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来跟大家见个面,聊什么呢,就聊聊咱们天桥。我是天桥生,天桥长,所以对这一块地就特别熟悉。我现在是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教授,但是我小时候,也就是解放前,就生长在天桥。那么今天让我介绍介绍天桥,把天桥的情况说一说,我当然很高兴了。
我跟天桥的感情是特别的深厚。可以这么说,天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物,我都是非常熟悉,而且有感情。在这个基础上,我曾写过一本书,这本书是什么呢,就叫《天桥寻梦》。写出以后大家反映比较好,说您把这个新旧天桥都给写了,但是,还有些东西您是不是应该再挖掘挖掘。那么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又写了一部,叫《百年天桥》。
今天咱们就聊聊天桥的大概情况。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叫酒旗戏鼓清茶,豆汁切糕麻花,又是吃来又是乐,唯有天桥最佳。什么意思,就是说吃喝玩乐购您要在天桥都能享受到,您没看过的玩意儿,您到天桥能看到,您没吃过的东西,您到天桥能吃到。您买不着的东西,您到天桥能买得着。所以您想干什么,您就到天桥来。
当时的天桥非常的热闹,可以说是“物华天华,人杰地灵”,是这样一个地方。后来我作为咱们天桥民俗协会的名誉会长,因为我生长在天桥,因此我跟这儿特别的有感情。今天故且叫做第一回,题目就叫“历尽沧桑天桥事,几多养眼入襟怀”。
最近我特别有感慨,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以后,我心情格外地激动,习近平主席对咱们民族民俗文化特别的关注。他曾经这样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提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论,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那就是说让我们传统文化要继续发扬,要让这些东西活起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呢,怎么能够让天桥的文化活起来,要不忘初心,要把我们的传统给发扬下去,这是我们的国粹。我们常说,北京的民俗文化要看宣武,宣武的民俗文化要看天桥。天桥五六百年,有这么长的历史,出了这么多的名人,可以说不仅在我们北京,在全国,乃至在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
有谁不知道天桥的,我去国外讲学,我到过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见到老朋友和一些华人,看到我是北京来的,就问天桥的情况怎么样。可以说,我们那些老华侨没有不知道天桥的,甚至有些外国人也知道有个天桥。所以说,来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天桥真遗憾。到了北京,你就应该看看北京的天桥是什么模样。当然,旧貌换新颜,今天您再来逛天桥,可不是过去那样了。
现在您看有了天桥艺术大厦,有天桥的大剧院,有天桥印象博物馆,还有一些四合院,都把它整修了,一些会馆,我们也都整修了。当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地方还应该再拯救,把它面貌再改观一下,可以搞得更好,当然这是我们以后陆续要做的工作。
首先应该说说我原来住的地方,从这儿说起,咱们再讲天桥的整个的面貌。在天桥民俗文化协会的边上,就是天桥的艺术大厦。天桥艺术大厦是在那条街道盖起来的,就是在天桥西市场的东街、中街和西街,在这三条街道上拔地而起。
当然您现在进去里边有现代化的剧场,有音乐厅,那真是富丽堂皇。我是住在天桥西市场西街,门牌7号。我们这条街可以说是天桥最长的一条街,比东街、中街都要长,甚至比南大街也要长。这条街,北可以看到一条东西大街叫西沟旁,由西市场西街往南走,原来走到头就是戏园子,叫小桃园,是这条街,所以它是最长的。那么这条街中间就是公平市场,特别是三十年代以后,公平市场、先农市场、三角市场、城南市场、天元市场,这几个市场集中在一起,当时是非常热闹。
尤其是我们这天桥的公平市场,吃的、看的、玩的都有。像最著名的摔跤的宝三,大金牙、小金牙的拉洋片,孙宝才的双簧,变戏法的,大刀张宝忠,朱氏三杰,练武术的,还有个胡老道,练武术的,这些个都在公平市场。
大金牙在天桥撂地表演
我们家在天桥西市场西街,门牌7号,4号就住着咱们鸣华京剧团,唱红的王益禄老师,跟我住邻居。挨着的是一个卖羊肉的羊肉铺,过去叫羊肉床子。过去买羊肉,那非常的讲究,不像现在,他给您约(yao)完您就走人,说已经约好了。过去是现买现约,门口有一条大长凳,这长凳可不是坐着的,这长凳是干什么用的?您要是买了大肉,也就是猪肉,您要再买羊肉,您先得把这大肉放在这大长凳上,您再进去买羊肉。或者是买牛肉,买熟肉,都可以。买完肉以后也不是用纸包,给您弄个荷叶,把这肉放在荷叶上,您托着走,非常的讲究。
5号就是姓周,叫周朝元,这个人我听说已经故去了,但是他的夫人现在还住在咱们天桥,已经八九十岁了,我认识,还健在。她是开理发馆的,那时候理发馆可以说跟理发摊差不多,里边没什么东西,就是有个铜洗脸盆,洗脸盆架子,门框上挂一块皮子,磨刮脸刀,很简单。
我家的右边8号原来是个茶叶铺,叫六合茶铺。后来,这个人回老家了,这个地方开了一个诊所,这个诊所大夫姓贺,叫贺普仁。这个一般老人都知道,后来成为咱们的国医大师,研究针灸的专家。那么他来这地方开了一个小门诊所,那个时候也治不了什么大病,也就是头疼脑热,泻肚,给您治点小病。要治大病,您还得到大医院。
我的外祖父姓张,叫张丰年,是在天桥开估衣铺的,当时他住在铺陈市里面达园镜胡同。我父亲是搞花丝镶嵌的首饰艺人,所以我们住的是门脸房,是家族式的产业,当时有我的伯父,还有我的哥哥。我哥哥的闺女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中国杂技团魔术大师姚金芬,她的爱人叫秦鸣晓,那么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是咱们当红的演员。起码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姚金芬和秦鸣晓。
再由咱们西市场西街往里走,就是小小戏院。小小戏院为什么叫小小,第一它是开的小,一个戏园子里装不了多少人,三四百人顶破天了,而且那时候叫戏园子,也不像戏园子,周围就是用那个土墙给围起来的,这很简陋,一刮风下雨,外边是大下,屋里是小下。
因为穷,所以唱戏的都是唱小戏,没有什么大戏。那么最初这里唱评戏,后来唱京剧,王益禄就在这唱剧,他主要是唱关公戏。
小小戏院再往前走就是丹桂戏院,丹桂戏院是唱河北梆子。在我小时候,主要是听谁的呢,李桂云,戏唱得特别好,非常的叫座。特别她的《三娘教子》演得好,想当初在东市场,我们这个天桥分为西市场和东市场,东市场在东大街当时有歌舞台、乐舞台、燕舞台,那么李桂云有时候就演这个。这三个剧场来回跑,专门请她演《三娘教子》,所以李桂云唱红,那是唱《三娘教子》唱红的。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男不唱斩子,女不唱教子,斩子就是《辕门斩子》,因为它调门要高,一般的演员挑不上去。教子也是的,唱青衣,调门要高,没有好嗓子,夯头儿不正也唱不上去。所以当时她能够唱上去,因此非常地叫座。
记得我小时候听过她的《春秋配》,小时候听戏,一钱不花,听蹭戏。小小戏院是王益禄带着我去,因为他是唱戏的,我跟着他。当然,到里边也没有座,都在后边站着,您听的是蹭戏,您还要坐,不行。丹桂戏院也是这样,开始卖票价钱高,到中间价钱降低。甚至到最后就不要钱了,您随便进,我就属于那个随便进的,这是丹桂戏院。
再往前就是万盛戏园,万盛戏园您可能知道,现在还在,据说过些日子要把它拆掉了。这个也是遗憾事,因为这个万盛剧场已经有百八十年了,如果要把它拆掉,我觉得有点可惜,是不是这也是天桥的一个物证,也是算一个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应该要保留下来。再拆了,就是个遗憾的事情。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跟我的看法一样,我觉得不能拆。
在万盛剧场,主要是唱评戏的,小小是唱京剧的,丹桂是唱梆子,万盛剧场出了不少角儿。最熟悉的角儿是谁呢,新凤霞,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前面您不见得知道,在我小时候唱红的还有一叫杨星星的,这个曹金福,这都是唱红的。那么解放以后还唱红的人还有谁呢,谷文月,邢韵英,这都是唱红的。
新凤霞是由谁引进来的,是由杨星星,杨星星是唱丑角的,新凤霞当时是在天津演,从天津把他引到这儿来。解放初期唱得最红的就是《刘巧儿》,当时大街小巷,1950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都是收音机,老北京人管它叫话匣子。大家一听话匣子,打开,谁呀,新凤霞的《刘巧儿》,还有谁,小白玉霜唱的《小女婿》,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杨星星的戏,我们小时候都爱听,特别有意思。我记得还有一小段唱戏,怕老婆,演这么一段,当时的那个是夫妻俩,他怕老婆,媳妇就说,就唱起来了:“你要是不乐意,奴家我们就走啊”,杨星星马上接过来,“哎,哪舍得把宝贝往外推”。“我渴了”,“我急忙去倒水”,“我饿了”,“我急忙去做饭”,“我困了”,“我就先铺褥子后铺被”。这我小时候还记着呢。还有演那个丑婆子,耍手绢,耍的也特别好。所以当时的杨星星特别有名。
新凤霞特别的崇拜他,称他为老师,因为是他把新凤霞从天津请到北京来的。新凤霞当时住在南下洼子,那时候南下洼子可以说是破衣拉撒,没人去的地方,是穷人住的地方,那简直是不像样。地凹,一刮风一下雨,简直连走路都没法走,非常害怕。
天桥是真善美的地方,但是也是假丑恶的地方,是穷人找乐的地方,但是也是恶霸、地痞、流氓逞凶的地方。所以说在这地方,可以说是有好人,也有坏人。那么当时新凤霞就特别的害怕,因为遇到一些流氓地痞来了以后,听戏不但不给钱,有时候还得要好吃好喝好招待。稍有不意,那么他就要跟你找别扭,就要砸场子,所以谁也不敢惹他们。新凤霞出来的时候,她妈妈老跟着,回到家的时候,用一把剪子在枕头底下,怕坏人来,所以那时候就是这样。
万盛剧场也特别的破,不单是夏天蚊子苍蝇多,有时候听戏带着小孩在戏园子里又哭又叫,连拉带撒,没人管,所以那个时候这个戏园子简直不像话。侯宝林在相声“戏剧杂谈”里边都谈得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万盛轩剧场,后来改成万盛剧场,是老舍先生给题的字。所以我说现在就是说这个万盛剧场不能拆,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当然还得随着大的形势需要,哪需要拆,那咱也管不了,但是我希望它还能够保持下来。
公平市场还有个天乐戏园主要是唱京剧的,唱京剧是谁,梁益鸣,还有张宝华,后来还有王益禄,所以叫鸣华京剧团。
梁益鸣素有假马连良之称。因为他不管唱腔方面,装饰方面,都是学的马连良。那个时候马连良是角儿,那个时候唱京剧的,一般角儿不到天桥来唱,角儿都在北边唱,南边不来,是以珠市口为界限,珠市口往南边不去,到北边的那都是梅兰芳、马连良,这些个人,大角儿们。梁益鸣是通县人,跟刘绍棠住的不远。刘绍棠当时是北京的著名作家,我们关系也非常好。北京成立个北京写作学会,刘绍棠就是会长,我当时是秘书长兼法人,因此我们合作了十几年,非常的好。现在他的妹妹刘绍红跟我爱人,她们之间还有干姊妹的关系,所以一直来往。
那个时候梁益鸣有什么事都到绍棠家去商量,走的关系非常好。后来他就唱京剧,到北京来学他就特别欣赏马连良,马派的戏。因此,他就向他学习,学习了不少东西。解放初期,马连良上香港,这些爱听马派的戏怎么办呢,听不着了,说天桥有一个人唱京剧,学马派学得特别好。因此,四九城一些观众,就纷纷地到天乐这儿来听梁益鸣的戏。一听,确实是够马连良的味儿。
为什么到这儿来,花钱不多,还能听到原汁原味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愿意来。因此,梁益鸣就出了名了,有假马连良的这个称号。后来,梁益鸣在五十年代真拜了马连良为师,在艺术上更加提高一步。这是在天乐戏院。
那么还有一个戏园,年轻人不知道,甚至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也未见得知道,挨着天乐对面不远有一叫德盛轩。后来德盛轩改为中华电影院了。所以在天桥的电影院有三个,在我生活那时代,一个是叫天桥电影院,一个叫新民电影院,一个叫中华电影院,就这么三个电影院。那时候的电影机子那都是用炭棒照亮。演的是无声电影,大家伙不知道看过没有,像《卓别林奇传》,像什么《火烧红莲寺》,《三零三大枪案》,《天河配》,这样的一些个电影,都是黑白的,无声的。那个时候卖票循环看,您买一张票以后,可以看一天,叫循环电影。
听戏也是这样,门口有一个大斗子,您要听戏,您往这斗子里扔钱,扔完钱以后您就到这个戏园子里去听,听一天都没关系,一般的戏院是早晨九点到晚上八点,您就听吧。不愿意听您就走,您再回来,还得往斗子里扔钱。就是这样。那时候买票便宜,逛天桥的人特别多,都爱逛天桥。为什么天桥这么热闹,这有几种原因,逛天桥的人四面八方都有,最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京汉铁路,从汉口到北京的,那个铁路的终点站在马家铺堡。还有一个北京到天津的,那个火车站是在丰台,那么下了火车以后,都要经过永定门、广安门那儿,就集中到天桥来了,这是天桥人多的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人多,就是天桥周围的会馆特别多,进京考试的举子们就住在会馆,闲时他们也爱逛天桥。
我不是住在西市场西街吗,我小学在哪儿念的书呢,两个地方,一个是福长街五条,穆成小学,这是回民学校,我在那儿读小学。读的时间不长,为什么?当时入学以后,您都得要买童子军服,小学有童子军,您可能没听说过,穿着那酱黄色的衣服,船式的帽子,拿着军棍,军绳,那身衣裳价钱不菲。咱家没那么多钱,上不起,人家一练童子军的时候,咱们得在旁边占着,觉得不合适,后来就退学了。退学了以后又到哪儿去呢,福长街二条有个九思小学,这个九思是从《论语》上摘的什么“听思聪”,“视思明”,一共是九思,很有讲究的。这是个私塾学校,当时我记得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姓刘,一个老师姓陈,两个老头。我们那时候去学什么呢,就学这个《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
除了这以外,练描红模字,就是一张纸上有那个米字线条,然后在这上头用毛笔描“一去二三里,沿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那时候研墨你不能在教室里边,都在院子里边蹲着把墨给研了,然后到教室里老师手把手的教你描红模字。有钱的人那个墨盒都是铜的,四四方方的,这个墨盒上头画着花绘,什么诗词,都很讲究。没钱的人家孩子就是弄那么一块石头墨盒。
除了这以外就是背书,或者老师给讲故事,这就是一天的课程。放了学以后,校门口专门有一个老头卖擦铜粉,卖这个干吗呀,因为学生带的那个铜墨盒时间长了它就发锈,不亮,那铜笔帽,也都发黑了。买一包铜粉你回家一擦,墨盒锃光瓦亮。他一边卖一边吆喝,吆喝也非常好听,我小时候我记着,我给您吆喝两句,您瞧瞧是不是那个味儿。
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
“擦纽子,擦扣子,擦笔帽、擦墨盒,千万别擦……,一擦一亮,一抹一光,嘿……”。所以,他这么一唱,再这么一擦,这学生纷纷地掏钱来买一包回家去擦去,这叫卖擦铜粉的。
您到现在您听相声,吆喝都没有这一段。去年相声艺术家李金斗跟我谈《天桥寻梦》,在这个北京电视台,我吆喝出来以后,金斗说这不错,您把这个录音录下来,我们相声能用。后来在中央电视台讲这个广告节目,我也把这个也念出去了,后来有人来信,表示赞赏,说还真没听过这样的广告词。
变戏法的敲锣打鼓,边敲边说,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要把戏法变,还得来点土,这就是口头广告。他们叫做刚口,圆粘子的时候都得要做广告。什么叫圆粘子,就是拢住这个观众,他这儿一说,那观众就围上来了,所以这叫圆粘子。然后是刚口,行话叫刚口,就是要说。比如您看摔跤的,那摔跤的他也要说,“今天让他们小哥儿俩赌它三场,分胜败,见输赢,毫厘不要,毫厘不取,闲话少说,以练当先。”这就是刚口。
艺人在演出之前,过去叫撂地,什么叫撂地,就是地摊。撂地有两种,一种叫画锅卖艺,就是拿着白沙子,画一圆圈,演员站在圆圈里边,然后连说带练,观众站在白圈外边,看演出,这叫画锅。撂地后来就好一点,四周围有板凳,这儿有一桌子,在桌子旁边演出,板凳外边还有站着的围观的观众,这叫撂地演出。再好一点可以支把布伞,在布伞底下演出。所以在天桥,那个时候除了小小、丹桂、天乐、小桃园,这些戏园以外,主要就是这些撂地演出。
那个时候人多,撂地挣钱难,你这儿一要钱,他上那边看去了。我小时候就干过这事,扔下书包,逛天桥去,因为离着天桥特别近,一步之遥。这儿看会儿摔跤的,这摔跤的一要钱我就跑那边听相声去了。听相声说完了要钱,我就看变戏法的去了。
我四岁就记事了,我在天桥这么多年,给我耳濡目染就特别的清楚。什么摔跤的,拉洋片的,耍中幡的,练武术的,都有。那时候我听那小金牙拉洋片,就在中华电影院靠东边一点,解放初期还特别的火。我们现在逛地坛庙会,包括我们天桥,又把它恢复起来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电视,所以就看这个拉洋片的,一个大木框子里边,然后里边有画片,框子前面有几个放大镜,你坐那儿,从那个放大镜里边看。有锣鼓一敲,叮当乱响……“红旗那个招展,照在上边,就在这天安门前头开了大会,毛主席检阅呦,海陆空军,嗳……”连看带听,特别有意思。
当然,我说的这是解放初期的一段,花钱不多,看的实惠。当然也并不都是说看完就跑的,艺人讲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也有人纷纷地往外掏钱,因为人家付出了劳动,演的又非常的好,那当然得要掏钱。
我将来还可以给大家细说,我们洋片是怎么来的,在天桥有哪些拉洋片,有绝活的,将来咱们随着一回一回再细说。这就是我说这个天桥市场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这种场面。
说天桥的范围很大,历史悠久,天桥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那不是从今天就开始。我们天桥的范围,也并不限于这个天桥市场。天桥的范围,我们说往北可以到珠市口,西大街以南这一带算天桥。往东,金鱼池、龙须沟,这一带,往西可以到虎坊桥这一带,往南到永定门这一带,那面还是比较广的。
拉洋片
天桥有个六七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打元朝的时候就已经很发达。后来到了明朝,到了清朝,尤其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天桥发展到一个高峰。最初在金鱼池,后来是归到崇文区了。最初这是天桥的范围。龙须沟这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写的《龙须沟》话剧,三幕,当时是焦菊隐导演的,红遍了全国和世界,都知道老舍有个剧,叫《龙须沟》。这《龙须沟》写的就是天桥,这个龙须沟当时是臭水沟。染坊的水,倒马桶的水,都在这个龙须沟里,所以龙须沟又脏又臭。在那地儿住的老百姓,简直就没法活。
那个地方盖的那些小棚子,没有正经房,一刮风一下雨,那脏水都涌到这床上,您说那怎么睡,说出门就可以大小便。解放以后才把它由明沟改成暗沟,老百姓才过上了好日子,盖了新房,这在老舍的《龙须沟》里边,话剧里边,表现的特别明显。解放后,北京市政府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说要把这龙须沟给填平。要知道我们天桥像龙须沟这样的房子不少,过去叫贫民窟,让人瞧不起。我是天桥人,过去不敢说,一说是天桥的,好像那天桥是第一没好人,第二太脏乱差,觉得低人一等似的。其实不是这样,是吧,那是旧社会造成的。
龙须沟边上就是金鱼池,金鱼池可有年头了,就是养鱼的池子。那个时候给皇上送鱼,都是从金鱼池这儿送,金鱼池的水最好,都是泉水,池子里边泥土是黑泥土,养料足,所以养出的金鱼都特别好。那时候皇上的御膳房要鱼都是从这儿弄,金鱼池是官办,这个官养官办,这儿的鱼特别红,一尺多长,养肥了以后,送到宫里,供皇上们吃。不单色好看,味儿也好。
填平后的龙须沟路
金鱼只有这儿,才好吃,你在别的池子里边养,那都不行。第一,水分不如它,第二,土质不如它,所以养出那鱼也红,但不是深红,都是黄不拉及,略微有点红,吃起来味道也差。要吃还得吃这儿的金鱼。
