰芝被弃的原因时就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可以这样提问: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为什么焦母鸡蛋里挑骨头,百般挑剔,“吾意久怀忿”、坚决要求“速遣之”?即使儿子求情也讲“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在后来儿子“故作不良计”之时,也依然不改初衷?可引导学生从兰芝角度(长得不漂亮?懒惰?没有才?对爱不忠贞?性格?等)焦母角度(嫌其无后?恋子情结?)和焦仲卿角度(不坚决?),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对话,从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做深入透辟的分析。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此问确实在学生的心灵湖水上激起了千层思维浪花,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在对话过程中形成了能自圆其说而又富有创意的见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