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断绝亲情关系协议书 常回家看看
2014年大年初三,依据不少地方的传统,是一个应当小心谨慎的日子,因为民间有个说法,将正月初三称为“赤狗日”,容易与人发生口角、起争执,多少有些不吉利,所以老一辈的人当天通常都不出门。当然,现代的年轻人可不管这些,因为他们一年到头天南海北四方分散,难得春节聚一聚,谁还在乎这个!信奉这个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老人李巧姑就信奉这个,从知道这个规矩起,几十年了,她年初三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去年的年初三,她早早就出了门,李巧姑出门并非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而是她心里太苦,感觉活得没意思,她要寻短见。李巧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在大过年的打算寻短见?
要说这个李巧姑也够命苦的,她从小是个孤儿,在叔叔婶婶家长大,没少受婶子的气。刚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婶子为了丰厚的彩礼,就把如花似玉的李巧姑卖给了隔壁村快四十岁的张建军。这个张建军酗酒如命,喝了酒就对李巧姑拳打脚踢,结婚第二年,李巧姑生下了儿子张大明。在儿子3岁的时候,张建军酒后冻死在村东头,之后李巧姑和儿子张大明相依为命。为了儿子不受后爹的气,李巧姑拒绝了很多人的提亲,一个人千辛万苦把儿子养大,儿子也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工作、娶了媳妇。李巧姑本以为好日子来了,可儿子张大明却娶了媳妇忘了娘。张大明对媳妇梁婷婷言听计从,怕老婆怕得没边了,把她这个妈忘得一干二净,三年多了,从没回家看过她。李巧姑为此伤心透顶,眼泪都不知流了多少。过年前,她实在太想儿子,就进城找儿子,没想到,儿媳妇根本就没让她进屋,儿子只是出来偷偷塞给她两百元钱。看着儿子那个窝囊样,她死的心都有。
本来欢天喜地想进城过年,结果灰头土脸、泪流满面地回来,李巧姑感觉自己没脸见人啊。这两天,别人家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而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由于自己是寡妇,也不好去别人家串门,怕别人忌讳,她一个人就想不开,走进了死胡同,满脑子都是“不活了”。
李巧姑来到村东头的大柳树下,拿出事先准备的绳子就往树杈上扔,扔了两次没成功,正在她扔第三次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妈!你在干嘛呢?”李巧姑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回头,没错,正是自己的儿子张大明,身旁还站着儿媳妇。李巧姑愣了,然后使劲掐了自己一把,很疼,嗯,不是做梦。
这时候,梁婷婷用手捅了张大明一下,张大明赶紧满脸堆笑地说:“妈,我跟婷婷是特意回来看你的。”李巧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这眼泪里有委屈、有辛酸、还有幸福,只是这幸福太突然、太意外。儿媳妇这会儿也拉着她的手说:“妈,咱赶紧回家吧,这大冷天的,别着凉了。以前都是我不好,是我不懂事。”李巧姑更惊讶了,这梁婷婷还是第一次开口叫妈,而且态度180度大转变,跟换了个人似的。李巧姑蒙了,感觉有些晕头转向,就任由儿子媳妇一左一右扶着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梁婷婷从皮箱里取出许多补品,一样样地掏出来摆在桌上,然后还拿出一件崭新的羽绒服,亲自帮李巧姑穿上。李巧姑受宠若惊,感觉自己一下子就从地狱到了天堂。可这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踏实,不知道这儿子媳妇怎么就变得这么快、变得这么好。管他呢,变好了还不好吗!李巧姑撸胳膊挽袖子就去做饭,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浑身都是劲。这天的晚餐是李巧姑三年以来吃得最香、最开心的一次。整个晚上,李巧姑都没睡好,翻来覆去也没琢磨出来,太阳怎么就从西边出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明从房间里提着皮箱走了出来。李巧姑见儿子要走,十分舍不得:“大明呀,不多住几天吗?要是实在太忙,中午吃了饭再走也行啊!”张大明傻笑着没说话。梁婷婷笑了,说:“妈,这是给你准备的皮箱,你赶紧收拾收拾,咱们一块儿走!我们接你到城里住。”这事情来得太突然,李巧姑心里有点儿打鼓,就在十天前,儿媳妇还不让她进门呢,今天怎么就主动接自己进城了,难道看上自己啥东西了?可自己能有啥啊!除了一把老骨头,穷得叮当响。转念又一想:既然自己啥都没有,还担心啥啊,自己不是做梦都想和儿子一起住吗?想到这儿,李巧姑乐得合不拢嘴,连忙点头说:“好,好!”吃完午饭,李巧姑就跟着儿子媳妇进城了。
虽然幸福从天而降,但李巧姑总感觉这幸福来得不踏实。她这预感还真是没错,儿子媳妇对她态度的大转弯,还真是别有用心。怎么回事呢?