有人说您眼睛得了眼病,眼泡那么大,您用这儿的金鱼池的水来洗一洗,那不一样,没过三天,好啦。甚至那时候熬中药用金鱼池的水药力就足,您说这水神不。金鱼池最早是桃红柳绿,沿街两岸有小酒馆,茶馆,酒楼,各种杂耍都有,很热闹的一个地方。清末的时候为了清理天桥,把这些个艺人都移到金鱼池那儿演出。后来金鱼池,就慢慢的淡化,演出的玩意儿都没有了。
金鱼池
据说这个金鱼池还叫做鱼藻池,也叫做金银池,这个金银池大家没听说过。想当年明朝迁到北京以后,皇上要想修建北京城,怎么修建,没钱,但是不修又不行,国都在这儿。有一次,皇上就把各位大臣叫来,说你们都掏点钱,咱们把这个北京城修理修理,整治整治,这些大臣都有钱,有的是贪污来的,您说没钱的少,对不对,那个时代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您只要一当官钱就来了。可是怎么样,都在皇上面前叫穷,“我这儿不行了,我这儿穷的连粮都吃不上,我没钱”,这也说没钱,那也说没钱,这皇上急了,经常发你们那么多粮赏,你们怎么说没钱呢。
后来把军师刘伯温叫来了,我们都听说过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刘伯温这人聪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有学问,甚至有的事他都能够预见出来。有一个故事,有一天上朝,皇上开门见山说:“咱们这个修建北京城,缺乏金银呢,你怎么能弄来?”刘伯温说:“这我可没办法了。”“没办法也不行啊,没办法我找你干吗呀,就是让你想办法来了。”刘伯温说:“我想什么办法,别的办法我能想,您这是让我平地抠饼,出钱,这我哪儿有,我那,仨瓜俩枣钱,甭说修北京城,连个城门楼子我都弄不起。”皇上说:”我今天就找你了,你就必须得给我想,找辙,弄钱去。”
刘伯温这么一拍大腿,说有了,怎么有了,听说北京有个沈万三,这个人有钱,是财神爷,他有钱,咱们找他去。哪儿找啊,北京城这么大的地方,我也不认识他,后来就微服私访,到处找这沈万三。经过调查研究,还知道真有个沈万三,在哪儿哪儿住,刘伯温带着人就去了。去了到这个沈万三家这么一瞧,好,这屋子又脏又臭,穿的也是补丁带补丁的衣裳,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盆,脏的没法说了,说这哪儿是财神爷?刘伯温来到,沈万三说您找我什么事?什么,找我要钱,我这儿还没辙呐,您瞧我这屋子,我这打扮,我这儿还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哪儿有钱呢。
刘伯温说:“别给我来这套,你是财神爷,都知道你有钱,跟我这儿装算。”“我真没钱。”“没钱,小心,来,揍!”拿鞭子就要抽。沈万三这一听好,说不行就要打,这我哪儿受得了。“好,那您就跟着我走,咱们到处找钱去,找来就好,找不来您也别赖我。”刘伯温说:“好,那我跟着你走。”这沈万三就走走走,正好走到天桥往东一里多地的地方,沈万三啪一跺脚,您看看这儿有没有。刘伯温这么一瞧,好,“来人哪,挖地三尺”,挖着挖着您猜怎么着,真挖出银子来,这个高兴。“沈万三你真不简单”,这正是:北京缺金银,去找沈万三,鞭打他三尺,脚下就是银。把银子挖走以后,把这池子,又给整治干净,放进水,养鱼了。这就是叫金银池,后来叫做金鱼池。
这当然是个传说,没有这么八宗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就是一个传说,就说明这个地名。
天桥这地方很大,东到金鱼池,西到虎坊桥,北到珠市口,南到永定门,您说这地儿大不大,够大的。过去,东到虎坊桥这一带有一条马路,就我们今天叫永安路,过去叫西沟旁。在这个友谊医院那儿有一个四面钟,四面钟的前边万明路那一带,早在1915年的时候,盖起了一个演艺厅。这演艺厅叫新世界,是仿照上海大世界盖的,五层楼高,这算咱们天桥有了楼了,过去没有这东西。
谁盖的,这个人叫陈光远,有钱。原来他是跟着军阀,在江西,后来他回到了北京。他是武清县人,贪污弄了一大笔钱。他有几个妻妾,其中有个五姨太太,这五姨太太当时就琢磨着,怎么把这钱花出去,花出去还得要赚回来,她就想办法。咱们何不在万明路这儿盖一个大剧场,因此,她就派人盖了这么一个五层楼的大剧场。东西走向,要盖成什么,盖成船形的。
大家就不理解,怎么要盖成船形的。船要不要走,要走,往哪儿走,往前走,向前,钱,知道吗,咱们得要越走越富,得要有钱,因此盖了这么一个,叫做新世界。第一层有演出的,二层也有演出的,到三四层有吃喝的,到五层是屋顶花园,盖得非常漂亮,还有电梯。对北京来说,除了北京饭店有电梯,那就是属于这儿,新世界。天桥第一座电梯是在这儿起来的。当时都请了名角来演出,像京韵大鼓刘宝全在这儿演出过,京剧名家孟小冬在这儿演出过。孟小冬的像,一个是便装的,一个是戏装,大楼门口有铁栅栏,挂在栅栏上,一进来就知道有孟小冬的演出。
孟小冬大家都应该知道,是余叔岩的弟子。她是女的,是唱老生的,特别有名,在戏剧界那谁都知道。她在这儿,唱得特别火,大家纷纷买票看她的戏。所以有曲艺,有京剧,当然还有其他的,什么哈哈镜,什么中西餐。那个时候高楼不像现在,高楼林立,那时候不多,所以您站在五楼屋顶花园,就都能望到,西山、万寿山、天安门、景山,非常的漂亮,那个生意也特火。
后来,又出来一个城南游艺园,1918年以后,城南游艺园就在那个先农坛,本来是还有个外墙,把它拆掉,这一块平地就搞了一个城南游艺园。它没有楼,它盖的这个地方虽然是房子,不如新世界有点洋气,但是它里边玩意儿多,吹拉弹唱干什么都有,吃的地方也多,价钱门票也便宜,而且它把北京请来的角儿也都放到城南游艺园。而且呢,它在旁边还盖了一个四面钟。
干吗盖那么一钟,管它叫锚,就是说什么,你这船不往前走吗,你新世界不盖的船吗,我这儿一个锚,拴着不让你走,这等于商业之间的竞争。四九城的人都来逛城南游艺园,而且与孟小冬签合同,我这城南游艺园,只要有一天在,你孟小冬就不能走。结果签了这么一个合同,孟小冬就在那儿演出。当然了,我刚才说了,孟小冬这人很火,孟小冬的故事也不少。
大家都知道,她跟梅兰芳有一段艳史,想当年在民主剧场,我们后来是改作民主剧场,最初叫开明戏院,在那儿演出的时候,跟梅兰芳相识,一共演了三个多月,就建立了感情。后来经过人撮合,孟小冬还跟他真成为一对。
同居以后,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学生来到梅兰芳家,说把我的情人给夺过去了,那意思是你梅兰芳。当时大公报社的一个总编正在梅兰芳家做客,听到这个,有人敲门声音,他就出去了。出去以后,说您什么事,我要找梅兰芳,说着说着身上拿出手枪来了。说你有什么事跟我说,他现在正忙着呢,梅兰芳一听,什么事,孟小冬怎么会跟他有关系,怎么上这儿来跟我捣乱来,还拿了枪,就打了电话,告诉了北京巡警。正说着呢,持着枪的巡警就来了。
这个小伙子一看不得了,啪一枪,把这个大公报社编辑给崩死了,这一下了不得,巡警一下就把这小子也给弄死了,此事就轰动了整个北京城,说梅兰芳家出事了,造成当时社会舆论很大。孟小冬这么一看,说咱俩这样也长久不了了。后来又闹家务事,家里头也不满意,俩人就分开了,没有结婚就分离了。分离以后没过几年,孟小冬就拜了余叔岩为老师,进一步的学习京剧,在这艺术上不断提高。
她演的第一出戏就是《洪羊洞》,也很出名。她最熟悉的戏,经常演的戏是《搜孤救孤》。到最后,在上海有一次演出,那是她最后演出了,跟裘盛戎他们配合着演《搜孤救孤》这出戏,演完这出戏以后她就跑到了香港。为什么跑到香港,因为在上海演出的时候,她就认识一个青帮大佬,叫杜月笙,杜月笙就看上了孟小冬,最后终于把她追上了,两个人就跑到了香港。这是在解放前夕,杜月笙这么一大青帮头子,也怕出事,所以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孟小冬跟他走了。
到了香港以后,两个人才正式的结婚。杜月笙已经六十多了,身体不行,整天是小病不断,大病常犯,没过多久他就呜呼哀哉了。死了以后,孟小冬没待多久就移到台湾去了。到了1977年,孟小冬与世长辞。孟小冬是1907年生,1977年去世,整整七十岁,离开这个世界。孟小冬对我们天桥可以来说,不管在新世界演出,在城南游艺园演出,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她的艺术,天桥人是不会忘掉。
后来,首都迁到南京了,日落西山,天桥这两个剧场也就慢慢就没了。
天桥以南就是在这个永定门,东边是天坛,永定门大街西边是先农坛,先农坛过去,这个地方不拿地皮税,是皇上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不拿税钱。因此一些做小买卖的,演员、艺人在这儿就多了起来,因为不拿税。后来拿税,那就是一些噱头,当时的一些个恶霸、地痞,他们是要钱的。你在我这块地儿演出,你就得给我拿钱,不拿钱我就派人揍你。
离我们家不远有一个叫孙洪亮,孙鸿亮开的是虫子药铺,这个人道貌岸然,表面没有不说他好的,但是暗地里,凡是来天桥的都得要给他拿税,不能盖过他。天桥卖虫子药的很多,他都给灭下去,唯独他那儿最好。谁家的这个虫子药铺开得好,他就派打手去捣乱,所以弄得人家没法开买卖,他叫孙鸿亮。这个人我见过,解放以后,镇压反革命的时候镇压了,他是反共分子。这个人我刚才说道貌岸然,是非常的没有人性的那么一个人。
那时候在天坛附近还有个粥场,专门舍粥,穷人为了吃顿饭,早晨就去粥场领一碗粥。我记得,高凤山到粥场领过粥,孙宝才在粥场领过粥,王学义在粥场领过粥。
1957年永定门内大街
因为这粥场是属于慈善事业,像同仁堂,它就开粥场舍粥,北京商会也开粥场舍粥。你排着队,早晨有红黄蓝白黑几个牌,你领到红牌就先领着,一到黑牌有的时候就领得上,有的时候就领不上。这个领粥后来也走了样,有的看到那个人好就多给你点,看到你不顺眼就少给你。所以侯宝林就说过,“火车一拉鼻儿,粥场就开门,穷人给一碗,老太太给面皮,擦胭脂抹粉的,给一盆”。他势利眼,这开粥场也是这样。
我也曾排队领过粥,就是一马勺,不多给。但是这一马勺对穷人家来说,那就很要劲了。所以我记得孙宝才领完这一碗粥,回去自己自个儿不敢喝,给父母喝。一碗还不够,还得兑上点水,你看看那时候穷人穷到这样。看到地下有人吃西瓜,西瓜皮他捡起来以后,还要啃那西瓜皮。还要吃这个花生饼子,把豆饼、花生饼,就是把油炸出来剩下一个圆饼,这个我都见过,吃这个东西,当时不好消化。
北京沦陷以后,北京还吃一种混合面,这混合面是用各种面、豆给它凑在一起,吃这种东西。因为当时经济上非常的困难,粮食来不到,就吃这个。
到了这个奸商的手里,又把它放上沙子、稻秸、锯末,放这些东西。这么一掺和,这没法吃了,所以吃到肚子里边拉不出来,有的人就大便的时候用那个铁钩子,铁丝往外钩屎。我的一个朋友,叫做于俊波,说相声的。他们当时就编段相声,说吃了这个混合面,倒是也不错,拉不出来屎,拉出木头棍子了,一节一节的,这就是形容当时这个混合面。
天桥小吃摊
我们早晨去排队就买这种混合面,警察在周围维持秩序,你只要一越圈,想加塞,啪,一个鞭子打下去,你就甭想再买,走人。当时大家都老老实实在那儿排队,每天买这个混合面吃。所以在街上饿死的人不少。那时候饿死不叫饿死,叫倒卧。在我们家门口拐过茅房,厕所叫茅房,边上就有这个饿死的人,或者抽白面、抽大烟死的人,或者得性病死的人,有的是。在我们对面出口,何家大院我也见过这种倒卧的人。
专门有一个老头拿着这个席,看谁倒卧了,就给盖上,然后就通知巡警,那时候不叫警察局,叫巡警阁子,来人,开着车,把尸首给敛走,埋到永定门外边,乱葬岗子里。那老头看到一个就给盖上,然后领点钱走了。
天桥人不敢说是自己天桥人,觉得穷了,侯宝林说我的艺术怎么学出来的,叫饿出来的。为了吃饭,侯宝林那时候在天桥演出,从早晨就开始演,一直演到晚上九点多才弄两块饼子吃,他能不饿吗,您想想,是不是。不单是侯宝林这样,像侯宝林这样的艺术人才好几个,都是这样。像高凤山、孙宝才,这我知道的。
天桥往事知多少,听我今天接着聊,这算咱们第二回。我上一次聊到是天桥西市场西街,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所以先从那儿开始。那么为什么叫天桥,天桥是怎么来的,今天我再给您说一说。我们北京从天安门起故宫,这一直到永定门,往北到地安门,这是我们北京城的一条中轴线。天桥就在这中轴线的两边,天桥过去有没有,有,但是我没有看到过。像我这个年龄都没有看到过,我想比我年龄再轻一点的,恐怕也没有看到过。
为什么叫天桥,天桥是怎么来的,那么咱们今天再大概的把它描一描。您别看天桥这块地,早在七八百年前,那是个水乡泽国,有花有树有水,漂亮极了。这个水是从玉泉山那边流下来的,一直流到咱们这儿,咱们珠市口那一带有一处叫三里河,就从那儿过,一直到通州张家湾。那么天桥这一带都是这个,可以说是水乡泽国,很漂亮。
早在元代的时候,就有人在这里边游玩,甚至划着船玩。那么到了明代就更加发达。到了清初的时候,天桥这一带,还有人赛马,射柳,踏青,那个玩意儿很多,还有游船。这个像咱们南城,北城的一些人,有时候就到南城这儿来游船。永乐年间,咱们这个天坛,先农坛就已经兴建起来了。
那么皇上要祭天,祭农,就得要到天坛和先农坛去。但是中间有一条河,这可怎么过,所以就修建了一座桥,这座桥就叫天桥。天桥就是天子走的桥,那一般人他不能够过。也得要经过这条河,奔南奔北都得离不开它。怎么样,这个桥造的可好了,是座拱桥,宽五米,长八米,桥两边有四个柱子,左边四个,右边四个。柱子这个是石头的,上边刻着这个莲花骨朵,很漂亮。
这个是座拱桥,多高呢,我可以跟您这么说,你要站在北边往南看,看不见永定门,您要是站在南边往北看,看不见前门楼子,这桥多高您就知道了。这桥玉石的,漂亮。桥拱子中间还有这个,叫螭头,就是没有角的龙。那么在这个北边,还有两个亭子,亭子也很漂亮。干吗修两个亭子,皇上要是到天坛,到先农坛这个朝拜祭祀去,那个时候没有汽车,皇上要坐着轿子走。从紫禁城出来,您坐轿子,一步一步走得多慢,到天坛这儿受得了吗。所以到天桥这儿要歇一歇,皇上就要在亭子里边待着,歇够以后再上桥,再走。
这个天桥,怎么没的呢,皇上听说,闹白莲教,忌讳这个东西,皇上这么一害怕,干脆把桥平了。原来平了这个大桥后,又有个小桥,把它降低了。后来为了修马路,这小桥也没了。所以就是说天桥从此有其名无其实了。那么马路也都是,大理石的石头,都用那个铁钉子给镶着,后来这个石头就改成这个碎石了,所以就形成了一条笔直的大马路。
天坛拜台
我刚才说的这个中轴线,就像一条巨龙卧在我们北京城。前门就是龙头,天桥那带就是龙鼻子。天桥下面的河,这河自西往东流,西边过去叫西沟旁。现在不叫了,大家走的这条路就是永安路,那个桥东边,一直往前走就叫龙须沟。龙须沟我跟您说过,这个地方又脏又臭,解放以后才把它修整得非常好。
天桥石板桥旧影
这个所以说龙头是前门,龙鼻子就是天桥,龙身子一直延到地安门,龙尾在万宁桥。所以这个叫做中轴线。中轴线在天桥以西叫西市场,东边叫东市场,这天桥就是以这个为界,天桥,我们现在的位置就在永安路的东口,天坛大街的西口,永定门大街的北口,前门大街的南口,就在这个十字路口当中。说我还想看看天桥,怎么样呢,现在又出来一个人工制造的小天桥,离原来天桥有一百多米,您可以去参观。
当然,这个是模拟的,跟原来的天桥还不大一样。就跟我们这四面钟一样,您现在在天桥剧场的对面,还能看到四面钟,但这个四面钟是我们后来把它复制的。原来的四面钟就在现在的友谊医院附近。所以,这个天桥的大概位置,在我记的当中就是这些个。
我们在上一次谈的是天桥的西市场,那么我们今天再说说东市场。天桥它是有东西两个部分组成,东边我跟您说过了,到金鱼池,甚至金鱼池以东,过去都应该算天桥的范围。北边在东西珠市口这一带,这都算天桥。南边到永定门大街。西边呢,甚至于到虎坊桥。那您一看,这个天桥面积不算小。
但是它最热闹的时候就是集中在西市场和东市场,最初是东市场比较热闹,东市场包括什么山涧口,刷子市这一带。还有东市场的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这一带,包括我们天坛的这个,这个西墙根到天坛的北墙根,这是东市场的范围,非常的热闹。东市场原来还有什么歌舞台、燕舞台、乐舞台,这都是演戏的地方,所以是很热闹的。后来因为一把大火,火烧连营,歌舞台、燕舞台、乐舞台已经没有了,看不到了。
看不到了,就在东边这一片宽敞就改成了菜市场,菜市场那是非常大的,这个菜市场是郊区的农民把菜弄来以后,就在市场卖,那时候的菜好吃,没有什么化肥,完全都是粪肥,所以它吃出来那味香。吃出黄瓜它是黄瓜味,西红柿是西红柿味,芹菜是芹菜的味。不像现在有的菜,您吃什么都是一个味,那就不行了。所以那个时候天桥人买菜都到东市场这个菜市场这儿来买。
菜市场被地痞流氓恶霸把持着,你也不是随便卖,你到这儿来卖也成,你得交地皮税钱,这儿还专门有头把持着呢,你不交钱就甭想在这儿卖。
当时在天桥有一个叫东霸天,姓张,叫张德全,排行第八,叫张八。这个人可是不怎么样,专门搜刮民脂民膏,那些菜农们都怕他。他每天到天桥踅摸,看谁不顺眼,就给你弄走。他怎么威胁人呢,到天桥以后,找个板凳一抬,拿个匕首,把自个儿的腿,小腿的肉挖下一块,然后弄点盐,往这个挖下的地方一搓。大家伙一看都给吓傻了,害怕呀!这小子可厉害,然后还说谁要不服我张八,你们就跟我较量较量,敢跟我这样吗,谁敢把腿拿出来,把匕首挖一下,把肉挖出来,再抹上盐,谁敢哪。要不敢,那就怎么样,得听我的,所以大家伙没有不怕他的。
那时候流行这么一句话,“菜市场两头凹,不怕阎王怕张八”。您看看都到了这种程度。他看谁不顺眼,他就采取打、骂,然后毁你的摊子,拆你的场子,都怕他。附带着他还搞一个自行车存车场,存车要交钱。有一个小贩推着车,在存车的时候骂骂咧咧,被张八的底下狗腿子听见了,就告诉了张八。张八一瞧好,还有这样的,背地里骂我。有一天专门在这儿等着,故意跟这个骑自行车小贩找茬儿,后来把这自行车不但给毁了,还揍了他一顿。这张八多可恶,谁也惹不了他。
天桥有四霸天,张八就算东霸天,还有西霸天,西霸天姓福,叫福德成,这也是一霸。还有呢,南霸天,南霸天叫孙永珍,还有北霸天,北霸天叫刘翔亭,所以天桥号称有四霸,四霸天。在老天桥人,一提起这四霸天没有不知道的。特别是南霸天,人称孙五,他也是个流氓地痞。咱们这个吉祥戏院就是他开的,不单开这吉祥戏院,凡是过去演出的一些个艺人,撂地演出的,都得给他掏钱。他除了开一个茶馆以外,还有这个剧场,还赶大车,到永定门外干活去。
他有一次去永定门外赶着大车看见一个小姑娘,长得特别漂亮,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瓜子脸,一瞧真漂亮,他看上了。看上以后怎么样,就追人家,后来就打听这个小姑娘的家,知道小姑娘家以后,就直接闯入人家,因为这小姑娘就一个老母亲,母女俩维持着生活,他非得要娶这小姑娘,她母亲不干。不干怎么样,他就拿出刀来,脖子后头就一刀,这血哗哗的往下流。所以说他有个外号,叫刀伤孙五。那么在天桥一听说刀伤孙五,谁都知道。后来这老太太一害怕,把闺女就给了他了。
给了他以后,不到三年,他不喜欢她了,怎么办,就虐待她,所以不到三年,这女孩子就一命呜呼了,死了。这就是孙五,南霸天干的事情。所以这四霸天,一个好玩意儿没有。其他那两霸天还有一个叫孙洪亮,孙鸿亮跟我们住的是街坊,这可以说是天桥的五霸。
解放以后,镇压反革命的时候,统统的都给枪毙了,这个大快人心。毙他们的时候我都亲自看过,这个车是从西沟旁过来,就是过去的四面钟,就是今天的友谊医院,车从这边过来,背着招子在车上示众。我们都出去看,后来在天桥的刑场都给枪毙了。提起刑场,天桥有刑场,明儿我要给您说一说天桥刑场都死了哪些个我们值得歌颂的人物,好人,被当时的这个伪政府给枪毙了。所以当时毙四霸天的时候,人山人海,大家无不拍手称快。
我们回来再说这个张八,张德全,当时就在东市场算是一霸,这就是东市场。东市场,像金鱼池、龙须沟这一带,都算作东市场的范围之内。还有精忠庙,精忠庙也在东市场,精忠庙大街是在山涧口刷子市东头南北的街道。精忠庙这个街道每年从初一一直到十五,都非常的热闹,沿街都是小贩。卖吃的,练玩意的,是应有尽有,非常的热闹。
都到精忠庙去烧香,精忠庙供的是谁呢,是岳飞。精忠报国,所以当时精忠庙那是在咱们天桥,也是最火的地方。走高跷,走杠子,走五虎棍,就是各种走会,都在精忠庙这条大街上,所以当时也特别的火。
刚才我说了,山涧口,还有刷子市。山涧口这是东西的胡同,那么在这儿是什么最多,鸡毛店最多,鸡毛小店。什么叫鸡毛小店,就是那些个穷人,还有天桥那些个撂地的艺人,有的是外地来的,没地儿住,就住到鸡毛小店。这鸡毛小店是一个大炕,炕上铺的是鸡毛,哪儿有棉被?哪儿有毯子?所以这鸡毛躺着以后,以它取暖。一瞧这个,十几个人住一个大炕,所以连翻身的地方都没有。您要是起来一下,您还得跟旁边人说说,劳驾您靠边上点,我方便方便去。出了门以后就是个大桶,您要是小便您就在这大桶里边。所以是非常难住的地方。当时山涧口这一带就是这个。
还有刷子市,挨着山涧口。刷子市主要是制作刷子的,刷碗的刷子,刷痰桶的刷子,都在这儿卖。那些家庭妇女干什么去呢,每天就粘刷子,以这为生。
还有一条南北街道叫西草市,西草市里边主要卖什么呢,卖盔头。什么叫盔头,就是唱戏的戴的这些个盔头,这个戏装,还有手拿的这些个武器。
这条街我特别爱它,因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戏曲,所以到这儿一看,它在这个大玻璃格子上头就摆着各种剧装,我到这隔着这个玻璃窗,看很长时间我才走,可以说是流连忘返,这个地方特别好。当然现在都没了,像卖盔头,不单是北京,从上海、苏州,远的地方,一些剧团的人都到这儿来买戏装,当时的生意也算是很火。这就是东市场这个范围。
有些人一提天桥就谈西市场,当然西市场很热闹,我们以后还要接着说一些艺人演艺这样一些事情。但是也别忘了东市场。东市场最早也是很繁华的,唱戏的,马戏团,杂技团,在东市场这条大街上也是很热闹。东市场的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卖什么的最多呢,卖估衣的最多。为什么最多,您就瞧从东一巷开始,甚至一直延伸到金鱼池,这一带都是卖估衣的,都是卖布。
