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天桥艺人周仁喜的耍花坛艺术

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天桥艺人周仁喜的耍花坛艺术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周仁喜,是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花坛的传承人,我今年65岁。我从事这门艺术说起来已经是五十多年了,我的父亲周金荣是中国杂技团的老演员,我大哥周仁海、二哥周仁江都是从事这门艺术。周仁喜表演耍花坛您看我这个就是真才实料,要说起来这算古玩,我那会儿练功的时候刚开始不是使这个,使铜的,不怕摔。

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天桥艺人周仁喜的耍花坛艺术

我叫周仁喜,是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花坛的传承人,我今年65岁。我从事这门艺术说起来已经是五十多年了,我的父亲周金荣是中国杂技团的老演员,我大哥周仁海、二哥周仁江都是从事这门艺术。我从小练过一阵耍花坛的这门技术。小时候看哥哥们练功。我有些怵头,老是逃跑。1969年上山下乡,我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我又从事起了这门艺术,一直到现在。要是说起来这门艺术确实是咱们这个传统文化,挺受广大观众和国外友好人士的欢迎。说起来我的父亲在老天桥,他呆的时间不算太长,他也在天桥撂过地,那会儿是跟谁在一块呢?就是曹鹏飞,飞飞飞,住过他的班,租的房子还是租的他们家的房子。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杂技团,由周恩来总理、毛主席亲自批准,然后我父亲跟金业勤、郝树旺等等一些老艺人进入中国杂技团。

那会儿我父亲在天桥就是坛子周,就在天桥撂过地,我因为岁数小没赶上。但是听我父亲说过老天桥,摔跤的、耍幡的、拉洋片的等等,相当热闹。现在我们传承这门技术,也是面临着就要失传了。为什么?请看,这就是我的顶目。目前年轻人也好,练这门技术的人太少了。而且练这个耍花坛的全给改良了,他们都改成了塑料的,搪瓷的,玻璃钢的。不像我表演的一直是保留着用瓷的,真才实料的来表演这门艺术。目前来说剩下的不多了,就我这么一个了。我是传承人,希望以后要有这个爱好者,继续把我这个技术传承下去。

我对天桥的评价,目前来说建设天桥文化艺术中心,确实是给我们现在的天桥增加了色彩。但是我还是希望把我们这些传统的老天桥的玩意儿传承下去。虽说老人不在了,但是我们后继有人,能给我们来上一点小小的,我们表演的一片天地,我们就太满足了。

我的父亲在天桥呆的时间短,不像别的老艺人在天桥这个地方呆的时间长,因为到中国杂技团就被挑选走了,跟着他的师兄郝树旺一起去的。

这个项目也申报非遗了。为什么叫非遗呢?就是原汁原味的,这才叫非遗,所以说我现在表演的这门技术,就要失传了。这个节目在前门大碗茶,给外国友人,还有我国台湾的那个连战主席我们都给表演过,都是挺受欢迎的。我老是考虑后继有人的问题。沙宝亮那是我大哥的徒弟,不是我的。所以说现在面临的就要失传,我挺为这门技术感到担忧。(www.xing528.com)

顶人技术表演

要说起来这门技术,还确实是刚一学的时候,你摸不着技巧,整个脑袋砸的成天就是昏昏沉沉的,就是轻微脑震荡,流血。因为磨破了之后又得封口,你在疼的时候还在练,我就垫上毛巾,我父亲那会儿让垫上毛巾,那得钻心的疼!确实是。这个你没有一定的吃苦的那个耐力,你是练不出来这门技术的。

周仁喜表演耍花坛

您看我这个就是真才实料,要说起来这算古玩,我那会儿练功的时候刚开始不是使这个,使铜的,不怕摔。等到有一定的基础了,然后才使这个瓷的。这个要说起来,这坛子跟我也确实年头不少了。去过国外不少国家,要说起来观众有多少人看呢?那就不计其数了。一会儿我给大家再展示展示,介绍小坛。大家看看我这大缸,这大缸20斤,也是瓷的,听听。要说起这有一块伤疤,这是给碰的,但是现在去找个大缸很难了。因为它这个不是说咱们街面上卖的我就能练,这个不行,它都得有一定的标准,定炉烧的。这个是20斤。一会儿我再给大家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