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邦与项羽:性格对比分析

刘邦与项羽:性格对比分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鸿门宴上,他却屈从于项羽,向项羽赔情道歉。刘邦称项伯为兄,约其为婚,三番五次地要项伯转告项羽,他是没有野心的,并答应亲自赴宴。鸿门宴上,范增三次暗示他杀死刘邦,他都没有反应。不能假设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便一定可以称帝。刘邦终于依靠他们打败了项羽。他们对刘邦忠心耿耿,可除了张良体弱多病,使刘邦放心之外,其他二人却每每受其怀疑。

刘邦与项羽:性格对比分析

人的行为,都是一次完成。完成了的行为,累加起来就构成人的一生。后人也无法为前人再度设想,不能修正和改变当时的行为。行为一旦完成,它便永远过去了。人在事后回想事中的行为,往往有一种命运的苍凉之感,但它却使人解脱。

站在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的鸿门,我作如是想。透过一堵砖墙,我寻找着刘邦骑马而逃的路径,然而不能。茂密的玉米和高大的杂树,已经组合为新的风景,刘邦所经过的路径,早就为岁月所消磨。新丰的妇女,给漫长的斜坡旁边搭着木架,繁多的玉器及其他工艺制品陈列其上,为了防雨,木架放在帐篷下面。各种各样的帐篷沿着斜坡蜿蜒而下,我从帐篷侧面走过的时候,居然猜测这些妇女可能就是当年刘邦邻居的后裔。刘邦的父亲日夜思乡,闷闷不乐,刘邦便仿照故里的街巷,在鸿门附近修筑了新丰。新丰的布局与故里的布局一模一样,并把那里的人与家畜统统搬来,甚至连鸡也不会走错自己的窝。这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的事情。

但在鸿门宴上,他却屈从于项羽,向项羽赔情道歉。那年他五十而知天命,项羽才二十六岁。一个长者向一个青年表示臣服,其中的虚假很是显然。事实是:秦朝灭亡之前,各路诸侯在楚怀王那里盟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绕道进入关中,率兵驻扎霸上,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之开到咸阳。他采纳樊哙张良的建议要成就大业,便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退回霸上,等待其他诸侯。此时此刻,项羽远在巨鹿一带血战秦军,其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不过他没有料到,是刘邦首先入关。年轻的项羽很是气盛,当然为刘邦的狡猾而恼怒,于是,他就率四十万大军,旋风似的开到鸿门,准备消灭刘邦。他知道,刘邦是想当皇帝的,他当了自己就不能当。张良救过项伯,为防张良被杀,项伯将项羽的计划暗中告诉张良,要他逃命。偏偏张良要辅佐刘邦成就大业,遂将机密透露刘邦,并引荐他们见面。刘邦称项伯为兄,约其为婚,三番五次地要项伯转告项羽,他是没有野心的,并答应亲自赴宴。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便这样做了,而且叮咛项羽对刘邦要善待,击之是不义的。对项伯的叮咛,项羽沉默,是因为他已经接受谋士范增的主意,要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不过在关键时刻,他竟相信了刘邦的表白,并且告诉刘邦,使他产生误会的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他完全解除了对刘邦的戒备,像对朋友一样让其吃肉喝酒。他把必然的敌意一下子化解了。鸿门宴上,范增三次暗示他杀死刘邦,他都没有反应。无奈之中,范增要项庄舞剑,并乘机刺之,可项伯却频频拦挡,保护着刘邦。刘邦是聪明的,他一切都明白,遂以如厕为名,不辞而别,从偏僻的路径逃回军营。四年之后,项羽自刎,刘邦为王。