估衣有估衣摊,有估衣厂子,估衣厂子也是很简单,但是估衣摊比较多。估衣从哪儿来,这些估衣就是从这个当铺里边,有的收的当铺人当的衣服,后来那就是赎不起了,这当铺就把这些衣服攒吧攒吧,打成包袱,卖给这些个卖估衣的。
再有就是打小鼓,我们现在觉得是收废品,走在大街上就看到蹬着三轮,写着收购什么电脑、电视机、破衣服、废报纸。那个时候不是这样,那时候就挑两个筐子,担着扁担挑,打着一个小鼓,那叫打小鼓的,他们来收购。
收购完了怎么样,卖给估衣铺和估衣摊,卖估衣。他们再整巴整巴,就再卖给一些穷人。所以,当时在东市场,卖估衣的特别多。您说东市场能不热闹吗。除了这个,还有卖木器的也特别多,包括那家里边的柜子,这个床、椅子,这些都是家里要买的东西,都到这儿买来。过去我们家使的那家具,都是在东市场来买的。第一质量好,第二便宜,适合一般家庭。所以,到这儿来买。还有什么卖自行车零件的,这些个都在东市场。
天坛的这个北墙根,都是小作坊,打铁的,每天是丁丁当当,也很热闹。所以东西市场要我来说,西市场是吃喝玩乐,东市场您是买东西,这是天桥的两大市场。天桥为什么这么繁华,这是因为这两大市场在支撑着。
再有,沿着天坛、先农坛,周围不收税,那是皇家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不收税。由于不收税,所以这小商小贩们都在这里卖东西,因此使得天桥繁华起来。不单是穷人,就是一些有钱的人,达官贵人,学者,教授,也都到天桥来。一方面看看景,另一方面怎么样,乐呵乐呵。因为天桥不单有吃的,还有卖穿的。可以这么说,吃喝玩乐全都有。因此,天桥怎么能不有名呢。当然名人也很多,我抽时间再给您说说名人是怎么逛天桥的,有哪些名人来过天桥,哪些人在关注着天桥,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再说的。
刚才咱们把这个东市场给您说得差不多了,以后您要感兴趣,咱们再细说。清末明初的时候有位诗人学者,姓易,叫易顺鼎,他写了一首《天桥曲》,四十句,其中有这么一句,叫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那就是说天桥非常热闹,很多人到这儿以后流连忘返,都不愿意走了,可以说是您从早晨八点钟就来到天桥,您就可以听戏,看电影,然后吃饭,吃饭有小吃,有二荤铺。吃完了以后,一两点钟,您再看摔跤的,拉洋片的,耍中幡的,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快板的,全都有。这一下儿您要逛,能逛到晚上七八点。所以我说它流连忘返。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场子,我上次说过,就这么几个剧场。像天桥电影院,新民电影院,然后是丹桂戏院,小小戏院,万盛轩,德盛轩,小桃园。那么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有这样一些剧场,其他的都是撂地。那个时候叫做画锅卖艺,画锅卖艺是怎么来的,我把这事给您说说。
从哪儿说起呢,在咱们天桥有八大怪,就是说在光绪的时候有八怪,民国的时候也有八怪。那么到辛亥的时候有八怪,前后一共是二十四怪。当然,不只是这二十四怪,从我们天桥走出去的艺人,民间艺人,可以说是有五百多人。这些个人可以算是在天桥有名,独领风骚。
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时候,要在颐和园北宫门那儿找一个热闹繁华的这样一个演出地方,慈禧太后要亲自登场,来看一看这些玩意。当时就请手底下人,就把天桥的这些人给集中到那儿去了。慈禧一看,有几个节目还真是不错,其中有八个人演得挺好,慈禧太后就收了,说这是八大怪,八大怪这名就从这儿来了。
怪,怎么叫怪呢,首先是人长得怪,打扮得怪,演的节目怪。当然我认为,除了这些怪就是说明他们的艺术别有洞天,不一样,有绝活,所以就称八大怪。
八大怪第一怪是谁呢,就是“穷不怕”。“穷不怕”这是他的艺名,他的本名叫朱绍文。这个人可不简单,您知道相声是从哪儿来的吗,相声的发祥地,就是咱们北京的天桥,那是咱们北京的地道货。朱绍文这个人住在大红罗厂,就是现在的西四大红罗厂。他最初是学戏的,在嵩祝成班学戏,这人很有才华,不但能演戏,还能编戏,还能给徒弟们说戏,多才多艺。他是演丑角的。演着演着,他有时候不按那个台词来说,当中能加几个包袱,逗得观众哈哈一笑,说来就来,按他们行话说叫现挂。能出这些东西,那就比一般人要强了。所以说,同行是冤家,有些艺人就嫉妒他,因为他才华太好了,别人赶不上,你想能不受人嫉妒吗。
再有,他已经三十而立了,还不出名。这唱戏都要吃饭哪,都要名利双收,名没有,利从哪儿来。所以后来他就不干了,不干干什么,就搞这个架子花脸,架子花脸是什么,就是唱十不闲,唱莲花落去。唱了一段以后,干脆自个儿独干,他就拿个小布袋,里边装上白沙子,拿着个破笤帚疙瘩到天桥。他是一边走一边唱,打扮得好,脸上还画上妆,穿着花衣服。他一边走一边唱,后边跟着一帮孩子就追着他,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后来,拿着这些白沙子他找个地方画一个圆圈,他在圆圈里边,这些个驻足围观的人就在这个圈外边。他先唱一个小曲,然后说小故事,小笑话,吸引大家,来挣钱。
这白沙撒上字,在他这圆圈里边,大字,虎字,福字,寿字,这他都能写。然后大字底下再加上点小字,有时候加上点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加上点小字,然后从这儿来讲故事,讲笑话。讲之前,先拿玉字,玉字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的等于竹板。竹板上刻了字,叫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满腹文章穷不怕,说明他有学问,他也确实有学问,从小就念私塾。本来是想将来有了学问以后可以当官,那时候讲究学而优则仕,那么他就想当官,你当官当不了啊,就是学文了,学了艺了。家里不允许,条件不够,所以是这么学。满腹文章穷不怕,后来就成为他的艺名,他不怕穷。
不管怎么样,我得要挣钱,吃饭。这个人很讲义气,他有时候挣多了钱,他也救济穷人,所以人缘特别好。五车书史落地贫,肚子里有干货,到现在穷得一贫如洗。
他就拿这块板,叫玉字。这是他在给慈禧太后演出的时候,就拿个树枝比划着来表演。后来就说你用玉板,用竹板来演,就等于皇上赐给他,所以叫御赐板,后来改成叫玉字,就两块板。他就拿着这两块板来表演,先唱太平歌词,这个玩意在我们相声界讲究说学逗唱,你首先得要学会太平歌词,不学会太平歌词,谈不上你会唱,当然以后还要会戏曲,还要会小曲,说学逗唱,那唱方面囊括的就多了。
太平歌词后来几乎没有人唱,现在我们有些相声演员又开始把它拿起来唱,因为这个调很好听,也比较简单,段子也比较多。有这样的一个段子:“想来没事我出趟城西,瞧见了他人骑马我骑着驴,猛回头,瞧见一位推小车的汉哪,他比上他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这个味儿的,这就是朱绍文编的词,当时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他就用朱砂撒字,撒完字然后唱,然后说字的故事。您像他撒的字里边有副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林汉字翰林书。
画上荷花,就这画上有荷花,谁画的呢,和尚画的。书林汉字,书林有学问的怎么样,写汉字,翰林,这些翰林们会写文章。所以叫画上荷花和尚画,书林汉字翰林书。这副对联有意思,它也叫做回文诗,您倒过来再念,还是画上荷花和尚画,书林汉字翰林书,所以它是有讲究,特别的有意思。
那么朱绍文就能从这里边做好多文章,当时它叫做画锅卖艺,就是用这白沙画一个圆圈,像锅一样,所以叫画锅。这锅是要饭的,说完了一段,往里边扔钱,叫画锅卖艺。还有叫撂地演出,跟画锅卖艺又相连,又不相连,撂地演出就是周围有长板凳,您可以坐着听他们的玩意,所以叫撂地演出。那撂地演出的玩意多了,像宝三摔跤就有场子,有座位。像朱国全,朱氏三杰就有场子,有座位。像大刀张保忠就有场子,有座位。像演双簧的孙宝才也有场子,有座位,等等,凡是在天桥长久演出的,就都有这些个东西。
您可以舒舒服服坐那儿,当然后边还有站着的。坐着的必定是要掏点钱的,您看完一场您要扔点钱,您不能白坐那儿。那么站着的呢,有人看完以后就溜号了,不给钱。像我们那时候解放前还是小孩,看完了以后人家一要钱我溜号了,没钱就跑到别的场子看,别的场子再要钱,又溜号了。脚底下踩西瓜皮,又溜了。
老北京老天桥老照片旧影
所以,像类似我这样的人不少,这是艺人最忌讳的,他们常说:有钱的您给帮个钱缘,没钱的您给帮个人缘,您要站脚助威。您别一走,哗走一大片,给我们弄一个大窟窿,我们吃谁去,所以艺人很不满意像类似我这样的人。
朱绍文在天桥就这么火起来了。火起来以后,除了说单口相声,后来又演变成说对口相声,收了徒弟了。可以说相声收徒弟是从他这儿开始,他以前有没有会说相声的,有啊,甭说天桥,四九城都有。
像张三路,很有名的,也是相声演员,张三路这个人原来是唱八角鼓的。后来跟大家伙不合群,自己去画锅卖艺,说学逗唱去了。他就管他那个玩意儿叫什么,不是八角鼓,也不是十不闲,他管它叫相声,相貌的相,声音的声。所以相声这俩字可以说是从张三路那儿开始的,从张三路那儿开始。他说得好,挣的钱也多,他就是从八角鼓那儿延伸出来。过去他们都是旗人。
过去像说相声的张三路,他们是属于旗人,靠才买脸,就是参加一些活动,按今天来说叫票友,走局。后来他自己叫下海。票友是从乾隆那时候开始的,因为这些旗人吃饱了喝足了,拿着国家的粮赏,干什么呀,组织在一起,唱唱单弦,八角鼓,拆唱,干这些玩意。到那儿去不要钱,演完走人。
因为他演出好,皇上就发给他们龙票。他们拿着这龙票就可以演出去,所以叫做票友,到现在还有人问什么叫票友,不知道,票友是这么来的。那个时候他们是走局子的。张三路落魄以后下海了,但是他没有徒弟。朱绍文老称张三路为师父,可是他们没有拜师的仪式,因为张三路七十多岁的时候,朱绍文还很年轻,三四十岁。后来,朱绍文这个人,因为演得好,收了徒弟,因此现在就有徒弟了。他不是他一个人说了,过去是说单口,有了徒弟,有时候就一搭一档,就说起来了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真正的对口那可以说是从朱绍文这儿开始。过去在朱绍文同辈,还有阿延涛,有三家,但是朱绍文最好,他的玩意最受欢迎,连这个宫廷里边,王爷们也喜欢他的相声,喜欢他的说。你比如说,蒙古罗王就听说他说得好,说你到我这儿来说,来吧,说得好我多给钱。朱绍文一听多给钱,那得去啊,所以曾经到过罗王府说相声。
这罗王懂得艺术,喜欢玩意,知道这个朱绍文很有才华,脑子灵,现挂的活比较多。有一天,乌云密布,外边下大雪,罗王就把朱绍文叫到这个正堂里边说,说你这么有才华,脑袋瓜灵,你比我还灵,我算佩服。今天我要考考你,朱绍文说您考我什么,这样,外边下着大雪呢,咱们俩人在屋里呢,你能把我给说出去吗,那就是说你能把我给骗出去吗。你要骗出我去,算你有能耐。
朱绍文这么一听,您这不是难为我吗,咱们都在屋子里边,我给您说到外边去,那怎么行啊。可是我要是不给您说出去,我这钱也挣不着,您也不会赏我呀。罗王说:“对,不单不赏你,我还得罚你。”朱绍文就在这屋里转了半天吆喝,怎么办呢这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朱绍文说:“您真难为我,我给您说不出屋,但是我能给您从屋外边说进来。”罗王一听,你还能把我从外边说进来,你还有这么两下子。外边特别冷,不能太耽误时间长了,最多一袋烟的功夫,朱绍文说好嘞,就一袋烟的功夫。然后怎么样,罗王穿得整整齐齐,迈着四方步,走出外边房门。刚一迈出门口,朱绍文说了,王爷,您赏钱吧!
这罗王纳了闷了,我赏什么钱呢,您不是说让我从屋里给您说出去吗,您现在不是在外边了吗,罗王说你这小子是聪明,还真给我说出去了。您看,朱绍文有没有才能,这脑子多灵。
他收了徒弟以后,就使这个相声成为一个专业的了,成了事业。所以现在相声论辈推,就推到朱绍文这儿,他算第一辈。那么到现在我们已经十辈,十一辈都有了,我记得这个李金斗是相声界的第八辈。因为我跟李金斗关系非常密切,他也算我的干儿子,对他的情况我还比较了解,到他这儿算是相声界的第八辈,那真是科班出身。
李金斗,虽然这个年龄,在天桥也撂过地,演出过。怎么撂过地呢,您听我说,李金斗他的师爷叫王常友,老人都知道,年轻人不大知道,他是北京曲艺团的台柱子,他培养的学生可不少。像李金斗,李增瑞,王谦祥,这都是他的徒弟,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尤其是李金斗,跟师爷特别好。
王常友为了培养他,不断地耐心细致地来教他说相声。李金斗年轻的时候您不知道,他大舌头,大舌头还能说相声,怎么练的说得这么好了。王常友首先教他练,说你要练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门外有四辆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就爱拉哪两辆,教他这。他一到说的时候,老说不利落,后来说你到中山公园后河那儿练去,借着河水清音,每天跑到中山公园那儿,这个后河那儿练去。
人家一看他熟了老来,人也不收他门票,所以他每天这么练,把嘴皮子给练得这么好。王常友是立了大功。虽然李金斗是赵振铎的徒弟,但是,与王常友的严教身教是分不开的。后来李金斗一举成名,哪个相声让他成的名。您可能听过《武松打虎》这段相声,这段相声是谁编的呢,姓廉,叫廉春明,我们是好朋友。因为我也在北京曲艺家协会,所以经常碰面。他写的这个段子。当时给他李金斗捧眼的是谁,是陈涌泉。这个爷俩是一对绿叶红花,相得益彰,非常的般配。这个段子就红了大江南北,没有不知道李金斗的。
当然,与作者创作这个段子也分不开的,李金斗他的底子比较好,他是科班出身,尤其是唱练坐打,他样样精通。为了学这段相声,他还亲自拜访京剧名家李万春,学习《武松打虎》这出京剧。李万春一瞧他是个料,不错,也亲自手把手教他,因此这个段子现在成为一个传统的名段子。
我们再说,李金斗经常在王常友家。有一天,李金斗、刘宝瑞、王常友三个人一起吃饭,一起喝酒。怎么会到一起呢,王常友有个规定,说每礼拜天咱们仨人得聚一聚,喝点小酒,我炒几个菜。王常友是个烹饪家,美食家,像他烧的这个焅大虾,红焖海参,米粉肉,这都是很好的,很有名的。
为什么他做饭做得好,王常友原来学过烹饪,他的三大爷曾经带他到过大使馆,学过西餐,后来他自己又钻研中餐,所以王常友可以算做一个美食家。会做饭,吃得也比较好。因此,到了礼拜天,刘宝瑞,这是解放后的事了,他算特殊待遇,总带着喝酒去,不是茅台就是五粮液,都是这样的高级酒,这是他的特殊待遇。
啧儿吧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吃完了以后,王常友跟金斗说,咱们今天哪儿去,我今天要带你们上天桥,到那儿遛遛。到了天桥以后,有一个相声场子,这相声界人都认识,您来了。王常友说,还有宝瑞,还有金斗。您里边坐。王常友说我为了抻练金斗,今天让他来一段。那好啊,您这是给我们这个派买卖来了,我们高兴啊。金斗跟宝瑞当场说了一段,说完了以后,这掌声如雷,看客们纷纷往地下扔钱。王常友、刘宝瑞、李金斗把这钱敛过来,全部交给了卖艺的相声演员,一分没拿,走了。这就是李金斗也在天桥撂过地,有这么一段。
我们回来再说朱绍文,他收了徒弟,使相声成为了一个专业,成为了一个事业,那是从朱绍文这儿开始的,所以人们都以朱绍文算相声界的第一代。因为以前说相声都没有师徒,都没有成为事业,都是随意的。所以从朱绍文这儿开始,成为了相声第一代。
因此,到现在都认为祖师爷应该算是朱绍文,朱绍文就从此就在这个相声界立了口碑。那么对口相声也是从朱绍文这儿开始,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所以我们说,天桥八大怪,第一怪就是朱绍文。
单口相声“穷不怕”朱少文
最初天桥有八大怪,这是在光绪年间。后来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又出了八大怪,到民国时候,还有八大怪,这一共是二十四怪。当然有的人说,这个也是算一怪,那个也是算一怪。我们说天桥艺人哪个是怪都可以,天桥怪太多了。您比如说天桥还有一个云里飞,这是老云里飞,在天桥三角市场演出。他是经常唱一些小戏,二黄,他也算一怪。
他怎么怪,他唱的时候没有行头,穷啊。怎么办呢,就弄个破大褂,染巴染巴,这就是戏装了,然后烟卷盒弄吧弄吧,这就是盔头了,戴在头上。然后就是演出,唱一段二黄。然后呢,边唱二黄边甩包袱,逗大家哈哈一笑。他最初也是说评书开始,也不是演二黄,说评书说《西游记》,然后学孙悟空翻跟头,一下能翻好几个跟头。后来他就把这个东西运用在这个唱二黄上,在天桥三角市场这儿打个地摊,也边演边说边翻跟头,所以人们都管他叫云里飞。云里飞,是在这儿出名的。
云里飞不但唱得好,说得好,表演得也好。因此,人们逛三角市场的时候,都要去云里飞这地儿看一看。由于他的存在,三角市场卖吃的也非常多,也非常地叫座。像豆汁薛,卖豆汁的。这北京人爱喝豆汁,这卖豆汁的,他们最火,因为人们一边坐那儿喝着豆汁,一边听云里飞说故事,讲笑话。豆汁薛的豆汁在天桥算有名的,人们不单要喝豆汁,尤其还爱吃那咸菜。现在有人说,咱买点八宝菜,买点好菜吧,那不叫喝豆汁,喝豆汁切的那菜必须是水疙瘩,那水疙瘩得要切的一片一片,能照见人,那么薄,然后切成丝,您坐那儿喝豆汁。
喝豆汁,第一便宜,第二好喝,第三咸菜不要钱,您随便吃。有些穷人就带一些贴饼子和窝窝头,怎么办呢,到那儿吃饭去。先叫一碗豆汁,然后加一碗咸菜,就窝头或贴饼子吃。因为咸菜不要钱,所以老夹那咸菜,一边夹一边说,今儿我豁出去了,又夹了一点。刚吃完,咬了两口窝头,咸菜没了,又加,我豁出去了,这一碗豆汁他能吃一斤咸菜。卖咸菜的、卖豆汁的也傻了眼了,您老这么吃我们受得了吗,您豁出去了,我们可豁不了。所以后来再喝豆汁,就一小碟咸菜,您够不够就是它了。您假如再不够,您花钱买。所以那时候卖豆汁的都是这个样。
豆汁薛为什么生意那么好呢,就是因为旁边有云里飞,在那儿表演。您看这多滋润,又喝了豆汁,又看表演,看表演不花钱,吃咸菜您白吃,谁不乐意。所以说,云里飞在天桥特别的火,把周围的生意也给带动起来了。当然,后来,第二代、第三代的云里飞仍然很火。我跟您说一个,我们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是从这儿出来的,那侯宝林怎么会从这儿出的名呢,我下次接着给您谈。今天我们就说这些。
天咱们说第三回,叫天桥八大怪,他的绝活人人都喜爱。我们上次说到第一拨的八大怪说的是“穷不怕”,他住在哪儿呢,住在地安门外毡子坊。我说的大红罗厂,那是云里飞住的地方,咱们把它更正一下。我们第一怪说的是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是怎么把这个相声给弄起来的,怎么形成了一个行业,我都给您简略地叙述了一番,这是第一拨八大怪的第一怪。
第二怪是谁呢,就是擅演暗春的醋溺膏,也叫处妙高,这个人擅演暗春。什么叫春,春就是相声,相声就有一句话叫万象归春,春就是说的意思。单春就是一个人说,双春就是两个人说,暗春实质上就是口技,这个口技打很早的年代就有了,兴盛的时候在宋代。怎么叫一个暗春呢,这里边有一个暗字,就是过去演出的时候都有布围子,演出在这布围子里边,您在布围子外边听,一会儿学鸟叫,学狗叫,学猪叫,学人说话呀,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小孩,家里边怎么吵架,都能给您表演出来。实质上就是我说的口技。
在过去,它叫做暗春,也应该归到咱们这个相声里边来。这个处妙高他就喜欢这种艺术,因此在天桥,也弄个布围子,在里边表演口技。他不单表演口技,有的时候还能唱段小曲,嗓子好,行话叫夯头儿正。他能唱《孟姜女》《五更调》《孙武牧羊》,这些个曲子到他嘴里头,那唱得是又入味又好听。
除了这个,他很聪明,还能自编一些笑话,逗得大家哈哈一笑。在天桥,人们看到他是多才多艺,因此也认为他是一怪,叫做处妙高。这是我们天桥第一拨的第二怪。
第三怪是谁呢,应该数说单春的韩麻子。这个人长得好,四方脸,小眼睛,大嘴叉儿,前额凸出来,当地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鸭广梨。他是怎么表演法呢,他每天提着一个画眉鸟的笼子,遛鸟的笼子,到天桥,看哪儿有地方,把这笼子往地下一戳,然后就演出。
他的演出也有绝活,擅说单口相声,单春,韩麻子。您听单口相声,最爱听的那时候是谁呀,大家都知道刘宝瑞,刘宝瑞说相声,单口相声说得好,是不是。《乾隆私访》,然后《珍珠翡翠白玉汤》,《三进士》,这恐怕您都听过。到现在我们爱听单春的,大家在电视上也知道,方清平,方清平现在说单口说得最火。不管是网上,电视上,还有剧场里,您都能见到他。方清平是李金斗的徒弟。当然,跟我的关系也不错,要按辈分来说,还得叫我爷爷呢。
方清平这人很聪明,不单能说单口,还能编、创作。他创作了很多有名的电视剧、相声。您看他说的单口,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编的,所以他是有才之人,在当今说单口相声里边应该算方清平了。
我说的这韩麻子呢,那是天桥八大怪,他也是说单口的。您看他说的《三进士》说得就特别的好,我特别爱听,把那个老太太学的,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把这《三进士》,说得活灵活现。咱们北京呢,在男女结婚的时候,讲究先要送点礼去,给这女方。送什么呢,有一个男方就送只鹅。旁边有一个人是进士,一看,说您这个棉花不错,把这大白鹅给看成是棉花了。这老太太一听什么棉花,你这跟谁说话呢!