李巧姑来到城里后,媳妇梁婷婷拉着她逛商场,买了好多新衣服,还去一家高级美发店,做了个时尚的发型,甚至还买了化妆品,每天晚上逼着李巧姑做面膜。李巧姑虽然老大不愿意、很别扭,但再一想是媳妇好心加热心,自己总不能不识抬举,就任由梁婷婷折腾。
这天下午,梁婷婷说晚上要带婆婆参加聚会,然后就把新买的衣服都掏出来了,一件件让李巧姑试。李巧姑有点奇怪,问:“不就吃个饭吗?用得着吗?”梁婷婷说:“妈,那可不行,你穿得不好,那可是我们丢面子。”李巧姑一想也是,就一套套地试,直到梁婷婷满意。梁婷婷还帮李巧姑化了个淡妆,配上首饰。要不说人靠衣装,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后,李巧姑俨然变成了一位时尚的城里老太太。收拾完毕,三人就出门了。
到了一间高档茶楼,进了一个包厢。里面已经坐着一位六十来岁,头发花白但非常精神的老头儿。这老头儿一看到他们进来,连忙迎了上去。梁婷婷赶紧笑着说:“王叔,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这位是我婆婆李巧姑。”王叔非常热情地说:“你好!你好!快坐!快坐!”然后点了好多菜。李巧姑见梁婷婷跟这王叔这么亲切,还以为是她娘家哪位亲戚,倒没多想什么,更没注意到这个王叔好几次趁自己不注意偷偷看自己。这顿晚饭,大家吃得都很愉快。接下来几天,这个王叔不停地约李巧姑去剧院看戏,到公园散步之类的。李巧姑也不认识什么人,也没多想就去了。通过与王叔的接触,巧姑觉得王叔是位非常有学问、有风度的老先生,而且还很朴实,两个老人相谈甚欢,倒成了难得的朋友。
这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梁婷婷就问李巧姑:“妈,您觉得王叔人怎么样?”“他人挺好呀,也很有学问,还很热心。这两天怕我闷,天天带我出去,我可是长了不少见识。”“妈,这个王叔十多年前才从农村搬来城里住,是一位中学老师,儿子女儿贼有钱,事业做的可大了,在省里都出名。他老伴两年前去世了,我看他对您也挺有意思,您看你们是不是可以……”还没等梁婷婷说完,李巧姑赶紧说:“婷婷,可不能乱说,我跟你王叔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说出去,那还不让人家笑掉大牙!”“这有什么好笑的?这都什么年代了!你和我王叔又那么投缘,夫妻之间讲究的就是缘分。再说了,有王叔照顾你下半辈子,我跟大明也放心。”梁婷婷说着,在桌子底下用力踢了张大明一脚。
张大明被老婆这一踹,连忙点头帮腔:“是呀,王叔这人真的不错,你是我妈,我还能把你往火炕里推吗?”李巧姑一听这话,愣了一下,然后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她看着儿子说:“大明,你们费尽心思不会就是要把我介绍给王叔吧?我在这里跟你们说清楚吧,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岁数,守了半辈子的寡,以前我不觉得苦,现在我也不觉得苦,更没打算过再嫁。这要是让村里的人知道,我这脸往哪放啊!”