不能假设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便一定可以称帝。我只能决断,刘邦避开了天罗地网,从而溜之大吉,因为这是历史。刘邦为人处世的原则,首先是有利——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他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人都用。这一原则,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个人的好恶与爱憎已经不能左右他。在他那里,情感因素几乎消失于他的目的之中。他能屈能伸,能站能爬,于是他的行为就显得宽厚,似乎是谁都可以容纳。事实也是这样,在他周围聚拢了各个方面的杰出人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有张良。镇国抚民,保障供给,他有萧何。统率雄师,战而必胜,攻而必取,他有韩信。刘邦终于依靠他们打败了项羽。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业者,都以是否有利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使他们变得异常精明又异常残酷,精明即在算计之际不受道德左右,残酷即在动手之际不受良心左右。刘邦当然是有壮志的,他的声音清楚地表明了他的雄心:某年某月,他在咸阳服役,看到了秦始皇巡游的威风,不禁喟然而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为了实现他的抱负,他一直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原则而奉行。在早期,他没有显出暴发之迹,是自发地运用其原则,到了晚期,他感到自己可能成大业,便自觉地运用它,称帝之后,他担心谋反,担心篡权,担心吕后政变,担心匈奴入侵,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都贯穿着对他是否有利的原则。

吕雉之父看中了刘邦,要将女儿嫁给他,此事就成了。吕公是一位阔商,他观其言,察其色,认为刘邦将是大器,遂以女许之,必有后福。这当然符合富商的性格,问题是,刘邦是不是喜欢吕雉。在我看起来,他未必喜欢。刘邦是宠爱戚姬的,流露有对戚姬的喜欢之情,但他对吕雉所表示的喜欢,我却没有感到。吕雉在刘邦称帝之后做了皇后,这证明了吕公的眼光,不过吕公之女显然一直没有获得刘邦的宠爱,不然,吕后在皇帝驾崩之后,怎么那样凶残!实际上这是她长期失落的一种曲折反映,甚至要以吕氏取代刘氏以报复刘邦。最大的可能是,刘邦娶吕雉为妻,是以改变他的环境考虑的。当时,刘邦极为穷贱,有无赖之习,他娶了阔商之女,在沛县的地位便得以提高。

陈胜反秦造反之后,刘邦极力鼓动沛县父老杀掉县令,然后推选一位领导响应起义。他既想做其首脑,又故意推托,既认为自己能力薄弱,又强调这是一件大举。这不过是他欲擒故纵而已。果然,他推让一番之后做了沛公,并为此隆重地祭祀。这充分证明他要做领导的想法是深谋远虑的,但他的推让却给人以真诚之感,没有计谋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几年之后,他打败项羽,故技重演,连连向诸侯和将相推让不当皇帝,然而终于是欣然登基。

在刘邦政权建立的过程,韩信、萧何与张良的功劳难以磨灭。他们对刘邦忠心耿耿,可除了张良体弱多病,使刘邦放心之外,其他二人却每每受其怀疑。刘邦是既怀疑他们,又使用他们,因为韩信与萧何对他是极其有利的,不使用他们便难以成大业。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希望代理齐王,替刘邦镇守齐国。使者带来的这个消息使刘邦非常恼火,此时此刻,他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然而,张良对他分析了应该答应韩信要求的好处,其立即息怒而笑,封韩信为齐王。不过他心里是憎恨韩信的,认为他是乘人之危胁迫自己。所以,公元前202年天下平定,他突然调离韩信,夺了他的军权,转封为楚王。其阴险之心,暴露无遗。接着,他以打猎为名,诱捕了韩信,只是由于不能找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又只得放了。然而他乘机贬韩信为淮阴侯,这使韩信悲哀地叹息:天下平定了,我得死了。刘邦知道韩信并不服他,遂起杀机。公元前196年,韩信为吕后所诱斩。萧何自始至终跟随刘邦,为刘邦组织生产、训练军队,但在前线的刘邦,却常常以慰问为由,派使者留意萧何。在刘邦亲征叛军的时候,他一再猜测萧何在后方何为,得知其安抚百姓,筹办粮草,刘邦竟心事重重。于是为了安全,萧何就只得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而且设法使百姓对他不满。不过他毕竟不是贪官,刘邦对他无奈,然而这是暂时的。之后,萧何终于因为建议刘邦开放禁苑以使农民耕种而激怒刘邦,获刑待罚。幸亏各位大臣为他开脱,刘邦才赦免了萧何。萧何上了年纪,光着脚向刘邦谢罪,刘邦虚伪地说:“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刘邦这样做,也有其理由。人类历史的进步,往往是以恶推动的,就仿佛没有锋利的刀斧砍伐荆棘,道路便不能开辟一样。在政治家和军事家那里,如果保留过多的温情,那么他就只有失败。他必须日夜复习这样一个公式,即:所有暴露的与潜在的敌意与自己都是你死我活的。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打败对方,这意味着他的所有行为都有明确的目的。对待人,你有用就拿过来,你无用就抛出去,你若要造反,那么就铲除你。政治家和军事家只能这么干,这是他们的法则。斯为普世之规,古今都是这样的。人类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政治家与军事家只能按其法则行事。不过他们是少数,多数人是不能也不会仿效他们的生存方式,否则,世界将迅速消亡。政治家和军事家以他们强暴的措施改造着世界,其过程,使人类有了累累的精神创伤,不过也出现了治疗其精神创伤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是别的一种生存方式。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以和平冷静的方式改造世界,他们与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激烈对立的两极。人类就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生存方式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才得以发展起来。至于对待刘邦,我的态度是,他有使人佩服和敬畏的地方,不过不使人喜欢。我喜欢的是项羽,尽管他失败了。