进士到跟前一摸,这不是猪油吗,给看成猪油了。第三位进士往前一摸,摸着这个鹅的脖子,一瞧挺长,您这不是藕吗,白藕吗,他给说成白藕了!到那个脖子头儿那么一弯,这鹅这么一叫,噢,您买的是喇嘛呀!您看看。这《三进士》,当然我不是相声演员,我说不好。就是到韩麻子的这个嘴里边,把这《三进士》说得活灵活现。
这韩麻子,有点骨气,鸟笼子往那儿一戳,这么一圆粘子,大家伙还都爱听他的相声。但是,好骂人,骂军阀,骂地痞,骂流氓,这都是应该骂的。但是他有时候骂观众,这就不对了。
他就说什么,小姐住在象牙床,什么象牙床,象牙床的周围都是猪骨头、狗骨头、羊骨头、烂骨头,只有中间那块才是象牙。大家伙一听哈哈一笑,一鼓掌,琢磨出这滋味来,这不是骂观众吗,他把观众比作是猪骨头、羊骨头、牛骨头、烂骨头,只有他在中间是象牙。所以人家说,韩麻子擅于骂人。演完了以后,啪一叉腰,各位怎么样,您就得往地下扔钱。所以后来出了一个歇后语,叫韩麻子叉腰——要钱了。这就是当时第一拨八大怪里边第三个人,就是擅说单春的韩麻子。
玩杂耍的韩麻子
那么第四个,这个艺人是谁呢,他怎么怪呢,我给您说说。第四个怪人他就是敲盆唱曲的盆秃子,长的也是三角眼,脑袋没头发,叫盆秃子,据说是从河北吴桥来的。这个人他是敲盆,手拿一个瓦盆,用两根筋来敲,可长可短,一边敲一边唱小调,一边唱着太平歌词。小调唱得特别好,好听,都是当时流行北京的时调。其中有这么一段:“正个月里嫦娥妹妹正啊月正,我带着小妹妹去逛华灯。”唱完了以后,大家这掌声如雷,都爱给他鼓掌,因为什么,唱的实在是好,这盆也敲得好。
在古代秦朝的时候不讲究缶吗,这比那缶要强多了,他能敲出哆唻咪发索拉西,特别让人爱听。敲上这盆,再唱上这曲,大家认为是一怪,在天桥找不着第二个人来,所以他是天桥第一拨的第四怪。
还有一个怪,就是一个练杠子的。练杠的必须得体格好,四肢健全,跌打滚爬都得行。但是这个练杠子的是个残疾人,姓田,人称外号田瘸子,走道一跛一跛的,根本不像练武术的,练把式的。他能够练,而且还能给您练出花样来。您别看他腿瘸,这杠子啪一上去,两个指头钉着,他能拿起大顶来,这可悬,谁能练到这个份上,那可不简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他练的玩意都有名堂,像什么寒鸦戏水,燕子翻身,等等很多。还有什么白猿偷桃,刘伶醉酒,黄香卧席,每一个玩意都非常突出,都能够在杠子上表现出来。
您别看他腿瘸,能在杠子上来个卧鱼,前翻完了后翻,每一个都有名堂,这个名堂都是田瘸子他自己起的名。所以在当时来说,瘸子能够把杠子练得这么好,他算头一份了,独树一帜了,引人注目。因此您在天桥一打听说田瘸子,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这是天桥的一怪,这是第五怪。
第六怪是,是说相声的孙丑子。老人知道八大怪的,您跟他打听孙丑子,都知道,也叫丑孙子。
他怎么表演呢,先是暗春,然后再给您表演。怎么暗春,怎么表演呢,他表演有个题目,叫做《出殡》,就是死了人了,出殡。他先到这个帐子里边去,去学这个出殡这个声音,一会老太太哭了,一会小孩哭了,一会和尚念经了,全有,您在外边一听,就真跟那个死人出殡那个过程一个样。然后待会他从这个布围子里边出来,出来的时候就变了样,穿上孝袍子,戴着孝帽子,打着幡,表演的非常奇特。
然后,他又接着给您说笑话,再进行表演。所以在这儿出了名了。我们今天看这个化妆的相声,可能就是从他这儿演变来的。因为再穿上孝袍子演这个相声,没有第二家,可以说是化了妆的相声。他这个说相声为什么突出,人家都在这个难过的时候要表演这个节目挺好,而大年初一到十五,人们都是欢天喜地过年的时候,他表演这个节目,跟人老唱反调,所以就特别引人注目,特别注意他。因此,他从这儿红起来了,都知道一提孙丑子,那个丑孙子,演的出殡绝了。
所以说后来的化妆相声受他的影响。他收有一个徒弟,叫大恩子。大恩子这个人也很有才华,后来都叫相声恩子,那么他表演比孙丑子更绝一招。所以这个爷俩儿,师徒爷俩儿,在天桥当时算出了名的。
还有一怪,这怪也绝了。绝到哪点,他叫吹鼻瓮子、打麻铁壶的,没名。都知道吹鼻瓮子、打麻铁壶。什么叫吹鼻瓮子,弄两根主管插在鼻子里边,然后从鼻子这儿出音,来唱小曲,来唱戏。像什么《大灯变》《六国封相》,这样的戏他都能够吹出全套的来,您看绝不绝,那非常绝。还有他弄一个破铁壶,不知道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来敲这个壶底,有的时候从中间敲,然后敲哒两边;有的时候从周围敲,敲哒中间,给您敲出这个音响来,富有音乐的色彩,所以说叫打铁壶。他能够打铁壶打出玩意来,您说是绝不绝,怪不怪呢,非常的绝,非常的怪。这是在当时天桥第一拨八大怪里边,也可以说算是有名的了。
再有,在第一拨里边最后一怪,那就是有名的砸石头的,他姓常,人家管他都叫常傻子。他擅于用手砸石头,石头到他手里边,一块长石头,他攥着,这只手下去,用这个指头啪这么一使劲,石头就两半了,您说他这得多大劲。他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内练丹田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说哪个行当都不是一日之功,您得下功夫,我就是这么练的。每到这个三九天,天特别寒冷的时候,我就在院子里头拿着石头来回练。到夏天的时候,汗哗哗往下流,您不能歇着,你也得去练。所以,还得要练他的气功,这个砸石头完全凭的是一股精气神儿。他又说,除了这以外,我还吃什么,吃大力丸,这大力丸特别好,能增长人的干劲。练完了以后,他从后边小铁盒拿出一个药丸,他说这叫白骨增力丸,你要吃了我这个,这个劲头就来了,一方面练,一方面吃,您就能吃好了。他虽然这么说,他这人死的也比较早,您别看他有劲练气功,好吸这个大烟,也就是今天说的海洛因,有这个毛病,所以最后惨死在街道。因为吸大烟,后来没钱了,得了病了,治不了了,死了。这就是第一拨的天桥八大怪,怪在哪点,您再琢磨琢磨去。
辛亥年间又出了个八大怪,哪八大怪呢?这拨八大怪也可以说是在技艺方面无与伦比,那真是叫绝了。我们先说第一个人,他是谁呢,就是说《西游记》的白庆林,他的绰号就是老云里飞。这个人是梨园出身,唱戏的,曾搭四喜幡。在哪儿演出过,三庆园,那就是在珠市口以南了,三庆园,大栅栏。
他是演武丑的,擅演《三岔口》,他扮演刘立华,尤其是摸黑那场,那真是绝。武功好,底子好。后来三庆园一把火烧了,没饭辙了,那怎么办呢,他就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叫做白宝山,一个叫做白宝亭,带着这两个儿子就来到了天桥,撂地卖艺。没别的,他就会唱京戏,所以他们就唱起了滑稽的二黄。在唱的当中,加进点包袱,就是加进点笑料,一边唱一边加笑料,逗得大家哈哈一笑,可以说是歪唱京剧。
像《杨小武三盗九龙碑》,他们就拿这出戏来做引子,从里边插科打诨,撒泼卖相。所以当时都喜欢听。那个时候是在天桥有个三角市场,我经常去,因为离我们家很近。我们家住在天桥西市场西街,往南走就是公平廷市场,稍微一拐弯就是三角市场。那从我们西市场西街斜过去,也能到了三角市场。在三角市场,这儿演出也很叫座。当时他是平地抠饼,四周围有板凳,上边有棚子搭着,在底下演唱。
后来,老云里飞老了,怎么办呢,就改说评书,说什么评书呢,就叫《西游记》《西游记》在咱们中国民间来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现在我们也没少看,在电视上,在网络中,经常看到《西游记》的演出,尤其是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那叫绝了。就是境外,特别是日本,也把我们《西游记》搞成动漫来销售。所以《西游记》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人人爱听,人人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的这个故事。
天桥八大怪“云里飞”的滑稽戏
当时白庆林,老云里飞,觉得年纪比较大了,就开始说起了评书《西游记》,说得特别好。而且特别说到孙悟空翻跟头时候,他就真在地上翻几个跟头。因为他是学武丑的,所以必须得要练跟头。这个时候他就在说《西游记》的时候,就把那翻跟头就用上,一到这儿,大家伙就特别爱看,而且掌声特别的响亮,给他鼓掌,给他叫好。因为他这翻跟头本来是云里翻,演完了以后就叫他云里飞,所以绰号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而且他爱骂人,一骂人骂什么呢,臭妹妹儿的,老爱说臭妹妹儿。还有歇后语,飞机上抖空竹,臭妹妹儿的,腿上绑大锣,臭妹妹儿的,他妈走哪儿响哪儿。他老爱骂人就爱骂臭妹妹儿。谁一听臭妹妹儿的,就想起了老云里飞。这就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怪,也就是说演滑稽,说《西游记》的白庆林,老云里飞。
能称为怪者,那不是一般的闲人,确实得有绝招,确实得让人看出他怪在哪儿来。第二个怪,应该算作是花狗熊。这个花狗熊呢,也称为是花狗怂。酒壮怂人胆,哪个怂,上面一个从字,底下一个心字。
花狗熊这个人挺怪,怪在哪点,他在表演的时候,用那锅烟子把那个脸上也抹黑了,用那个白沫子把这眼睛勾上白圈,然后后边再戴上一个小辫儿。大家一看,真跟这个狗熊似的,因为他长得肚子大,一走拽啦拽啦的,所以都管他叫花狗熊。因为他的扮相,就花在这点。他不会写字,没什么文化,每每撂地演出的时候,在地下用白沙子写上一个字,这个字上边是一个血液的血,流血的血,左边是一个骨头的骨,右边是一个流水的水,血骨水凑成一个字,他管它叫怂,也叫熊。所以大家伙一看花狗熊,他不会写那熊字,就写了这么一个字。
然后进行表演,也是把竹管插到鼻子里,能吹出成套的戏曲来。像什么《大宫变》,他都能吹出来。所以当时认为他这是一绝。他在演出的时候,不单他一个人,他的老婆,跟他配合着演出。演什么呢,有时候也唱小曲,像《王小赶脚》,还有《大闹高粱地》。当然,我们现在演出,您必须得释放正能量,那个时候演出,甭说他,就说相声的,您到天桥去,有些东西不让您看。特别是妇女小孩,您到相声场子一看,那相声演员就说了,您看别的去吧,我们这嘴里净撒。那就是净说骂人的话,您听了不入耳,对小孩教育不利。所以那个时候妇女小孩逛天桥,这相声艺人都不欢迎,纷纷地往外轰,就是因为他们说的东西有些低级趣味,唱一些小曲也是如此。
你比如说花狗熊他当时唱的就有低级的东西,像《大闹高粱地》,你别看它低级,迎合一些小市民呢,还都愿意看。什么七月里,七月骑,骑着那毛驴我串亲戚。我说大娘哎,走到那半道里,遇见个当兵的。当兵的他可不是好东西。我说大娘哎,就是这个味的。当然往下唱那就更不能入耳了。可是怎么样,大伙儿爱听,他就凭着这个来赚钱。这就是有名的,在天桥叫做花狗熊,也叫花狗怂。这老天桥的人,八九十岁的人,恐怕一提他的名字都知道,说是那是一怪呀。这是天桥的第二个怪人。
再有一个是谁呢,是百鸟张。这人姓张,名昆山,有能耐。刚才我们说了,学的是口技,在过去叫做暗春。他这个嘴里边能学出各种各样的鸟,什么画眉、佃壳、百灵,他都能学。百鸟张,所以他起了一个名字,百鸟朝凤。早晨起来在树林子里边,各种的鸟互相的来对唱,他都能跟你表演出来。
您别见其人,您就这么闭着眼,咂摸着滋味听,惟妙惟肖,可以说是以假乱真。还有像他学什么《五子闹学》《家鹊闹林》,这都是他的绝活。所以在那个时代,辛亥革命时一提,说谁口技学得好,百鸟张,张昆山。
有一个人人乐也学口技,过了十几年以后,比人人乐还好,那就是张昆山。这个口技不容易,因为什么,要从嘴里边,不搁任何东西,能够学出来各种各样鸟的叫唤,人的说话,大人、小孩哭闹能都表现出来,而且表现的逼真,确实不容易。
我知道咱们后来有一位,叫汤金成,在北京曲艺团,他就是个口技演员,他眼睛不好,所以人家管他叫做汤瞎子。到现在我们这个曲艺界的人,没有不知道汤瞎子的。这个人可以说是德艺双馨,德也非常好,艺也非常高,他的口技可以说是绝了。绝在哪点,嘴里不搁任何东西,不像有的人还放个小葱片,里边帮着你说又唱,他没有,完全是凭嘴。
你比如学那蛐蛐叫,学的像极了。有时候还学摁钢琴,钢琴声,钢琴声完了待会有蛐蛐,他就说了,呦,这蛐蛐怎么着,也会弹钢琴,怎么跑到钢琴这儿来了,逗大家伙哈哈一笑。然后说,您要逗蛐蛐,您别买蛐蛐,您把我叫去就行了,我这蛐蛐大,多棒的蛐蛐我都给能它掐死。那是能掐死,他是人哪!但是怎么样,我这蛐蛐吃得多,一顿饭得吃四个馒头,那谁养得起。所以他就拿这个抖包袱,都爱看汤金成的这个,汤瞎子的这个口技。
有一次,新凤霞演评戏,这个评戏叫《牢房产子》,新凤霞唱这评戏都知道,是新派的领军人物,唱得特别好,解放以后唱的《刘巧儿》家喻户晓,现在您要在电视上,有时候还能播出她这个唱的《刘巧儿》,还有唱的这个《张五可》,也就是《花为媒》,唱得就最好。这一天她正好演《牢房产子》,这出戏老人都听过:怀抱着小娇儿,跪在了第六平,好似那钢刀插在了我的心。唱到这儿,大家伙都掉眼泪。(www.xing528.com)
她在牢房里边产下子,又怕这孩子哭,所以开始唱,孩子得哭,当时没有音响,新凤霞就想起了谁,汤瞎子来,因为汤瞎子口技特别好,学小孩哭那是一绝。有一天把汤瞎子请来了,说您在幕后站着,您看到有人一摆手您就哭,就学小孩哭。我前面一边唱,就捂着这孩子的头,就别让他哭。您那儿一哭,这出戏咱们就算配合的圆满完成了。汤瞎子说好吧,没关系,我给你帮忙,咱们俩没说的。汤瞎子就来了,在剧场的边上,边幕那儿等着。
因为汤瞎子不单眼瞎,耳朵有时候听不见,耳朵也不好使。那怎么办,后台的这个有专人打手势,一给汤瞎子打手势,汤瞎子就开始哭。然后一停止,他就不哭了,这出戏就能够唱得就非常好了,恰到其分。好吧,就这么着。新凤霞刚唱到好像那万把钢刀插在了我的心,这时候孩子开始就哭,一给手势汤金成就哭起来。
一边唱一边哭,该不哭的时候这孩子还哭,哭起没完了,汤瞎子也没看见人家给他打手势,所以他那儿老哭。底下观众一瞧说,新凤霞这出戏可真不错,这个小孩哭的可真像。但是怎么没接没完了,怎么老哭啊!这时候新凤霞着急了,后边这个人,负责人呢,赶紧就跑到汤瞎子跟前了,汤瞎子那儿还哭呢。说您别哭了,前面的戏都快完了,您这哭起没完了。在这个时候怎么能够给台阶下,汤瞎子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一边走一边哭,观众一瞧是汤瞎子表演的口技,这掌声如雷,那学的是真像。新凤霞这时候给一个包袱,说这个汤老爷子等着吃奶呢,所以没有奶,他那直哭,您下去吃奶去吧,这样把汤瞎子给请下了台。
这就说明了什么,这口技必须得学的特别的像,要以假乱真。所以当时来说,百鸟张,张昆山演的就特别的好。这就是第三个怪人,百鸟张。
第四个怪人是谁呢,他不是在艺术上怪,他的活叫绝活,没有第二个人。直到今天,我们偶尔有时候在电视上能看到有一些绝活,但是怎么,在生活当中这种人比较少。他是谁,就是耍活蛤蟆的,能叫蛤蟆教书的这样一个老头。这老头六十多岁,长木脸,白胡子,穿着大褂,脚底下踩着一双撒鞋,兜里头揣着袜段。到天桥以后,画一圆圈,拿出本来,一个方本,往那儿一放。
表演什么呢,蛤蟆教书,这怎么叫蛤蟆教书,可没见过,您是没见过。从兜里头掏出一个罐儿,打开罐儿以后,一个大的活蛤蟆。然后又掏出一个罐儿来,八个小活蛤蟆。在掏出之前,这老头就说了,大蛤蟆说了,你们该上课了,该念书了,别老闹着玩儿了,从另一罐儿掏出这个八个小活蛤蟆。蹦哒蹦哒都蹦到地上,说听老师给你们上课。这时候这大蛤蟆就呱呱,这八个小蛤蟆就跟着呱呱呱,您瞧,这就叫蛤蟆教书。
教完了以后,老者又把大蛤蟆塞到罐儿里,八个小蛤蟆塞到另一个罐儿里,您说这活绝不绝,这不是一怪吗。还从罐儿里,有时候掏出,倒在这个小板上什么,蚂蚁,黑蚂蚁和黄蚂蚁。这老者拿出点小米往地下一撒,您看这蚂蚁本来是很乱的,分不清,结果黑蚂蚁归到一队,黄蚂蚁归到一队,分得清了,泾渭分明,分得特别清楚,这也是一绝,这都是这老头的绝活。演完了以后,大家纷纷掏钱。他虽然不是艺术,但是他是一怪。您在天桥,只有到这儿看他的,到别处您还看不到。
天桥还有一怪,也是不在艺术上,在绝活上。有一个人叫是耍金钟,卖艺的,耍金卖艺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大家不知道,只知道他在天桥有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摆着几张画,这几张画特别的奇怪,要不就是长身子,要不就是缺脑袋,有动物,摆个马,要不没有马尾巴,要不没有马腿,都是这样的画。然后怎么样,拿出一个圆筒,铜色的圆筒,圆筒前边蒙着一层就像这个沙玻璃似的,然后他就唱起来,谁都来瞧来看,看看怎么样,马跑了,人疯了,特别的美,都到我这儿来吧,都到我这儿来。这些人就来了,觉得他这玩意新鲜,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您说您就往我这筒里看,您看这人活不活,这人就掏钱,掏完钱,给他钱就往那个筒里头看,一看怎么样,他就来上下晃悠,来回摆动,这个人就活了,这个马就跑了,这个真奇怪。他就运用这个光的原理,把这个玩意给造出来了。一边唱着一边说:大美人真漂亮,带卷的头发花衣裳,两只大眼水汪汪,嫩白的大腿细又长,你要不看看冤得慌。唱完了以后,大家觉得特有意思,不但看筒给钱,还额外掏给他钱。这个就是耍金钟的,现在你是看不到了,它这原理不知道怎么来的,咱们也摸不清,到现在还没有第二个人能演他这玩意。这是第五个怪人。
第六个怪人是谁呢,就是耍中幡的王小辫。王小辫这人个子不高,很矮,一身的腱子肉,特别的健壮,后边梳一个小辫儿,所以都管他叫王小辫。王小辫在天桥有块地,耍中幡。我们现在还有,咱们天桥文化节傅文刚他们,这是咱们天桥的老绝活,就演这中幡。中幡也叫大直式,过去在庙前算一杆旗。中幡有高的,十米三四,中幡也有中巴个儿的,九米多,也有小中幡,六米多,也就是大布,这是从满族过来的东西。
过去满人拿着中幡打猎的时候他是领先的,然后往地上一戳,这两边的这个军队就围绕着中幡就圈起来了,叫围场,所以中幡打早就有,这是庙会里的一档子,一档子会。所以那个时候凡是走庙会的,都有耍中幡这一个行当。
王小辫就拿它来卖艺,挣钱吃饭,在天桥就耍中幡。他的徒弟们是谁呢,就是宝占林,宝三,挨着他的场子不远,摔跤的。现在我们天桥这个中幡团就叫宝三中幡,是从宝三那儿继承下来。宝三耍中幡耍得好,他就是跟王小辫学的。王小辫这人会耍中幡,但是刚口差一点,就是说什么,说话差。您这个在天桥演出,撂地演出,您不会。
那么宝三那边摔完跤以后就到王小辫这来,跟师父一块耍中幡。后来王小辫不在了,就宝三在他这个场子里边,除了摔跤以外,也练中幡。这中幡可以说是特别的高,有八九米长,上面有四方的格子,格子上面有小旗,周围有铃铛,然后有帆布上写着以武会友,横批写着宝三,一端起来哗啦哗啦乱响。这个这么大的分量,要在手里边、胳膊上、身上耍出花样来,那可不简单,而且都有名堂。把这中幡一举起来,一只手,这就叫霸王举鼎,然后这幡在身上转个个儿,叫苏秦背剑,中幡再两个斗来回跑,叫左右盘肘。然后中幡能到嘴唇这儿,鼻子上,这叫鼻建。最后这中幡能在尾巴骨这儿能够落下,叫大老虎撅尾。
耍中幡的王小辫儿
