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12]。七大战略是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1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做好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的动力,全党全社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科研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是要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投入。三是提高科研工作者待遇,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导一体化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加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扶植,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教育,增强师德师风。五是要营造有利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首次提出是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作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成人才强国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意义深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牢固的依靠、最有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催生出一系列颠覆性科学技术和重大产业变革,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深刻影响着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只有造就和汇聚一大批高端人才,才能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是破解我国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
当前,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人才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领军人才较为稀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应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行更加积极、公平、开放的人才政策,使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四大方面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举措: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二是旨在转化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瑞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www.xing528.com)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对于我国以往农村农业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的创新点。在农村发展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发展思路上,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四个体系”建设。在农民增收思路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农村基层治理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强调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基础工作上,并对智力的目标体系做出了要求,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三个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五)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形成了“三+四”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发展,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各类型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区域协调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二是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三是突出城市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五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六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七是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八是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九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六)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发展,核心是可持续,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必须把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的生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据生态环境宜居性和承载力来合理确定人口与产业布局,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促进经济优势、人文优势与生态优势相互转化,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思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乡发展新格局。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是: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战略性自然资源短缺、提升人口素质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着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积极应对人口数量与素质问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七)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是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促进国家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可靠支撑。
军民融合战略在奋斗目标上,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在实现途径上,指出要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