项羽为楚国贵族,生于公元前232年。此时此刻,秦始皇正统一六国,他的祖父为楚国名相,遭到了杀害,他对秦国是非常仇恨的。他聪明过人,只是不好习文好舞剑,只愿掌握万夫莫当的本领。他当然也是有抱负的:某年某月,秦始皇视察会稽,其气魄使他惊奇并羡慕,竟在人群中说:“彼可取而代也。”

然而,他是一个充满浪漫气质的人,强烈的感情,往往干扰了他的理性判断,有时候憎恶起来,非常残暴,有时候慈悲起来,非常仁弱。在他攻下襄城之后,竟狠毒地将数万军民活埋了,但在鸿门他却昏沉地放跑了刘邦。以范增的参谋,以他的计划和安排,项羽是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遗憾的是他经受不住刘邦对他的恭维。刘邦的一顿赔情道歉,一下使他失去了理智,变得糊涂起来,遂放刘邦走了。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容易激动的人,其不能做到冷静地为人处世。他的性格,妨碍着他成大业。刘邦在鸿门的关键时刻,便是发挥了自己可以委屈的特长,当然也利用了项羽吃软不吃硬的习惯,从而转危为安。实际上鸿门的关键时刻,就是刘邦一生的关键时刻,也是项羽一生的关键时刻。项羽在他临终之际,将其失败归于天意,从而解脱了。

由于项羽的行为常常受情绪影响,他对秦国的仇恨便变成确切地要消灭敌人。他没有一点投机的思想,就是消灭敌人。不过刘邦有投机的思想,尽管他也打了不少胜仗,但在战略上他却缺乏整体观念,表现出一种避实与取巧之态。只有项羽是正面而彻底地歼灭秦军,其事实是,项羽挫败了秦军的主力,为反秦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是所有诸侯都承认的,包括刘邦,之所以他在鸿门向项羽臣服,就是因为他很清楚,推翻秦朝,项羽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对项羽进入咸阳的烧杀行为,表示批评,而且把他和刘邦的行为进行比较。项羽是不够策略,不过这恰恰是他真实性格的流露。他恨秦,便直截了当杀死秦王,烧毁秦宫。这一举当然也有他对刘邦的嫉妒,因为刘邦先于他到达咸阳,抢了他的风头,而且关中父老与刘邦的关系搞得很融洽,从而使项羽丧失了建立信誉的机会,于是他就干脆以凶神的面目出现,以展示其威风。这还有他对自己把刘邦从鸿门放走的懊恼。刘邦骑马而逃之后,范增指责了他。批评之中,包含着对他的轻蔑,于是到了咸阳,他就大肆发泄。(www.xing528.com)