所以每练一招都有个名堂,当啷啷中幡一响,这逛天桥的人一听这响声,宝三练中幡了,就都围过来了,人就多了起来。练完以后,地下敛钱也多了。所以这中幡这个玩意特别的受老百姓的欢迎。像咱们天桥民俗文化节,在演节目之前,先给大家表演中幡,是最吸引观众的。宝三去世以后,就由宝三的徒弟傅文路来表演。傅文路后来身体不行了,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把儿子傅文刚叫到跟前,说儿子,你得把咱们这绝活得沿传下去,要继承下去,这是咱们民族的魂,咱们要不演,可就绝了。傅文刚当时就说,爸爸您放心,不管是怎么着,我也把这绝活学到手,传承下去。傅文刚现在是咱们这中幡团的团长,又培养了新的一代人,他可以说没有辜负老爷子说的那些话,现在又继续把中幡这门绝技发扬起来了。这是第六怪,王小辫。
那么第七怪是谁呢,是练铁锤的一个和尚。这个和尚手中拿两个大铁锤,怎么练呢,就往身上来砸,前后左右,然后翻一跟头起来再砸,然后一个卧鱼也能砸,可以说,活绝了。那么大铁锤,往身上砸,谁受得了,他就能用这个铁锤往身上砸,能砸出花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
人家说了,您这是和尚,您怎么不到庙里念经去,没事在天桥玩这个,有他的道理。他卖什么,他是卖膏药和丸药的,练铁锤是假的,卖膏药和卖丸药是真的。他说我这个劲头怎么起来的,就是吃大力丸吃起来的,饿了我这儿也有丸药,什么切糕丸,您吃了我的切糕丸您就不饿了。所以当时,大家伙觉得这和尚真好玩,通过练铁锤来卖膏药,这也算作是天桥一怪。第七个就是练铁锤的志真和尚,老天桥人恐怕也会都知道的。
第八个是谁呢,老人也都知道,就是顶这个宝塔碗的。谁呢?程少和。他不单练这个碗,宝塔碗,他还练这个耍狗熊,所以大家也叫做他狗熊程。他姓程,是吴桥的人,后来留在北京,曾经在东岳庙演出过,在东城住过。后来,就流落到天桥,在天桥表演这碗有大有小,码成个塔型,然后他用脑袋顶着,顶着这碗以后,在板凳上练功夫,然后这个腿抬起来,单手扶着这个板凳,这碗还掉不下来,在这上面来回练各种各样的花样,所以都管他叫做顶宝塔碗的穷小子。
另外他有一个狗熊,狗熊要练的时候,他周围用木头棍给插起来,让观众在这木头棍外边来看。因为什么,怕这狗熊咬着观众。这狗熊也特别怪,能够在这个圈里边围着观众绕一圈,而且能够耍叉,能够耍碗,能够翻跟头,花样也特别多。练这个,大家一看,比动物园那那狗熊还灵。在天桥有动物出现,大家自然爱看。程芙蓉他有一个儿子叫程小林,刚刚十岁左右,也在台上表演,跟这狗熊练摔跤,俩人在一起,狗熊跟人在一起练摔跤。摔着摔着就要把狗熊给摔倒了,狗熊不服气,你看,又起来抓住程小林,又来练。然后程小林倒了,狗熊就坐在程小林的身上不起来,半天也不起来。才起来,狗熊拿着小布袋,然后跟观众要钱。程小林说了,说我这狗熊脾气特别犟,它不服输,我要是不认输,它跟我没结没完,所以我只能我们俩第二拨摔倒,我倒了,它坐在我身上,它才服了气。您看这狗熊精不精。所以这就是程芙蓉在天桥很有名,狗熊程。
天桥八大怪狗熊程
后来程芙蓉去世以后,吴桥又来了他们程家的人,叫程门林,也是练这一招活,另外还加上皮桶接球,他脑袋有一个皮兜子,这兜子有时候放在前边,有时候放在脑袋后面,把球扔到一丈多高以后,然后他用这脑袋来接球。有时候这球落在这个布袋里面,在前面,有时候在后面,这是一绝。
再有还有打镲,打那个大镲,这镲扔出去以后,有六七尺,然后回来拿这镲一接,就落在这上,这也是一绝,一般接不住就掉地下了。接着以后,他接着打,通过这镲打出花样来,在天桥是没有的,所以,也是一怪。这就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天桥八大怪。
民国以后,在天桥又出现了八位怪人。哪八位呢,在艺术上可以说是怪才。第一个是谁呢,就是唱滑稽二黄的小云里飞。原来我说过,第二拨八大怪中有老云里飞白庆林,他的儿子叫做白宝山,继承了他爸爸这个传统,也是唱二黄。在唱的当中,抓哏取乐,逗大家哈哈一笑,所以在这个天桥市场很有名。
他叫小云里飞,白宝山,也是唱二黄。那么周围还有几个人跟着他一块唱。小云里飞他在唱的时候,穷啊,没钱,买不起戏衣,所以就弄点那面口袋,染巴染巴,红的绿的,铰开口一套,这就是戏衣,您说怪不怪。买不起盔头怎么办,当时那个时候那烟卷,像大前门、哈达门,这些烟卷盒他给怎么样,都穿起来,然后戴在脑袋上,又有翅又有帽子,这个就是盔头。用烟卷盒卷的。然后他再唱一些二黄的戏,旁边呢,再有些人捧他。
那时候有一个丑角是谁呢,是侯宝林。侯宝林在这个场子里边可以说是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都能够演,是这场子里边的半壁江山,谁也比不了。没有侯大师,这场子就算完了。
侯宝林走了以后,天桥有一个人叫小疯子,这个人我见过,也是插科打诨,在这场子里边,又出洋相又唱戏,脸上还抹着白粉子,穿着大褂,把这领子弯下去,没领子,一边演一边逗,逗笑。所以,在这场子里边演戏,小云里飞都得指着他。
一到要钱的时候他就出怪样,演完了以后往东边一站,然后他这舌头能撇到鼻子,往西边一站,他这耳朵轮能转到耳朵眼里边去,能转到耳朵眼。往里边这么一站,他这五官能错位,能哆嗦起来,他就这么绝,逗得观众哈哈一笑,然后纷纷掏钱。这就是小疯子。
小云里飞也会这手,因为干这行就必须得练这功夫。所以侯宝林说怎么成为艺术家的,那是饿出来的,您不挨饿,您学不了功夫。您只有挣了钱以后,您才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这一点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今天的艺术人才也应该是先吃苦。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儿有甜上甜呢。但是那个社会,不单吃苦,有时候地痞流氓警察伤兵还来给你捣乱。
什么叫伤兵,就是国民党兵打完仗以后,负伤的那些个战士,他们住在天坛。没事的时候就架个拐出来,不管有病没病都架着拐,到天桥,到哪儿看戏不花钱,看玩意不花钱。你一跟他要钱,他一拍胸脯,老子抗战八年,我还给你钱,他那苦还说不完呢。所以都怕伤兵,怕宪兵,怕巡警。有时候这巡警过来以后,一瞧你这场子挺火,伸手给钱。来了小云里飞这儿了,伸手要钱,小云里飞就说哎呀,我哪儿有钱哪,我是三没主义,没吃没喝没穿的。这警察一听,什么,你敢侮辱三民主义,我不是,我是三没主义,不,那也不行,你这是侮辱三民主义,罚你掏钱。就受尽这样的苦。
那么后来,白宝山的儿子是谁呢,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就是白全福,那是白宝山的儿子,是说相声的,曾经在天桥演出过。大云里飞,小云里飞,他叫飞不动,也在这场子里边插科打诨,边唱边逗。我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上天津劝业场看玩意去,经常看到他跟常宝亭、常老师一块搭档。所以,后来白全福自然是到了天津了,跟常宝亭搭档。他们经常演子母哏,腿子活,歪哏。常宝亭,那是我们相声界的传承人。那白全福就给他量活,所以二人表演相得益彰,表演得非常好。
白全福这个人可以说是德艺双馨,不单给常宝亭量过活,给罗荣寿,给马三立都量过活。所以他的夯头正,嗓音洪亮,脸上有活,所以都爱听他的相声。这就是唱滑稽二黄,小云里飞,当时在天桥三角市场演出。
在演出的时候没钱,买不起行头,用面口袋。那演出得有后台,后台还有布帐子,这布帐子竖着两条,横着一条,这是一些企业家捐献的。哪个企业家,叫康博清,是哪儿的,德寿堂您知道吧,现在您如果要走到西珠市口,您还能看到德寿堂。那个时候那帐上就写着康氏牛黄解毒丸,康氏牛黄清心丸,这就是他们这个药铺捐赠给这些个艺人的一些布帐。不单在云里飞这儿,在电车上,在其他的书茶馆,像什么德艺轩,二柳轩,王福茶馆,都有这些个帐篷,实质上就是一种广告。
德寿堂会做买卖,会做广告。你要上德寿堂去看,那就更叫绝的,门脸非常的好,里面有李时珍的像。而且,它在这个楼上还有一座钟,那个时候如果有钟,那就太方便了,因为那时候一些人买不起手表,所以走到他家门口都要看看大钟是几点几分了。还有在大中堂这儿还有一个小火车,有轨道,来回走过来走过去,吸引观众。
所以德寿堂会做广告,擅做广告,它的牛黄清心丸也是独一无二,吃的特别好。这是康氏,叫康博清这个人,专门研究这种药材,说怎么让老百姓少花钱,还能够吃到好药,能够吃到治病的药。康氏牛黄清心丸,所以广告不单做到了天桥,做到了北京,做到全国,甚至做到全世界,都知道康氏牛黄清心丸。这个药有疗效,价钱还不贵。当时侯宝林就说,我们,您看给的这布帐子,这是我们给它做的广告,这康氏可发了大财了。所以在小云里飞场子里边,大家都知道有这帐子,康氏牛黄清心丸。这就是我谈到民国以后八大怪,算作咱们是第一怪。
第二怪是谁呢,是大金牙,大金牙姓焦,叫焦金池,干什么的,拉洋片的。我在前面说过,天桥有个拉洋片的,在宫廷市场靠东边。
我们这一次把他补充一下,为什么叫他大金牙,因为他口腔里边镶着一颗金牙,所以绰号就叫拉洋片的大金牙,那时在北京差不多都知道有个大金牙。到天桥来以后就都想看看他的拉洋片。他的拉洋片与众不同,别人拉洋片光是看片,不说话,大金牙的拉洋片他是连拉带唱。这是他的独创,别人没有。
而且在唱的当中还甩包袱。他拉着那儿有一架子,架子上有鼓,有镲,有锣,他这么一拽这绳呢,叮当乱响。然后拽完了以后就开始唱,又有片,都是这个味的。当唱到最后,怎么样,一叽咕眼,耍个哏,逗大家伙一笑。所以说,大金牙的拉洋片那是无与伦比。
后来,他的徒弟叫罗霈霖,小金牙,唱的也是不简单,直到解放以后,仍然在天桥演出。大金牙有两个女儿,都是唱西河大鼓的,也是搞曲艺的。这是在这个后期就是第三拨八大怪里边,大金牙应该算作是一怪。
大金牙焦金池
那么第三怪是谁呢,我们说是大兵黄。这人姓黄,叫黄财贵,大兵黄,因为他当过兵,所以外号叫大兵黄。本名叫黄财贵,字志安。这是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他在天桥撂地,说改良相声。相声就相声得了,怎么叫改良?这一改良您就可以随便加包袱,随便现挂,说唱比较自由,所以给它叫改良单春,春就是说的意思,我上次讲了,实际上就是单口相声。
这个大兵黄可不简单,他过去是在张勋、马钰昆这军阀,部队当兵。他还参加过甲午战争,身上的武功也好。后来,张勋复辟失败,他生活也成了问题,就来到了天桥,在这个天元市场的紧西边,挨着说评书刘继友的对面,在那儿说单春。
他一边说,一边骂,所以很多人听相声都爱听他这一口骂。他骂什么呢,他有时候骂官僚,骂军阀,骂地痞,骂流氓,骂投机商人。凡是他看不公的,他都骂人家,他都骂人。总离不开这句他娘的,他娘的小舅子的,真他妈的畜生,这都是他的口头禅。
他在演出的时候,穿的特别稀奇古怪,戴着帽头,前面还有个红石头坠着这个帽子,然后穿着袍子、马褂,挎着一个葫芦。有时候手托着这葫芦,这葫芦里边是什么,是他要卖的糖,沙片糖。然后还拄着一拐棍,有时候外边还配一个黄马褂。总之这个打扮还是前清那个时候打扮,与众不同。您看他奇怪不奇怪。
到那儿以后,在场子里边有三个步骤。第一个,因为他是山东人,开场就说山东话,说开国民大会喽!他这么一喊,大家伙就都过去了,开国民大会,什么大会,实质上他是圆粘子,就是说笼络观众,让大家伙里看看他。他不说听相声喽,他就说开国民大会了。那么这时候大家伙就都围过来了,就看他要表演什么。
他原来在张勋这个军阀里边当过兵,他就喊一二三,齐步走,他就来回齐步走。然后向右看齐,向前看,就表演这个。这个时候大家都看他挺奇怪的,听他要说什么。待会他就开始第三步,就开始骂人了。他骂大街,首先像张宗昌,像曹锟,这些大军阀,他都骂。像这个张宗昌,这个大军阀不是个东西,娶三十三个姨太太。有一次大宴宾客,在宴宾客的时候,得要搞点娱乐活动。这时候他的一个小妾就来唱这个歌曲,然后弹琵琶。弹完了以后,这底下人一看,齐声喊好,鼓鼓掌,为了捧这个张宗昌,所以大家伙没有不鼓掌的。
鼓完了以后,这小妾说了一句话,我表演的不如我的公公好,就是说不如张宗昌他爸爸好。这一下弄的张宗昌下不来台了,我爸爸是什么,我爸爸成了吹破手了,我现在这么大角儿,这多没面子。其实这小妾是好意,就是说我表演的不好,你那公公表演的比我还好,她是捧他。张宗昌认为这样不对,你把我家的底给揭了,所以当时就恼了,拿出枪来就把这小妾给毙了,您说他多不是玩意。
大兵黄就揭出他这一段,骂他这人不怎么样。不单骂他,也骂曹锟。曹锟也是军阀头子了,当了这个总统以后,有一天他妈在轿上出来逛街,坐着轿,结果露了小脚。那个时候妇女都要缠足,最小的脚讲究三寸金莲。但是后来这个就不时兴了,这小脚的人看了以后就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人家就不喜欢了。可是这老太太出去呢,故意在轿子前面把这俩小脚露出来。曹锟觉得没面子,回来就跟他妈说,说老母亲,您再出去的时候,您把脚收回去,您别露出来,这不是给我下不来台吗。他妈一听心里不高兴,到了第二天,又出去了这老太太,坐着轿子又露出俩小脚,而且还伸的特别长,故意露。回来以后曹锟一看,怎么又露出来了,又跟他老母亲说,说您怎么又把脚露出来了。说孩子,你真不是东西,我怎么了,有那么句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露小脚怎么了,我露小脚你都觉得没面子,你还当大总统呢,你还为老百姓办事呢,你这人不行,你不是我儿子,当场就破口大骂这个曹锟。所以这个曹锟,这个军阀特别不是东西。
大兵黄
还有一次到澡堂子洗澡,他把那澡堂子里头给搓澡的给鸡奸了,您说他多不是玩意。后来,这个洗澡工让曹锟愣给提拔当了大官了,这不是胡来吗。
所以,大兵黄就把这事揭露出来,真他妈的,他娘的小舅子。他这么一揭露,这观众一听就鼓掌。因为什么,解气,替老百姓说话。他不但骂军阀,刚才我说了,像这个奸商他也骂,什么二锅头里边兑水,面里头给您掺沙子,这他都看着不公,他也进行揭露和讽刺。总而言之,他可以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
他老这样骂,上至军阀,下至一些奸商,还有一些什么,包括当时的什么巡警,他也骂。有一次巡警把他叫过来了,说你跟我们到巡警阁子去一趟,巡警阁子就是什么,按照今天的话就是派出所。他不怕,他说走就走,跟观众们说,你们在这儿等着,一会我就回来。把他带到巡警阁子,然后就说,这些个大官们都是你骂的吗,你应该骂吗?你这不是扰乱社会吗。大兵黄说我怎么不该骂,他们那些贪污的军官,你说不骂行吗。你这样骂就不对,甭说不对,就是你要是贪污,办坏事,我也照样骂。气得的这个长官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扯开嗓子就跟他嚷嚷。
大兵黄说了,你嗓门那么大干嘛呀,我见过,我打过洋人,打过日本人,他们炮筒子不比你这嗓子眼大,我都不怕,你这个,这么一小小的人物,我怕什么呀,我见过,然后说着把辫子辫梢往后一抖,想怎么着吧你们。
这些巡警们知道他武艺好,也知道他枪林弹雨出来,所以也不敢惹他,没办法,最后给放了。放了又回来场子,说大家包涵了,我这又回来了,咱们继续给大家说相声。但是说之前我先给您看看我这葫芦,我这葫芦里边可有宝贝,说着往外一倒,都是片儿砂糖,包好的片儿砂糖。说这是干什么用的,这个东西可管用了,过去我当兵的时候,夜间行走不能有声音,不能有咳嗽声,所以每个士兵都发给这么一块片儿砂糖。这个砂糖里边有这个清凉的药方,清凉的药在里边呢,您要是吃了以后,嘿,这凉气一疏下来,一点咳嗽腔都不带有的,特别痛快。
说完这以后,我劝各位也尝尝这个,这可是好东西,实质上怎么样,他是要卖这个砂糖。大家伙为了听他相声,给他捧场,都纷纷掏钱买这个砂糖吃。大兵黄不单骂人,而且卖砂糖,这在天桥当时是很有名的。我那时候还小,我听过他的相声,也见过他的人,长的稀奇古怪,确实他骂得淋漓痛快,老百姓特别喜欢他。因此,一些人都知道有个大兵黄。
我的一个朋友姓程,叫程善卿,曾经给他写过一首诗,这首诗是“行武出身大兵黄,流落天桥卖药糖,阅尽人间不平事,破口大骂鬼魅魉。”这就是天桥的一怪,大兵黄。
下面咱们再谈谈第四位怪人,后期八大怪里边第四位怪人,是谁呢?就是唱数来宝的曹麻子,一提起曹麻子也是远近皆知。曹麻子姓曹,叫曹德奎。这个人身材高大,长的一副猫脸,有麻子,所以都管他叫曹麻子。他是青云店的人,也就是说咱们北京的郊区。师父是姓李,叫黑泥鳅李。
他在天桥唱数来宝,他这个数来宝就是三个人合唱。他有两个徒弟,跟他配合着唱。手拿着合扇,这个合扇是什么呢,就是牛胯骨。我们这儿曾经请过一位孟老师孟新,他唱数来宝就拿这个牛胯骨,这个大家能够看得见。还有《茶馆》里边那个大傻杨,《茶馆》是老舍先生写的三幕剧,当中大傻杨就在一关这个幕布的时候,他来串场,就拿着牛胯骨来唱数来宝。
曹德奎,这个人所唱的数来宝,干净,利落,爱憎分明,大家特别爱听。而且有的时候,还敢于奚落统治者那些个压迫人民的事。你像有一个段子叫推翻满清。这些数来宝没人敢唱,而曹德奎敢唱:“金钱板打响响连声,不说如今表前清,专制时代人民苦,人民饿成了枯恶骨。”你看看,就这几句,就能看出他是同情老百姓,反对统治者。
这数来宝叫什么,怎么叫起数来宝来了,我把这事情给您详细地来说一说。这数来宝,有两种意思,就是说一唱就来财,来宝。还有呢,过去买卖家管摆的这些个东西,要卖的东西,叫来宝,所以数来宝就是想我卖的这东西能卖得越多,我越能发财,所以数来宝是这么来的。数来宝,这是穷人的玩意,所以它也叫流食,链子嘴,流口辙,顺口溜,总之这些个都叫数来宝。
数来宝以后呢叫快板,快板是由边区那边,八路军那边来的。因为行军的时候有些人就打板,就鼓励大家,鼓起劲来往前走,就唱一段快板,所以它不叫数来宝。后来数来宝就延续到现在,我们都叫快板了。快板,数来宝,作为一个艺人,要求要三快。哪三快,一个是眼睛要快,一个是脑子要快,一个是什么,嘴皮子要利落,要快,看见这个东西,看见一个人,您马上就能够给它唱出来,这可不简单。所以说,你作为一个数来宝的艺人,当时必须要讲究三快。
这个东西是乞丐艺术,是穷人的玩意,不是一般艺人能够愿意演出的,所以乞丐艺术就是要饭。有时候打着这个合扇,走到门口了,一到那儿,你家的大门朝南开,天天准有金银白,搬进来,黑色的皮帽头上戴,满堂的儿女笑开怀。这时候主人出来了,带着狗也出来了,狗就向他汪,他就又唱了:“它么叫小狗,你别咬,撕了我的破棉袄,夏天撕了还不怕,冬天撕了受不了。”你看,他这词马上就来了。
这是到了住家户,他就能编这个词。到了买卖家,他也能编,看见一家卖棺材的,想要跟这儿讨点钱,怎么办呢,就给人唱上一段:“那么打竹板,卖杂物,眼前来到了棺材铺,你老的棺材真正好,一头大来一头小,装着死人跑不了,是装着活人受不了。”呱叽呱叽呱。走走,没钱,没钱他跟那儿老呱叽,呱叽还没钱,待会来一帮,都跟他门口呱叽。老板说得了,给钱您走人吧,就靠这个来挣钱。
数来宝是怎么来的呢,他们都是谁呢,范丹,东汉时候的范丹,认为这是他们的鼻祖。范丹据说当时收十个徒弟,哪十个徒弟,叫做陶流繁花村,丁锅范高奇。陶流繁华村属于江南的,丁锅范高奇那是京北的,京北,江北的,一个是属于江南,一个是属于江北,所以他们要供这个范丹为他们的祖师爷。但是,他们也供谁呢,供朱洪武,朱元璋。说为什么供他呢,这里边有一段故事。1368年,朱洪武建立明朝,登基了,然后就想到,救我的那个两个人,我得把他们招进来。
这两个人是谁呢,这俩人是要饭的,朱洪武怎么老惦记他呢,这里面有事。朱洪武出身佃户,家里很穷,很早就出来了,到处要饭,在庙里边当那小和尚,伺候这些个大和尚、老和尚,干过这个。沿街乞讨要过饭,据说走到良乡了,这时候,犯病了,按今天说就是得感冒了,浑身发冷,出虚汗,就躺在了一个庙门口的边上。这个时候有俩要饭的,一看这怎么了,一摸这头,真烫,这俩人就给抬到庙门里边去了。抬到庙门里边去以后怎么办,就是咱们也没有药,就把他们要来的那个剩菜剩饭煮吧煮吧给他吃了,吃了以后,朱洪武出了满身大汗,人这感冒好了。
后来没想到朱洪武坐了天下了,朱洪武坐天下以后每天吃的是上等佳肴,鸡鸭鱼翅,都吃烦了,就想起来这俩要饭的,当时他病了,给他吃的东西,真叫香。可不是吗,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所以他这个时候因为老吃好的,他就想到当时这俩要饭的给他的吃的。怎么办呢,我必须要找着这俩人,这俩人还得给我做这个饭吃,我想吃。他就下了圣旨,寻找这俩要饭的,还真找着这俩要饭了,说你给我做的吃的什么,怎么做的那么香?这俩要饭的心里说,什么呀,那是折箩,那是我们要饭要来的,想吃这个没关系,那就做吧,然后让御膳房给做。这俩要饭的说怎么做,什么东西,就弄点这个破馊饭,破白菜帮子,烂豆腐,然后煮吧煮吧,煮得了一闻那味没法闻。但是怎么样,皇上要吃这个,就给端上去了。朱洪武一闻这味也不对,但当时吃的怎么那么香,干脆赏这个每位大臣也都跟我尝一尝这个东西。好,这些大臣们甭说吃,这一闻都要吐了,但是皇上让吃也得吃啊,而且还给这个饭起了个名字,非常好听,就叫“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后来编成了单口相声,刘宝瑞说得好,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后来朱洪武要让这俩要饭的说你们就在我这儿,跟我当官得了。这俩不愿意当官,说我们还是去要饭去吧,我们干那习惯了,这当官我们也没文化,受不了。朱洪武说那你们要饭怎么办呢,说行啊,怎么着,给弄了一个牛鞭子,这牛鞭子上边接上七个布疙瘩,称为叫七星掸,分成蓝、白、黄三种颜色,其中这蓝的,接蓝杠子这个鞭杆子最优越,说你们拿着这个,你们可以周游四方去要饭,这就等于尚方宝剑,你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得给你们钱,你们必须得要这样做,才能够把饭要出来。
这俩就走了。拿着这杆儿,好多要饭的就找他们,也等于加入这个团体,这个团体叫做杆儿上吃。这俩人就是杆儿上的,所以走哪儿吃哪儿。凡是拜杆儿的人,这些要饭的人都是杆儿上吃,他们就算穷家门了。当时穷家门分为苏家和李家两门,后来朱洪武应该也算一家,所以是穷家门有三家,那朱洪武算半家门户,所以也称寒酸门。
大家说了,数来宝怎么来的,按照传说就是这么来的,这仅仅是传说,你没法考证,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所以说是姑妄言之。
那么我们再说了,他用的这合扇,这合扇叫牛胯骨,后来有的人还用牛胯骨,有的人就不用了,就用这快板,五个小板两个大板。这牛胯骨就称为合扇,上面缀着红中球,配着这个绿布条。下边戳着这个龙尾,用红丝带来缀着,而且有铃铛,上六下七,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叫十三太保,所以叫耍骨头。
后来一直传到今天,使我们这数来宝成为了一门艺术。这数来宝后来言传有三个流派,哪三个流派,一个是高派,高派是谁呢,就是高凤山。一个是李派,是谁呢,就是天津的李润杰,快板书唱得好。还有一派是王派,就是王凤山。延续到后来,我们数来宝形成了三派。那两派我们不谈,我们谈谈高凤山,高凤山为什么要谈他。第一,他是曹德魁的徒弟,曹麻子的徒弟。第二,高凤山是天桥的人。在我们天桥,可以说是喝着天桥乳汁长大,而且对数来宝有极大的贡献。
高凤山是哪儿的人,是河北三河县的人,是1921年5月份生人。这个人挺苦,六岁时候就没父母了,就逃荒到北京,住在金鱼池附近。他来了以后,这个家里没人了。原来有个姐姐,有个哥哥,姐姐让人家拍花子的给拍走了,哥哥干苦力累死了,所以高凤山就成了一个人。这一个人也得要活着呀,可是在那个社会,又没什么本事,怎么办呢,就出去,捡烟头,捡烂纸,捡煤核,给人打执事,后来做小买卖,全干过。总而言之,最苦的活,最累的活都干过,甚至还到妓院去给妓女们梳头,干这个事。打执事,就是人死了以后,拽着那幡,那伞,他拽着那个绸子缎,那叫打执事,这他都干过,所以是个苦出身的孩子。
他在天桥市场捡烟头的时候,受这些个说相声的、唱大鼓的、变戏法的这些人的影响,他本身又有点艺术细胞,特别喜欢这个,所以他唱也成,说也成。有一天走到了曹德奎这儿,看曹德奎表演这个数来宝,这挺有意思,连说带表演,爱听,说得好。赶都散了场了,观众都走了,高凤山不走。曹德奎一看,问这小孩“你在这儿干吗呢?”小孩回答:“我想跟您学唱歌数来宝。”曹德奎一想,还有这人呢,然后就问他:“你家里还有谁?”“我家里没有谁了,我孤身一人了。”“你真喜欢这个?”“我真喜欢。”曹德奎一看他长相也不错,身条也好,嗓子也好,说那你愿意学就跟着我吧,你就孤身一人,好了,咱爷俩儿相依为命,我也孤独一只,那你就从此就跟着我在一块吧。
高凤山特别高兴,说行了,就这么办了。当时曹德奎就住在山涧口一间破房内,从此曹德奎当然高兴了,带着这么一孩子,这孩子每天伺候他,给他铺被窝,给他沏茶倒水,给他收拾屋子,全是高凤山。然后曹德奎教他玩意,教他怎么打板,怎么说唱。高凤山学得非常的认真,每天当然还是捡煤核去,捡破烂去,在捡的当中就练这个嘴皮子,就背这个数来宝的那些玩意,然后还练习打板。他的悟性很强,很快就会了。这曹德魁呢,因为有了这么一徒弟,就完全指着他了,所以凡是一些要干苦力的活都是高凤山的事。
那么待了一段时间,曹德奎说你也得给我挣钱去呀,是不是,你也学了点东西了,能不能给我在场子上赚俩钱回来。高凤山说行,咱们试试看。第二天到天桥这么一撂地,曹德奎就跟观众说了,说今天不单我演,还让我这小徒弟给大家演一番,你们看着好就给钱,不好您给沾脚助威,赏赏脸,下面就请我这小徒弟来给大家唱一段。高凤山这时候就拿起板子,七快板,就开始唱《诸葛亮押宝》,这板一打一抬,还没唱呢,这观众的掌声就起来了。然后开始唱,什么“小小宝盒一块铜,能工巧匠把它造成,四块铜牌加一木,三面黑来一面红。”呱唧呱唧,刚一开口,又是一片掌声。
一瞧,唱得真不错,然后唱完了,那观众纷纷的往场子里边扔钱,曹德魁这高兴,把钱敛过来了,塞到自己兜里。然后就说小子,你跟谁学的这个段子呀,我没教过,你怎么唱得那么好。高凤山说了,不单您教我,有时候我还听别的场子,人家那儿来唱,在咱们这个宫廷市场的东南角还有一个陈大鼻子,外号叫陈大鼻子,他唱这个《诸葛亮押宝》唱得特别好,所以后来我就偷偷地学会了,因此我今天唱这段,您看您满意吗?曹德魁嗯,还行。那以后你就出去,就给我挣钱去,我有时候就在家里待着了,高凤山说好吧。
所以高凤山就在天桥撂了地,挣完钱以后,都得给曹德魁,一分不落。曹德魁在这方面特别的尖酸刻薄,不能让高凤山兜里揣着一分钱。有时候他演完回来以后,曹德魁问他张嘴我看看,看什么,看他嘴里面有没有吃的剩下东西塞在牙缝里,您看他多苛刻,生怕高凤山在外边挣了钱,把这钱买东西自个儿吃了。高凤山在这方面当然对师父不太满意,觉得他太过分。可是又是自己的师父,师徒如父子,我不听他的,不孝敬他,那也不对,所以高凤山就忍着,怎么着都认为师父都对,自个儿怎么都不对。
有一天,外边又刮风又下雨,曹德魁说你得出去挣钱去,高凤山说这刮风下大雨,谁来听我的数来宝啊。那不行,反正你出去一天,回来得给我交钱。高凤山就委屈地就走了,走了以后,心想着刮风下雨,这真没法说,但是我回去不交出钱来,师父又饶不了我,得了,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跑了得了。
高凤山从打到这儿,没回山涧口,没见师父去,他由这儿就走,走到通州,到通州就凭着数来宝赚点钱。又往前走,走到和兴路,然后再唱数来宝,平地赚点钱。又往前走,直走到天津,到了三不管。后来在三不管有一块地演出,这房主是个老太太,姓崔,崔老太太。高凤山说,我在您这儿混碗饭吃行吗,崔老太太说你是干什么的,我会唱数来宝,那说你跟这儿给我唱一段,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结果就在三不管撂了地,特别的火,一干就是三年。
当然,为什么又回到北京了,因为当时三不管有些个地痞流氓认为他唱得太好,挣钱太多,就刁难他。高凤山受不了这种刁难,就又跑回到北京,来见师父。见到师父曹德魁满身是病,躺在床上,卧床不起,说师父您怎么了,师父就从头到尾这么一说,说你走了以后我这身体就怎么怎么样。这怎么得了,高凤山赶紧给他请大夫,结果也没治好这病,不久就去世了。去世以后,高凤山把房钱都付了,然后雇辆车,给拉到他的老家,给埋葬了,高凤山这时候真是做了个好徒弟,好人,这就是高凤山跟曹德魁的这一段关系。
我对高凤山为什么了解这么清楚,因为高凤山的爱人跟我母亲她们是干姐妹,她住在上堂刀胡同,我们家那时候住在崇文门城墙南边,很近。文革的时候,我这个大学教师不能上课了,所以,就每天在高凤山家,跟高老师聊天,就聊这个数来宝。
我后来跟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叫《数来宝杂谈》,发表在1981年的《天津演唱》第九期。当时我管高凤山叫五姨夫,因为他的爱人行五,他对我也特别的好,特别的关照,因此我们爷俩儿经常在一块聊这些个事情,聊这些。所以我知道的这些知识都是从他那儿得来的,他的徒弟也不少,您像刘学志,还有现在石富宽,这您知道。石富宽说相声说得好,也很有名,但他最初是学快板的。还有崔琦,还有来宝刚,来宝刚学得也不错。
高凤山对徒弟要求特别严,你要有一点差错,他都跟你没完,非得给你纠正过来。来宝刚最初学相声的时候是左手打大板,右手打小板,高凤山说咱们这行里头没有像你这么打板的,愣给他纠正过来,右手打大板,左手打小板。来宝刚后来说的确实不错,当然这人不幸的是去世了。他曾经唱过一段曹振贤,这是咱们北京的事,发生在27路公共汽车上,这个司机跟售票员如何跟这个歹徒进行斗争,这么一段故事。后来演唱以后,特别的叫响。
我就在《工人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竹板声声赞英雄》,来歌颂来宝刚唱的这段数来宝,后来被高凤山看见了,说你为咱们年轻的一些人,给他们提供点知识。把咱们这数来宝给发扬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当仁不让,在这方面我后来就是写了一些东西,这就是数来宝的来龙去脉。
这后期的八大怪,我们说了四个,那第五个是谁呢?我说应该是说相声的焦德海,这是相声的老前辈。他的师父是谁呢,是徐有路。焦德海这人您别看有学问,经常有些记者采访他,他能把这相声的来龙去脉,如何说好相声,他能给你讲的一清二白,有经验。所以当时这个相声非常的火,与焦德海的这里边起的作用那也是分不开的。当时在相声界有个相声八德。什么叫相声八德,就是这些个艺人都是带德字名的,说得特别好。像什么于德龙,马德路,李德阳,刘德志,张德全,周德山,李德祥,一共是八位,所以叫做相声八德。您到相声界、曲艺界一说相声八德,都知道。
在这里边,谁给他量活呢,是刘德志。焦德海、刘德志,在老百姓里面就管他们叫焦刘,这样好记,我们常吃的焦溜肉块,焦溜肉片,焦溜丸子,所以他们俩人也是给焦刘进去了。刘是指刘德志,给他量活。他的徒弟也都是很有名的,您比如说第一大徒弟张树晨,那也算我们相声界的泰斗了。还有陆彩祥,白宝亭,于俊波,这都是相声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师父就是就是焦德海。
所以在焦德海在这方面,对相声有突出的贡献。我们就不多说了,以后我们可以专谈焦德海。
第六个是谁呢,第六怪可以说是沈三。沈三也叫沈有三,这个人武艺特别好,会气功,也会摔跤。会气功会什么呢,他能够拿着这块砖,啪的一声,用手一打,砖两半了。还能做什么,不单会断砖,还会断石头,啪的一声,这石头也两半了。所以说在这些方面,他是立了不少功的,在天桥也是很有名的。
摔胶王沈三
再有就是他会摔跤的宝三。宝三以前大家得知道有个沈三,在摔跤上特别能手。这摔跤可以说在咱们满清的时候,特别的盛行,还专门有摔跤的这个组织,叫做善扑营。那些摔跤的人叫做扑户,所以培养了那么一拨子人专门摔跤。每年到腊月二十五在养心殿还进行比赛,比赛出来那些佼佼者叫做玉扑户,那就是说要在皇上身边干事,实际上就等于起到一个保镖的作用,保卫皇上的。我们这些摔跤者可不简单,都有两下子,有时候那些外国人来了以后也跟着他们一块出去,这些扑户们,一方面可以保护这些人,另外也监视着这些人。
当时俄罗斯有一个人,想要跟咱们较量较量,没想到被咱们扑户给撂倒在地。所以外国一些个大力士一听说咱们是扑户,他们也得服帖三分,觉得咱们跤手们都不简单。
回来我们再说说沈三,这个沈三他跟谁学艺,跟杨双恩学艺。后来又跟宛永顺,宛八爷学艺,宛八爷原来在扑户营里边那也是很有名的。整个你要到宫里边,一般他都能够监视着,有坏人进来,他能够出去给你打倒了。那就是说在摔跤这方面,宛八爷是有两下子,宝三也是跟宛八爷来学。所以说他跟杨双恩学艺,跟宛八爷学艺。
杨双恩原来在扑户营,断了粮响,旗人没有饭辙了,因为大清帝国已经推翻了,杨双恩就到了天桥撂地。他的刚口不好,不会圆粘子,笼络不住观众,所以,显得特别地孤单。这个沈三一看,咱们得帮助帮助师父,沈三原来是在牛街那儿卖那个牛杂碎。后来,就在这个天桥东大街有一块地儿弄了个跤场,帮助他的师父杨双恩。挣了钱以后,就把师父养起来。
后来,杨双恩因为一病不起,就离开了人世,沈三也就不卖这个牛羊杂碎,就专门去摔跤了。他就火起来了,因为他的功底好。
有一年,也就是1931年9月份有一个国术竞赛会,他参加了。没想到,到跤场上一举夺魁,胜利了,拿了奖了。当时拿了一块叫“发扬国光”的大牌子,底下落款是谁呢,傅作义。那是傅作义题笔,赠给了沈三的。所以他的武功是特别好,因此能够拿到头等奖。在当时有一个国术馆的一位主任不服,想要跟沈三较量较量。到沈三场子去以后,说了一些话,穿上螳螂鞋,要跟沈三比划比划。那既然这样,沈三就说那行吧,那咱们就来两手,我练得不好您就多担待了。说着说着两个人在这个场地绕了三圈,然后,拉开架式就摔起跤来。
没想到,刚摔到第一个回合,沈三一个绊子就给他撂倒了。撂倒地下以后,这位主任嘴里直吐白沫子,这赶紧找人按人中,给救活了。沈三心说就这么一块料,还要跟我比划比划,差点把命要了。这就是说沈三这方面,这武功您就看出来是多么的好。还有一次,陈氏太极拳,这个太极手叫陈发科,可以说是第七代的人,来到北京进行表演。沈三一看他,我可以跟他比试比试,看看他这个太极拳怎么样。
陈发科一看说可以啊,咱们比试比试,俩人就拉开了架式。刚一拉架式,沈三怎么样,谢谢您了,不比了。陈发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比就不比吧。第二天,沈三在果子铺买了点心盒子,亲自到陈发科的家里来拜访陈发科。陈发科这些徒弟看,昨天也没表演,今天来拜访,这算哪儿的事。沈三就跟这些徒弟们说了,说你得好好向你们师父学习,不单艺高,德也高。为什么我今天拜访他,因为我们俩人一拉开架式,我一看这形式不对,我搬不动他。当时,我们就挥手告别了,我感觉陈老师这个人德高,我不是他的个儿。刚一拉架式,我就看出来了,所以这样就退了。陈老师在这方面那确实是不错的,可以说是为人的表率,这是一档子事。
后来美国旅游团看到沈三的表演,也都纷纷向这个沈三学习,学习摔跤。有一个美国人跟这儿学了半个多月,回到美国以后,自己也开了场子,也进行摔跤,而且还夺了魁。他就说了,我的老师是中国的沈三老师。所以说在美国有一部分人里边,也知道北京有个沈三,是摔跤的能手,您看看,都传到国外去了。这就是我说的沈三也算咱们天桥的一怪。
蹭油的
那除了他还有谁呢,还有一个卖癣药蹭油的崔波儿,崔波儿这也算一怪。您看他不是艺人,但是他是一怪。每天就在这个天桥市场弄一块纸,铺在地上,然后有点那个肥皂,那时候不叫肥皂,叫胰子,那个像火柴盒那么大,摆在地上。崔波儿是东北人,就在天桥干这个。哪儿有地缝他就在哪儿摆摊,没有固定地址。路过的人过来以后,他就给您拽过来,看你衣服上有油,他就用这个小肥皂块给你蹭,给你蹭没了。看到您脸上有癣,他就拿一块来给您脸上擦,立刻这癣就没了。一边擦着一边还唱:哗啦啦蹭油的,擦癣哪,啊蹭啊蹭,啊擦呀擦呀。他是擦癣的,每天就这么唱。不管他认识不认识人,揪过来就给人蹭,然后点吐沫给人那儿蹭,一蹭这油还真没了。
看见小伙子了,脸上有癣,就拿出一块擦癣的这个胰子,给人家蹭,这癣没了。说小伙子,你就蹭吧,蹭没了你看这多白净,大姑娘都喜欢你。逗得大家伙哈哈一笑。那我们这些小孩有时候也围着他,他也给我们蹭。蹭完了以后,回去就说,这块油是那儿一个人给蹭没了,给他做做广告。所以,他也算作天桥一怪,因为没有第二个人干这个的。他叫什么呢,管他叫蹭油的崔波儿,那当时在天桥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
再有呢,第八怪是谁呢,我跟您说说,第八怪就是赛活驴——关德俊。赛活驴关德俊,这个人可也不简单,怎么叫赛活驴呢,这个我小时候见过,就是他做一个黑驴模型,有驴头,他钻进去,这后腿就是这个驴的后腿,他的前手有一指多长的木头做成假驴腿,他在里边拄着。
然后他媳妇叫关金凤,两个人就表演这个赛活驴。本来它是人工的,所以表演起来比活驴还能折腾。有时候就在这场子里边,他媳妇牵着他就来回绕圈,然后撒了缰绳以后,这个驴就在这场子里边来回跑,有时候故意摔个跟头,叫做驴前失蹄,有的时候还在地上打个滚,靠着这个来吸引人。然后桌子两边有两条板凳,底下有三个玻璃球,像拳头那么大的玻璃球。本来这个凳子有四条腿,它三条腿,底下搁上玻璃球,一条腿没有,所以这样根本就站不住,他就有绝活,他就能够上去,上到桌子上,然后在这个三条腿的凳子上表演玩意,让大家看。有的时候在上面表演的,他媳妇骑在驴子身上,然后待会来个倒翻身,把底下的一个碗用嘴给叼起来,再翻跟头下来,这算绝活,当时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他这是杂技、曲艺、舞蹈,所以在这方面,赛活驴是很有名的。
他的媳妇关金凤,不单在表演绝活,而且还有一绝的,给您唱。唱什么呢,唱莲花落。像这样的词:上了台来细留神,看到了财神和喜神,财神怀抱着摇钱树,喜神怀抱着聚宝盆。敲这个板子,在驴身上就这么唱,唱特别好听。关金凤当时打扮的也好,红裤子绿袄,脚底下这个绣花鞋,后边梳着一个带结的大辫子,抹着红嘴唇,非常的漂亮。
关金凤可以说几岁的时候就出来,就学这莲花落,当时在一些电台,或一些私人电台里边唱,所以都知道关金凤唱莲花落唱得好。这样就跟他关德俊俩人配合的相得益彰,表演这个赛活驴,白天表演完了,两个人又去广德楼。人家唱戏有这个张果老倒骑驴,那么,这驴就是由关德俊演,当时在剧场灯全灭了,就有一个灯照着张果老如何骑驴,从这个竹竿上过去,这是功夫,主要是看驴的表演。所以,两口子又干这个。白天在天桥,晚上在戏院来演出。当时也很受观众的欢迎。
为什么说的这么详细呢,因为天桥八大怪,这在我们天桥来说是一种光荣,外地没有的。而且这二十四怪也可以说是叫绝的,是我们艺人当中的佼佼者。另外说了,天桥中出了五百多个艺人,不错,五百多个艺人。如果要细说起来,您说哪个人不是怪人,都是怪人。