项羽自封霸王,让刘邦到巴蜀去做汉王,是他的一个心计,以提防刘邦谋反。然而他没有料到,在萧何和张良的参谋之下,刘邦有了一个更大的阴谋。在赴巴蜀途中,他们烧毁栈道以麻痹项羽,这保存了刘邦的实力。不久,刘邦便趁项羽镇压齐王之机,突然返回关中,并开始联合其他诸侯进攻项羽。

迁延四年的项羽与刘邦之争,即楚汉之争,将他们各自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示而出。刘邦很清楚,他和项羽是有我无你的,所以,他的一切行为以置项羽于死地作前提,但项羽却显得天真,把残酷的斗争简单对待了。由于持久作战,两军人马皆觉疲倦。有一次,隔了一条山沟,项羽与刘邦对话,项羽竟提出他与刘邦单打,以决出雌雄而结束百姓之苦,这显然是幼稚的。在几面受敌的情况之下,项羽感到恐惧,便向刘邦建议,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属刘邦,鸿沟以东属项羽。刘邦佯装同意,使项羽释放了刘邦的父母及妻子儿女。项羽此前抓获了他们,置军营之中。刘邦一次战斗失利,为了逃命,竟将两个孩子从自己的车上推下,他的两个孩子便成了项羽的俘虏。他的父母和妻子,也是为项羽的军队所俘虏的。刘邦得到了亲人,自然高兴,但他却违背了自己与项羽的协议,转身追赶已经撤走的楚军。

项羽显然斗不过老奸巨猾的刘邦。他们终于要在垓下的夜幕之中较量了。那天晚上,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慷慨吟唱,反复吟唱,军营内外久久回荡着项羽的临终之音。他宠爱的美人虞姬为他伴舞,之后,她拔剑自杀,不愿成为项羽的包袱。

项羽抱着虞姬的尸体,泪如雨下。他的士兵看见这些,也无不失声哭泣。项羽在军营反复吟唱的歌是这样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埋葬了美人虞姬之后,项羽毅然上马,此时追随他的只有八百人,他们狂飙似的突围而出。由于误入沼泽,人马难以通过,便返了回来,汉军乘机追上。项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然而,无所畏惧。他立马挥剑,往往一声大吼,便使汉军溃散而倒退数里。他让自己的骑兵看着他,接连杀死杀伤几十名汉军,竟轻松得像演戏一般,从而赢得了部下的阵阵喝彩。项羽的结局是这样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亦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读司马迁的书到了此处,我常常热泪盈眶。刘邦胜利,当了皇帝,作威作福,然而皇帝常有,英雄不常有。项羽失败了,他失败得轰轰烈烈。他年仅三十就失去了生命,但他所展示的悲壮的人性之美,却灿烂似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这是做了皇帝的刘邦所没有的。想象着一个古代英雄叱咤风云而视死如归的壮举,我总产生一种净化灵魂的感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对项羽的称颂,也是对人的一种期望。

我在公元前206年刘邦赴宴的鸿门徘徊,秋天的雨洒落在遥远的天边。蒙蒙的云雾下面,渭水一白,缓缓流动。渭水走过的关中,便是刘邦称帝的地方。他曾经冲入关中,又被项羽挤出,然后趁项羽之危,复返这里,接着主动离开关中进攻项羽,直到打败项羽,才重新到了关中。他接受一个戍卒的建议,在这里建都。然而,苦心经营的江山,在他驾崩不久,竟为吕后所篡夺。他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世,吕后便以是否有利于她的行为蹂躏了他主持的白马之盟。他教会了自己的妻子,妻子便谁都不顾,不顾他,也不顾他的儿子。不过,两千年之后的关中原野依然很美,即使曾经惊心动魄的鸿门,都满是宁静的柿树,它红色的果实闪烁于绿色的叶片之间,秋天的雨浸润着它们。

以成败衡量人的价值,是一种普遍的思想,它的优点在于鼓舞人争取成功。然而,它不可避免地使人采用一切能够压倒对方的手段,从而制造着卑鄙的灵魂,失败的人所具有的含金的品质仅仅因为他失败了,便可能湮没。这不是人的可悲么,我的沉默的鸿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