您像我们后期说的张宝忠,算不算一怪,朱氏三杰算不算,练气功的马云凯算不算一怪,这都应该算一怪。那他们以后,我们再挑挑拣拣再细说几个,我们主要谈的就是这个二十四怪。所以说,要说怪人,那可以说是很多,很多,我们只说八个,因为八是个喜庆的数字,人人都喜欢八。我们吃饭有八大楼,我们逛庙有八大庙。我们开汽车都喜欢要那八字,发,对不对,所以这八是个喜庆的数字。因此我们要那个八字就说的,八大怪当然是从这个喜庆这方面来出发。
我们今天来说,不仅是八大怪,在今天的舞台上我们看到,那些个艺术家们也可以说都算一怪,人人都有绝活。
那除了这八怪以后,我们还要介绍什么呢,天桥怎么火起来的,我以前介绍过,天桥这个地方可是个宝地,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既有达官贵人、富家小姐逛天桥;也有平民百姓;还有些文人学士们,都爱逛天桥,所以天桥可以说是不单是艺人荟萃,也是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来到天桥以后不愿意走。天桥为什么这么火,一个是过往人爱逛天桥,此外,我们的会馆大部分都集中在宣武宣南这块,所以一些举子们、学士们也闲暇的时候爱逛天桥。
再有一个,天桥寺庙多。我曾经调查过,数了数,有八九十座寺庙,光关帝庙就有八九座,所以寺庙特别多。寺庙一多,那烧香的人就多,烧香的人一多,走会的就多,所以使这天桥热闹起来。
像比如说离我住的附近,远的不说,灵佑宫,就是现在在友谊医院的附近,灵佑宫,当时就非常的热闹。我没有赶上,在我之前,这个灵佑宫,烧香许愿的人就特别多。而且有灯市,每年从初一一直到十八,正月十八,都是灯节。灯节不在灯市口吗,后来移到灵佑宫。这个灯市非常热闹,每到灯市的时候,人们都去逛花灯,看花灯去。像有纸灯,有纱灯,有宫灯,还有走马灯。走马灯就是灯,里边蜡烛一亮,里边有小人,有玩意,有八仙,来回转动,特别的好玩。
这个走马灯,尤其是小孩们特别喜欢看。那么我在小的时候到灵佑宫去,已经没有这个灯市了,但是街道两旁还很热闹。我在灵佑宫小学曾经读过一年的书,那时候我们一放学,门口你看,各个小吃店,小吃摊,一拉溜的全是,还有什么卖玩意的,卖冰激凌的,那个时候的冰激凌做法跟现在不一样,它有一个小铁桶,铁桶里放上什么牛奶、鸡蛋、白糖,然后有个绳子,来回转这个铁桶,转着转着这冰激凌就出来了。
这小贩还边转着边吆喝着:“冰激凌真叫凉,鸡蛋牛奶加白糖。”这么一吆喝我们就都去了,一人就来一小碗吃。当时的小吃还有卖卤煮火烧的,卖什么的都有,您想吃什么有什么。像那卤煮火烧,这到现在我们几乎每条街巷里都有卖的,其中就是小肠陈的卤煮火烧卖得最好,以后我们谈小吃的时候,我专给您说一说。
除了灵佑宫当时这个寺庙,还有在阜城街,阜城街五条有个清真寺,这也是咱们在南城是最大的清真寺。我在这个清真寺里边也读过书,那时候叫穆诚小学,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那个清真寺穆诚小学读书,但是读了没多久我就退学了。为什么退学呢,因为当时这个清真寺,凡是入学的,最好都加入童子军,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叫少先队,那时候叫童子军,但是性质可是不一样。
这童子军是什么,穿这个酱红色的这个军服,带着一个大圆帽,或者是传士帽,有这个军绳,有军棍,特别的气派,每天要操练。但这一套行头可不少钱,我们家穷啊,穿不起。但是怎么样,觉得太没面了,人家一操练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站着看,所以不到一年我就退学了,就退到咱们阜城街二条的九思小学去。
所以这时候,这个清真寺在天桥来说也算是最大的寺庙,回民们都到这清真寺来礼拜。
再有,我刚才说了,关帝庙在天桥来说是最多,起码有七八座。庙里头都是供着关公,左边是捧印的关平,右边是托刀的周仓,这三位塑像。门口贴着对联,上联是:“赤面并赤心,赤兔追风,一片忠心照赤胆。”这是它的上联。那么下联是什么呢,“青灯观青史,青龙偃月,千秋义气对青天。”横批是“亘古一人。”大部分对联都是这样写。所以人们都爱供关公,其实关公在历史来说官不大,那都是后人给他捧起来的,所以文人要供孔子,武人就要供关公,这关公还什么都管。
一些什么妇女不生幼儿的去拜关公,想发大财的去拜关公,有灾有病的去拜关公,您看他是不是什么都管。什么都管就是什么都不管,那是一种心理作用。到现在有些企业单位,进门以后,还有个关公塑像在那儿立着,这只是一个念想而已,念想。
那么在咱们天桥,除了这些寺庙,还有一个叫四圣庙,四圣庙是哪四圣呢,就是刘备、关公、张飞,还有赵云,这四圣庙我也去过。四圣庙,这个地方离铺陈市很近,小的时候,家里都用那个炉子煮饭煮水,这炉子为了省煤晚上就灭了,但是要喝点水怎么办,就打发我们这些小孩去这个妓院打点水喝,打点开水,花钱买。
这四圣庙就是下处,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妓院。所以说有些人说今儿干吗去,逛四圣庙,其实他哪儿逛的四圣庙,他是逛窑子去,去妓院打茶围去了。打茶围,那个时候就是到妓院。那么四圣庙这胡同后来就改成四圣胡同。老天桥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妓女特别多,那么她们也到这四圣庙来这个烧香拜佛,保佑自己,所以也是妓女们经常去的地方。我就说了这个天桥的寺庙特别多。
还有一个庙就是江南的城隍庙,这个庙是在南横街的东口,供的是城隍老爷。每年有三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中元节(也叫中秋节),还有十月一日。那么城隍老爷要三次出巡,就是一年出巡三次,人们抬着他,抬着有个塑像,那个轿子有个塑像,就是城隍。出巡三次,所以特别的热闹。他一出巡,当然还有走会的,还有观看他的。
有这么一个传说,也算笑话。什么传说,当时看的人特别多,有三位小姑娘拨开人群,看看这城隍老爷到底是什么模样。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说,你看看,城隍老爷长的多俊俏。另外俩小姑娘说,怎么着,你瞧他长得漂亮,那你就嫁给他得了。这小姑娘说你们这是干吗呢,这胡说八道。这么一说呢,手里拿的手绢,轻风一飘,就飘到城隍老爷的跟前。这仨小姑娘一看奇葩了,是不是城隍老爷知道了,咱们赶紧跑吧,这不吉利。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久,就说城隍老爷长多俊俏这小姑娘病入膏肓,没到几天,小命就玩完了,死了,见了阎王。
后来父母这么一看,这怎么办,知道了,听孩子们说了,说这个手绢飘到城隍老爷面前,我这女儿说他长得俊俏,那俩小姑娘说那你嫁他得了,干脆咱们就顺驴下坡得了,咱们就这么办吧。结果就办了一个死人的这个喜庆仪式,嫁给城隍老爷了。这当然是笑话,并不是真事。所以,这种情况就说明什么,人们对城隍老爷特别地崇拜,认为他是文天祥的现身,文天祥这是爱国主义的英雄,所以老百姓都喜欢文天祥这样的英雄人物,因此,就拿城隍就当成是文天祥了。这也是咱们天桥人的特殊感情。
当然了,除了这个以后,我还跟您说,庙会也是走会的时机,走会的人特别多,走会都有哪些会呢,咱们下次接着说。
我们说天桥的寺庙太多了,通过我的调查访问,我大概知道天桥寺庙就有八九十座。上次我谈到了,像什么关帝庙,药王庙,江南城隍庙,它们的具体情况我都介绍过了。关帝庙有一副对联(前已写过),我上次念的有点不大清楚,这次我把它念清楚了。
再说离江南城隍庙不远,也就是天桥的南下凹附近,还有两座庙值得我们注意。一座庙叫做龙泉寺,另一座庙叫做隆福寺,两个庙挨着不远。龙泉寺和隆福寺当时很有名,您别看那个地方不怎么样,但是那个寺庙非常的漂亮,可观。庙里边也是百花争艳,经常有人去旅游,是个很美的地方。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这个龙泉寺就荒芜了。这里边有个典故。什么典故,章太炎,大师大学者曾经在这里边住过,他怎么跑到这里边来了,那是因为章太炎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一瞧他,你敢反我,就派人给他关到龙泉寺。到了龙泉寺,有一次找他,你对我袁世凯应该礼让几分吧。章太炎先生说没门儿,你关我没有道理,应该是依法办事,我没有犯法,你首先这样做,你就是违法的。因此,对袁世凯极为不满,而且破口大骂。那章太炎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后来袁世凯觉得硬的不行,咱们就来点软的吧,于是怎么样,就派他的儿子给送缎子面的被褥,让他保暖,他儿子恭恭敬敬的来到了龙泉寺,给章太炎送这个缎子的被子和褥子。章太炎一看,更加冒火,怎么办呢,用这个烟头烧,把这个被褥全给烧成了窟窿,然后扔出门外,别来这套,我可不怕这个。袁世凯一看,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但是章太炎是个名人,如果对他怎么样,那社会将哗然,受不了。于是,就在1914年的6月,就让他出去了,你别住在龙泉寺了,就给放了。龙泉寺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那么挨着它不远呢,还有这个隆福寺,隆福寺俗名就叫隆福怀,也是很辉煌壮丽的一座寺庙。想当年,洋务派的头子张之洞看上了这块地方,因此,经常到隆福寺这儿来居住。
而且在它的亭子的旁边还盖了一排小房,他给起名叫蒹葭伊。那么张之洞有时候叫青城好友经常来这里聚会,吟诗,请画家作画。他觉得比在陶然亭要美得多,而且还请了一些火夫到这儿来给他做饭。他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好,西边可以看到西山,北边可以看到颐和园,是很美的一个地方。所以说,当时在天桥,在南下凹的这个地方,龙泉寺和这个隆福寺那是很有名的两座寺庙。
所以,说起来的话,那就是说在这些地方,天桥的寺庙那可以说是非常的多。由于寺庙多,您猜怎么着,走会的就多,因为每到寺庙开办的时候,都会有走会的,所以天桥为什么这么热闹,隔常不短就有走会的。什么叫走会呢,就是香会,这个香会一般是十三档,这十三档要是热闹起来,这整条街简直说,那人都走不动了,拥挤得要命。那哪是十三档会,我下边再给您聊聊天桥的十三档会。
那凡是庙会的时候就有香会。第一档香会是什么呢,叫做开路,什么叫开路,就是耍叉。这叉是什么样的呢,这叉竿儿上有花布,花条子,布条。这叉头是一个山字型的,大家可能见过。这叉子山字型的下边还有这个铁片,因为一练的时候这两个铁片这么一晃荡非常的好听,这是开路。
为什么叫做开路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开路先锋,逢山开道,这是一种意思。另一种意思,他这一耍叉,那周围的观众就得让开,咱后边还有会呢。所以这一让开路就是让道,就把群众给闪开了,打开这个神道,所以叫做开路。实质上就是耍叉的。
耍钢叉
这开路都有哪些个角色呢,首先说,必须要五鬼,五个鬼,所以也就是开路鬼。那这五个鬼打扮的装饰都是什么青面獠牙,绿头发,张牙舞爪,那看起来十分的可怕,因为他是鬼,那么一边耍叉一边来表演故事,表演五个鬼闹胖公。这个胖公不是好东西,调戏妇女,非常好色,横行霸道,这个五个鬼就来去跟他打杀。所以说,表演的故事有五鬼闹胖公。
在表演的时候,这个叉有一个人耍,单练,单叉。还有呢,两个人表演,叫双练,双叉,是这个样子。表演的时候,这叉从这儿走,脖子,身子,在腰上来回转,而且都有名堂。您像这个叉,从这只胳膊转,一边转一边响,到了这个胳膊,这个叫做什么呢,叫做苏秦背剑,还给它起个名字。还有的时候练呢,叫狮子推龙,还有的从腿上练起来,然后竖在这个臂上,再用手再来回练,这叫旱地拔葱,所以说都有个名堂。观众们爱看,这就是耍叉,开路,十三档会第一档。
他开了路以后,马上过来的就是第二档,第二档是什么呢,第二档就是五虎棍,所以说五虎紧跟行。这个也有来头,什么来头呢,据说大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赵匡胤跟他的弟弟赵光义,利用兵变打得了天下,建立了王朝。有一个小传说,赵匡胤、赵光义利用兵变建立大宋王朝以后,当时有一个宰相叫做赵普,赵普这个人很聪明。赵光义有时候商量国事都离不开赵普,让他出主意。
有一天,赵光义登基以后,把赵普叫来了,说咱们国家治理的这么好,你出了不少主意,你这点子是从哪里来的。赵普当时就说了,说我没有别的能耐,我只有《论语》一部。你那《论语》一部是干什么的呢,赵普就说了,我半部《论语》辅佐赵匡胤,平定了天下。今天,我又用半部《论语》辅佐陛下您,治得太平,所以国家这么好。原来他的拿手活就是《论语》。所以后来有一句话,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指赵普这件事情来说的。
那么我说的这个十三档会里边,五虎棍这是在赵匡胤登基之前发生这么一档子事情,就是赵匡胤大闹董家五虎。这五虎叫什么呢,一个叫董达,一个叫董龙,一个叫董虎,一个叫董彪,一个叫董豹,这五个家伙不务正业。凭的什么呢,在他家门口有一个桥,谁要走过这桥,必须得交过桥费。此桥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桥过,留下买路财。所以平常就派这五虎守桥。他有一个妹妹,叫董金莲,每天就在这个桥边上一站,凡是过桥的人,都得要交过桥费。
那么恰好这一天,赵匡胤从这儿过,就不愿意交这个钱,结果怎么样,就跟董金莲厮打起来。董金莲哪儿是赵匡胤的个儿,被打败了,就赶紧跑回家去,告诉了这个五兄弟。五虎一听,怒发冲冠,纷纷拿着棍子就出来了,然后就跟这个赵匡胤厮打起来,一个人跟五个人打,自然不是他们的个儿。恰巧这时候郑子明挑着油挑子从此路过,一看,五个人欺负一个人,这太不公平了,不讲理了。郑子明怎么样,拿起来这个扁担,把这个油桶放在边上,拿起扁担就协助了赵匡胤,跟这五虎厮打。最后,打得五虎望风而逃。
赵匡胤胜利了,他们用的是棍子,那么赵匡胤用的是什么棍子呢,叫做看龙棍,五虎用的是麒麟棍,所以,后来的这个香会里边就有五虎棍的表演。前面是开路,第二档就是五虎紧跟行,五虎棍紧跟行。后来,通过这个五虎棍还编成了故事,像武松打虎,燕青打擂,这个故事一表演起来,观众们就更来看了,又有打,又有故事,所以这五虎棍一直盛行到今天。
这是第二档会。第三档会是什么呢,就是踩高跷,高跷秧歌。高跷又称侠客木,这个高跷有文高跷,有武高跷。武高跷动作比较惊险,难度大,因为什么,有时候踩着这高跷,还要翻跟头,有的时候踩着这高跷来劈叉,有的时候踩着这高跷来个朝天蹬,所以难度都很大。文跷就比较简单,一般是走走过场,摆摆扇子,唱个秧歌,以这个为主。因为你光踩高跷不行,一边踩一边还得要唱。
这个高跷,就是脚下有三尺,踩着三尺高的木棍来进行表演。所以踩高跷也叫做走跷,或者逗跷。为什么叫逗跷,因为咱一边表演的时候一边唱,或者一边说,抓哏取乐,抖包袱,所以也叫做逗跷。
一般都有哪些个角色来扮演呢,有脱头,有樵夫,有卖药先生,有渔公渔婆,有公子,有老座子,就是泼妇,还有小二哥,还有打锣的,等等,这些人来扮相这些个角色。公子也称为武扇,老座子也就叫做文扇。那么在走的时候,也有故事表演,像什么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活捉三郎等等,非常的好看。
那么他们在走的时候一般的都是要扭,踩着高跷要扭,要耍。手里拿着棒,或者手里拿着鞭子,或者手里拿着扇子,一边走一边敲着锣,打着小鼓,一边走一边还要唱。唱什么呢,一般的是一个人唱,一帮人来合,最后一句来合,有时候走那8字形。你比如说脱头来唱,我看过,那是在解放初期,1950年的时候,当时我们正是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那么这高跷会就从四面钟,也就是今天的永安路,一直往西沟旁到珠市口大街,到山涧口,这样一个路形。
我们那时候小孩,正追着跑,听他唱。唱,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的味道,我给您学学:也唱那个呀解放军,领导人民大翻身。这个时候大家伙就合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边唱就这么一边表演。当时我们小孩特别感兴趣,也学着他这味往前走,所以特别有意思。一人唱,众人合。
那么当然,他也唱一些传统段子,像什么《大上寿》《大哭城》《大游春》《大哭城》也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故事。所以,当时也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在天桥住的人,那算开了眼了。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我上次谈到,就是耍中幡。在天桥八大怪里边,我提到了王小二,后来提到了他徒弟宝三,这都是耍中幡的能手。中幡也叫做大执事,它象征着庙里的大旗,也就是大度,打仗的时候他要冲在前面,这个我在天桥八大怪里头都说了,不再细说。
老天桥耍中幡
当然,表演的故事也很多,我上次说了,像左右盘肘,苏秦背剑,霸王举鼎,二郎登山,老虎大撅尾,这都是中幡耍的东西。我就不再详细地叙述了。
下面我们再看,我要说的什么呢,就是狮子舞。这狮子舞到现在也都在流行着,一般像有的企业在这个开始的时候要庆祝庆祝,怎么样,要请狮子舞来表演表演,像在我们现在逛的地坛庙会,龙潭庙会,有的时候也要表演表演。我们逛妙峰山,逛八大处,有时候也能看到狮子舞表演。狮子大家说是代表咱们北京,有黄狮子,叫做青毛狮子黄毛吼,黄毛吼,这个历史很悠久。
那么据说,在汉代就已经很盛行了,到了唐代,那就是火得不行了。到了宋代就称为叫做耍狮子。我们在庙会里看到狮子,一般都是太狮和少狮两种,也就是青色的,那狮子头,狮子身上是青色的,还有是黄色的。这个青色的太狮一般是两个人来表演,少狮是一个人来表演。我刚才说了,在我们天桥的庙会当时是很多的,所以耍狮子几乎您在一些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像咱们宣武一带,白纸坊,南横街,天桥一带,窑台,西沟旁,山涧口,都有耍狮子的。像金钟庙,开庙会的时候就有耍狮子的,江南城隍庙也有耍狮子的,龙泉寺也有刷狮子的。所以,当时的狮子舞那是很盛行的。
那么表演狮子,一般的什么套路,先开场,开场以后,狮子吼,双纵,双滚,少狮,也就是小狮子,还得翻跟头,扯旗,倒挂金钟,玩意非常的多。狮子那个时候,中幡踏过牌坊,狮子踏过桥,为什么这么说,耍中幡的遇到了牌坊,您得要把这个幡通过牌楼扔过去,然后那边再接着,这个是玩意。
那耍狮子的桥,您得狮子戏水,都要弯下狮子身子去喝水,这个没有点功夫那是练不出来的。所以这个狮子舞也是很要功夫,大家爱看。我小的时候看中幡、五虎少林、还有狮子舞最爱看。后来,工作以后,我接触过狮子王,这狮子王叫王玉玺,因为我是中国乡土艺术学会的副会长,这乡土艺术学会,我是创始人之一。当时我就结识了一个耍狮子的,谁呢,就是顺义的王玉玺同志。这个人有狮王之称,他耍的狮子特别受欢迎,因为他在表演动作的时候,能够把狮子的这种喜怒哀乐之情统统的表现出来。
他曾经不单耍狮子,还会耍龙,因此,获得了吉尼斯之奖。他曾经到美国、维肯波德大学、哥伦布艺术学院进行过讲学,传授我们中国的狮子舞和龙舞,很受人们欢迎。因此,我有一些关于狮子的知识,可以说是从王玉玺那里学习来的。后来,他也是我们中国乡土艺术学会的理事。
狮子舞过去还有一档会,什么会呢,就是耍双石头。这耍双石头,按照咱们天桥的话来说,就叫做举礅子。那石头是圆的,当然比磨盘要小,但是很沉,一边一个,中间有个杠子,所以我们管它就叫举礅子。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哑铃。这个耍双石头他们拜谁呢,拜祖先,拜鲁班,认为鲁班是他们的祖师爷。鲁班是谁呢,这个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就是公输班。因为他是鲁国人,山东,简称叫做鲁,所以说我们就管他叫鲁班。
这个鲁班小时候家很穷啊,就学木匠活,学木匠活很刻苦,很认真,为了拿他当帆网子,所以必须得要学的精益求精。怎么练呢,他就用这个凿子在一棵树上砸,凿了三千多个眼,有方眼,有圆眼,有菱形的眼,各三千个,能够砸出来,这是不简单的,所以他算作是能工巧匠。后来,我们用的錾子,用的锯子,用的凿子,用的墨斗,可以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因此后来,凡是手工业的人,拜祖师爷都拜鲁班。那么在凿石头也拜鲁班,所以我们那个双石就把鲁班作为他的祖师爷。
耍这个,举礅子也是要功夫的。两边的石头很沉,当中一根棍子,耍起来能耍出玩意来,那没有点力气,没有点技巧,你是练不出来的。像他们练的狮子飞鸿,燕子过桥,腰横绿带,就是让这个礅子在这个腰上来回滚动,这都是难度很大的艺术技巧。所以这个耍这个双石,在当时的庙会里边也算是一绝。
除了这档以外,还有一档,什么呢,耍石锁,石锁是一块方石头,当中有一个挖空了,有一个把儿,就像锁子一样。这个就是凭这个技术往上扔,然后手怎么接,然后背后怎么扔,前面怎么接,然后扔出去,翻一个跟头,再把它接起来,也就是说正扔,反扔,头扔,肩膀接,头接,这都是功夫,它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就看他耍的玩意,这也算当时庙会里边的一档。
那么在耍狮子以后,还有什么呢,练杠子。这个练杠子,我想我们老天桥人在逛天桥的时候,都知道我上次说过,八大怪里边有一个飞飞飞,他就是练杠子的,可以说这是我们香会里边的一种。练杠子又叫做盘杠子,也叫做翻杠子。过去练杠子都是哪些个人,有彭铺,哪家要办喜事,红白喜事,或者搞什么大型的庆祝活动,都要搭席棚。这个席棚搭起来可要功夫。席棚的人一般都叫为棚匠,这棚匠得要会爬高,因为棚子很高,在上面爬,在上面来搭这个东西,很不简单,没有点武功你干不了,万一摔下来怎么办,所以这个棚匠技术性很强。尤其在我们天津,干这行的特别多。都是哪些人呢,像船户、水手、纤夫,他们有时候拉纤,有时候缆绳,有时爬到桅杆上去,干一些活,所以他们攀爬都的要是高手,整个就是悬空作业。因此,他必须要学会练杠子,这是他的本领。
说这里边,咱们还有一个小插曲,据说乾隆爷南巡的时候,正好路过天津。那么路过天津在子牙河有一个王口镇,当时一听,乾隆由此而过,怎么样,有一些人拿什么来作为欢迎乾隆爷呢,当地的人就练杠子,进行杠子表演,来迎接乾隆爷。这杠子怎么呢,得要活的,两边支成架子,当中有一个横杠,来进行表演。表演的时候这杠子得要做的漂亮,杠子两头是个龙头,龙头还要有铃铛,一练的时候哗啦哗啦作响,所以杠子会后来就改成盘龙盛会,因为它是两头作为龙头,因此叫得好听一点,就叫做盘龙盛会。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有这么一个人,叫做曹凤明,他是天津人。他在天津城区南门外杠子坊,在这儿干活,练杠子。后来混不下去了,就走了江湖,就从天津来到了北京。来到北京哪儿呢,就在咱们天桥,当时就在万盛轩的前边就弄了个场子,搭上了席棚,底下弄上了帐篷,席棚上边,柱子上边有三个小吊子。什么叫小吊子,就是两根短绳加一根短棍,在上面可以练玩意。
那么曹凤明就带着他的五个儿子在这里练,这五个儿子,大儿子叫曹鹏飞,二儿子叫曹华德,三儿子叫曹伟德,四儿子叫曹贵德,五儿子叫曹常德,这爷儿几个就在这个场子练。每天练的时候。上边光着膀子,腰里横着板带,下面穿着灯笼裤,保底快靴,一个一个的进行表演。当时的曹鹏飞表演得很好,带着兄弟几个,特别的受老百姓的欢迎。
这个场子里边就有四边有板凳,还有进门的地方,门上就写着飞飞飞,黑底白字,这样的小木牌。后来就是您进到这场子还可以买票。飞飞飞一边表演,一变插科打诨,有时候还抖几个包袱,然后就说了,谢谢各位捧场,昨儿个有的老大爷说了,说什么呢,说我不热闹。那您说我怎么表演叫热闹呢,把我摔死热闹了,您乐了,我玩儿完了。您看他抖的这包袱多好。然后他在这杠上来回转圈,有的人就说了,说什么,说他屁股上头一定有螺丝钉,要不能转得那么快。您这叫瞎说,我有什么螺丝钉,没有螺丝钉拧在这杠子上,您不信我下来。飞飞飞撅着屁股让大家看,您看我这个屁股这儿有螺丝钉吗,什么都没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以说,这个就是飞飞飞。
那么我在前边已经说了,飞飞飞这人很仗义。对面就是万盛轩戏院,新凤霞演戏的时候,飞飞飞就去给捧场,飞飞飞演节目的时候,有时候新凤霞也去飞飞飞的场子给他捧场。所以他们艺人之间就这样的互相的帮助。还有金业勤离他们不远,表演车技的,跟曹鹏飞的关系不错,也经常上金业勤那,艺名叫小老黑,在他那儿帮助金业勤来表演节目。表演完了,各走各的,分文不取,毫厘不要。
你比如说飞飞飞帮助金业勤不要钱,新凤霞帮着飞飞飞,得了钱以后,新凤霞也是一分不要。就说艺人之间,就在咱们天桥,都是非常讲义气的,是互相帮助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本色,是我们的艺人在这方面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
后来飞飞飞就参加了中华杂技团,去国外演出,为我们争得了荣誉。解放以后不久,飞飞飞全家就迁到了安徽。后来,这天桥因为已经不能演节目了,他的儿子曹小飞就到了北京,看到了新凤霞就掉下了眼泪,说我能不能还在天桥这块地来演出啊。新凤霞说,你的爸爸为人特别好,演技也特别高,你继承他的这个艺术,那我是非常赞成,天桥一旦有演出的机会,我一定要叫你来,把飞飞飞的技艺弘扬光大,这是咱们天桥艺人应尽的本分。这就是我们说杠子的始末,所以,耍杠子、盘杠子,这是天桥花会的一种。当然后边天桥还有。
庙会里边除了练杠子以外,第九档庙会是什么呢,就是耍花坛。这也是走会里边的。花坛又称小执事,咱们俗话说就是顶坛子。
这个坛子最早就是说庙里边供桌上盛着最干净的清水的坛子,是干这个用的。后来呢,在走会的时候,就把这坛子耍起来了,所以瓷坛也能耍出玩意来。什么玩意,这坛子扔出去,用头可以顶住,扔出去,用手可以接回来,用脚可以踢出去,花样很多。像什么片马卑见了,云牌旋转了,躺着以后,用这俩脚让这坛子来回转悠了,扔出去以后折一跟头,然后再接住了,玩意特别多。当时在这个庙会里边,耍坛子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有绝活的,出了名的不太多。
有一个人耍得特别好,这个人姓王,外号叫坛子王,住在东单马家胡同,后来在我们天桥撂了地。长得很高,秃脑袋。在天桥撂地的时候会使刚口:各位来着了,今天我不变戏法,我不耍棍子,那位说您干什么呀,我给您练坛子,耍花坛。耍好了,您站脚助威,赏我俩钱,您算积德了。耍不好,您多多包涵,给以指导,以后我再下功夫,咱们接着练。所以说,耍花坛当时特别有名。这就是在咱们天桥专门有这么一个人,其实这坛子我刚才说了,是走会时候耍的。那时候走会,都有好多群众组织,哪个庙会里边都有这个耍花坛。
那么在咱们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除了坛子王,以后还有一个耍花坛的,谁呢,就是坛子周,叫周金荣。也是从天津来的。周金荣带着他的大儿子周仁海,就来到了咱们天桥卖艺,技术非常的好。因为在天桥,在天津走庙会的时候,家里落魄了,怎么样,就步入了江湖,来到了北京天桥,进行卖艺,当然得有一定功夫。天桥这块地,可不是谁都能够来的,你没有两下子,在这儿你还真站不住脚。
那么一个坛子大家有什么可看的,坛子不就是盛酒用的,盛米面用的,甚至盛药材用的、盛糖用的、盛粮食用的吗?你怎么能够耍出花样来?坛子周能够耍出花样来,而且都有名堂。像童子拜博,仙人促球,他都能练。那么解放以后呢,他就参加了中华杂技团,这是咱们政府解放以后第一个成立的团体组织。那过去老艺人都是平地抠饼,靠这个撂地为生。解放以后,我们政府把这些人都给组织起来了,成为了艺术工作者,他们不但在政治地位上提高了,在生活上也有了保证了,那谁不愿意加入。据我知道,像什么金业勤,像什么坛子周,像什么飞飞飞,都是在这个组织里边。
不单在国内演出,在国外也演出,像这个周金荣到国外演出,跟他一个对手,叫郝朱旺,两个人对演花坛,当时就很有名。那么他的儿子周仁海,我也很熟悉,为什么,我的侄女是变魔术的,是杨晓婷的徒弟,那么也在众多杂技团里面,所以他们就成为彼此之间的同仁,经常互相切磋技艺,因此我知道有这么个周仁海。
周仁海有一个小儿子,叫做周仁喜,他继承父业,成为后来一代的坛子周。周仁喜我也很熟悉,在我们天桥民俗学会成立的时候,他在天桥剧场门前舞台上表演过。我们天桥民俗艺术节,每一次他都参与来进行表演,所以成为后一代的坛子周。他的技艺也特别的好,像什么表演的倒踢紫金冠,蛟龙戏珠,那都是绝活,无与伦比。因此,坛子周在天桥一打听,没有不知道的。就是在今天,他仍然把这一套艺术献给了大家。这是庙会里边的一项。
周仁喜表演耍花坛
这个坛子,耍坛子,可以说是从宋代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个时候不叫耍坛子,叫做蹴鞠,从这儿演变来的。蹴鞠那就是踢足球。那当时说谁踢得最好,大家的都知道,高俅踢这个球最好,也有人说我们足球就是从那儿演变而来的,不错。
但是,我们的蹴鞠怎么跟耍坛子有关系,这个蹴鞠后来叫做什么呢,叫做滚能。这个滚能是怎么来的呢,后来就是坛子,坛子是用窑把它烧出来的。因此,耍坛子的人,他们那个老祖宗供谁呢,叫做窑神,烧窑的那个窑神。窑神是谁呢,就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里尔。里尔大家伙知道,他写过《道德经》,他是主张无为之说,也就是说我们道家的始祖就是李耳,道家始于东汉。因为这个花坛是从陶瓷窑里边烧制成功的,因此,他们就供太上老君老子为祖师爷。这个一般人不太知道,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说。因为你像说书的就供周庄王,说相声的就供东方朔。后来天桥穷不怕,他们都拜他们的鼻祖,都有鼻祖。这就是耍坛子在庙会当中的一档。
还有一档是什么呢,叫吵子,这个没听说过,那我跟您说说。什么叫吵子,吵闹的吵。吵子就是吹喇叭,干这个的。除了吹喇叭,吹笙,就等于是民间音乐。他们供谁呢,他们也有老祖宗,他们供电母,电母就是闪电的电,也就是闪电娘娘,他们供闪电娘娘。
那么这吵子就是凭着乐器,以演乐器为主,这个也有文武之分。这文吵子主要就是什么,配合着祭祀活动。那么谁家要有这个丧事、喜事,有时候都请吵子,吹拉弹唱,显着很热闹。我在小的时候就看见过吵子,什么时候看见呢,晚上七八点钟天黑了,从西沟旁,吵子们怎么样,吹拉弹唱去这个送餐去,一直送到四面钟,这吵子就回来了。当时我们也叫做文场,一边走一边吹,很是热闹,这都是属于文吵子。那么还有武吵子,武吵子是什么样呢,武吵子在吹拉弹唱前边有两面大鼓。一边敲,还一边舞,连敲带舞,而且还有大锣敲着,非常的热闹,就是有吹有舞,就显着是有点武了,这就叫武吵子。
他们的活动方式就是走街,因为它是庙会当中一档,就是随着前面庙会往前走。但是,也有一种叫做撂点,什么叫撂点,就是演着演着,围一个场子,在这个场子里边来进行表演,大家围着看,看完了以后接着又往前走。
所以,他们这个活动方式,一个是走街,一个是撂点。这个就是吵子,也叫做文场。现在算是没有了,在解放初期也还是很热闹的。这是一档。
再有一档,叫做杠箱,这玩意有意思,杠箱。现代人没看过。杠箱就是杠箱官,有一个官,他押送着钱粮,押送钱粮往前走。这杠箱官打扮的就跟小丑一样,留着胡须,戴着乌纱,穿着红袍,一边走一边插科打诨,一边说笑话。这个抬杠的人一边走一边抬,在抬的当中来进行表演。
杠箱这个一档,最早出于明朝。为什么出于这时候,当时的贪污现象特别严重。那个戏一开始就有一个武官,是个贪官污吏他就把贪污的这个钱藏在这个箱子里边,就往前走,想蒙混过关。正好有一天,走到崇文门,过去叫哈德门,由这儿过的时候,被当时的人给查着了。查着以后怎么样,说他是大贪污犯,后来就被捕入狱。兵部的人就以此为戒,因此给他编成了戏,来进行表演。
那么在表演当中,他就一边说起这个逗乐的话,逗得哈哈一笑。当时人们知道有一个玉神叫皋陶。所以杠箱呢,他们的祖师爷就是皋陶,皋陶这人是监狱的发明家,从他那个时候开始有监狱,因此把这个贪官送到监狱里边,这监狱就是皋陶发明的。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叫皋陶造狱,划地为牢,那么这句话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执行的。
表演杠箱
这个杠箱这个活动,也是文戏武戏结合着表演。文戏,这个杠箱官动作非常地诙谐,抓哏打曲,说逗乐的话。这个武戏杠箱就看你的武功了。这抬杠子的人,这个杠子不能离开地,只有在这个身上抬着它。除了肩上抬,要抬出花样来。杠箱四边都有铃铛,这一挑,哗啦哗啦作响,然后这个抬杠的杠夫,要从这个杠子里边耍出玩意来,从左肩挑到右肩,怎么从腰上拐过去,然后翻一个跟头,这个杠子不能落地,又把它抬起来,一边抬一边练玩意。这就叫艺中有技,技中有艺,得耍出玩意来。你这颠噔颠噔、哗啦哗啦一响,这玩意就出来了。
表演的内容就是县太爷出巡,这样一些内容,这个可不是杠夫、还有这个贪官两三个人表演的,而是二三十个人来进行表演。所以说,你别看那杠夫,他的功夫最深,特别是这武戏表演,你得要走出花样来。像什么圆薄饼,口鲜干,地躺滚,铁门槛,等等这些玩意,都得要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才受人欢迎。所以,只要一过杠箱,这人群呼啦就围上去,爱看、爱听。这就是第十一档走会,这个节目。
那么下面的就是第十二档,顺着往前走还有一档,这档叫什么呢,叫天平。天平它就是以唱为主的这样一档会。怎么叫天平呢,这个我要跟大家说说,天平它的由来有两个。第一个,所唱的曲调叫太平调,天平天平,就是天下太平,所以唱天下太平就叫做天平。再有,这个天平靠的什么,它有一个天平架子,这架子上有锣鼓来敲打,所以也管它叫天平。他们的祖师爷是谁呢,就是周庄王。周庄王大家都知道,他是评书的祖师爷。再进一步说,他是咱们曲艺的祖师爷,因为周庄王击鼓话民,留下了说书这一行。
那么天平会它的演唱曲调很多是包含了咱们曲艺的说唱,像十不闲,莲花落,这是天平会主要的唱调。关于莲花落,我在天桥八大怪、赛活驴里边曾经说过,莲花落是咱们唐代僧侣们用来宣传佛教教义的这样一种歌曲。因为你在听这个教义时候,你老那么说,大家不愿意听,你连说带唱,大家就愿意听。那么这个曲子就是莲花落。
那么后来到了元代的时候,有些人就把这个调用起来。什么人?乞丐。乞丐在要饭的时候,经常走在住家门户,店铺门脸,就唱莲花落,所以也管它叫做乞丐莲花落。还有一种呢,叫做四季莲花落,都是以唱为主。那么莲花落有大口莲花落,有小口莲花落。大口莲花落就是乞丐们唱的莲花落,他们手拿着牛胯骨,来进行表演。小口莲花落是什么人唱的呢,旗人。在清代旗人也唱莲花落,但是这种是自娱自乐。到人家家演出去,也毫厘不要,分文不取,喝点茶,好才买脸,唱完了,娱乐娱乐,走人。他们唱的莲花落叫小口莲花落。
莲花落后来延长到清末,叫十不闲莲花落。怎么叫十不闲莲花落,十不闲最初是有十种乐器一起敲打,有个架子。包括锣鼓镲等等,一起敲打,不闲着,手脚乱动,所以叫做十不闲。
老北京天桥街头
十不闲除了是这种乐器以外,还有个唱,以唱为主的也叫做十不闲。那么十不闲又跟莲花落结合起来,共同表演,所以说在舞会当中就成为太平会。用五更调来进行表演。后来到咱们天桥也有表演的,谁呢,一个很有名的人,叫抓髻赵,这是他的艺名。他的本名叫赵兴元,因为他在表演的时候,头上梳着两个抓髻,所以都管他叫抓髻赵,就在咱们天桥撂地演出。他演出的节目,像什么《摔镜架》《百虫鸣》《大西厢》,唱得非常好,就连当时的京剧大师谭鑫培,就亲自到天桥来听他的这个莲花落。
像还有他唱的《丁香割肉》,也唱得感人至深,曾经到宫廷里边给慈禧太后表演。慈禧太后听完抓髻赵的《丁香割肉》之后,眼泪哗哗地往下流,非常感动。唱完了以后,让李莲英赏给他盒子,盒子里边装的是饽饽,也就是今天说的点心,说给丁香吃,实质上是赏给抓髻赵。
抓髻赵肚子里玩意多,嗓音也好,唱得也好,所以当时天桥都知道有个抓髻赵。他们表演的这些个,其实都是庙会里边走出来的,十三档会当中的一档。十不闲,我刚才说了,唱的玩意非常多,像还有一个叫福禄寿喜,一开始都先唱这个。
像什么福自天来,喜冲冲,福如东海常流水,汉服来迟他身穿大红。当然我唱的这句意思,跟人家抓髻赵比那是没有,因为我这调准不准还另说,但是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这就是庙会的一种。这是关于这个。
那么最后一档是什么呢,就是胯骨会,也叫做神胆。这个神胆,胯骨会,最早就发生在咱们宣南。这是咱们的地儿,白纸坊,他们的胯骨会是最好。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就御赐这档大会叫做神胆,所以神胆是从这儿来的。在敲这个大鼓,非常的大,是扁形的,有二十多斤重。敲鼓的人都是黄布的包头,青衣青裤,是扁形的。鼓点是什么呢,有三锅子,四锅子,六锅子,八锅子,大约有四十余套,而且都有名堂。
魔术、杂技齐上的“美美魔术团”
像什么小鬼推磨,喜鹊登枝,五马上桥,三虎回山,您看看,这名非常好听。敲起这鼓,鼓点也非常的齐奏,也很好听,一共是八位鼓手。除了这鼓以外,还有几十个孩子,他们敲着这花箔,来一边敲一边表演。像什么拜塔,什么罗汉仙子,什么五龙搅柱,也都有名堂。这八扇大鼓一边敲,他们在前边就一边表演,一边敲着锣,也是非常好听的。
所以说,这个神胆是这十三档会里边最后的一档,靠它来蹲底。在过去,这十三档都是非常齐全,看完了神胆以后,这个会基本就算结束了。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求,十三档以外,又加上了三档。哪三档,一个就是小车会,一个就是跑旱船,一个就是踏车会。小车会,这个大家后来都见过。一个女的,周围就是一个造型小车,四周围是布,有轱辘,那么这女的坐在中间,打扮起来表演,有老汉推着车,旁边还有这个伴唱,或者扮演的人,一边扭一边往前走。还有跑旱船,造成一个船型的东西,也是一个女的,或者一个老翁,在前边表演,有的划着船,一边走一边唱。到后来还有这个骑着自行车,叫踏车会,在车上表演功夫,也就是我们在天桥看到金业勤,艺名小老黑,他表演的车技,可以说也算作咱们十几档,锣鼓十三档的庙会之一。这就是我谈的,就是说的天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