“妈,你这话说的,什么叫我们费尽心机?我们这是一片孝心,王叔多好啊!再怎么说,人家也是领退休金的人。人家都没嫌弃你是一个农村妇女,你倒嫌弃人家!现在人家喜欢你,也有心想要跟你结个伴。我和大明都答应了。你这么一句说不嫁就不嫁,让我和大明怎么向人家交代呀?”梁婷婷生气地说。
巧姑一听就生气了:“什么?你们替我答应了?这事儿怎么能乱答应呢?你们怎么交代是你们的事情,我不管。明天我也不会再见他了,我还要我这张老脸呢。”李巧姑放下饭碗就回了自己房间。
梁婷婷一下就火了:“张大明,你看,你看你妈,现在是什么态度!人家王叔多好的条件!咱们忙前忙后折腾了这么久,她一句不嫁就完事了。当初可是说好的,如果她不嫁,你就让她再回村里去,我才不要养个闲人在家。你说,现在怎么办?”张大明一见老婆生气了,赶紧低声哄道:“你先别生气,咱再想想办法,要不我再劝劝她?她可能一时接受不了,说不定让她在城里住久一点,观念就改变了。”
“等?还能等吗?王叔后面一堆老太太排队呢。今天,王叔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王叔对你妈感觉很好,让我们努努力,如果他们能结婚,我工作的事情就能解决,就不用在那破婚介公司工作了。而且,这事儿要是成了,我还能拿5万元的报酬,王叔女儿之前托我帮王叔找老伴时答应的。你妈真是不识抬举,人家王叔的儿子女儿那可都是非富即贵。要不是老头在农村待了很多年,有农村情节,就凭你妈那土不拉叽的样儿,倒贴钱人家都不要!”
这些话,李巧姑在房间里听得清清楚楚,她总算明白为什么儿子与儿媳突然变得那么孝顺了。原来,他们是盯上自己这把老骨头,要把自己“卖”了赚钱攀高枝。李巧姑肺都快气炸了,推门出去说:“我还是那句话!我守了这么多年寡,年轻时都熬过来了,老了老了,再嫁人,你让我这脸往哪儿搁?”
梁婷婷也火了:“啊!你现在要脸了?你天天和人家王叔打情骂俏时你咋不害臊呢?不嫁,你就赶紧回农村去!”
李巧姑气得脸都白了,浑身直哆嗦:“你怎么说话呢?我怎么打情骂俏了?你打听打听,我李巧姑守寡半辈子,清清白白,半句风言风语都没有,你们这是逼我。好,我走,我明天就走!”
回到房间的李巧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她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儿子的家。这时,梁婷婷突然冲出门说:“等等,走可以,咱得把话说清楚。”李巧姑站住了。梁婷婷手里拿着一张纸和一袋东西,走到李巧姑面前,说:“你可别怪我们,我跟大明商量过了,觉得有些事情咱们还是先明说了好。既然你这么不替我们考虑,我们也指望不上你什么了。这份协议是断绝母子关系的声明,你签个字吧!”说完还递上了签字笔。看来这儿媳妇是下定决心要和李巧姑撇清关系了,那么,这份协议书真的能起到断绝母子关系的作用吗?这就涉及对协议书的效力认定问题了。
律师说法:解除亲子关系协议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类似这种《断绝母子关系声明》的协议的效力,但从法理上看,此类协议涉及家庭伦理身份关系,不能随意以约定形式改变,也违背法律的公序良俗原则。法律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产生原因有两种:一是基于子女出生的事实而发生;二是因收养等法律行为的发生而产生。即有血缘关系的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两种,前者为自然血亲,后者为拟制血亲,目前尚无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解除由血亲形成的亲子关系。
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即使以纸面协议形式、登报声明形式或以其他形式宣布脱离父母子女关系的行为,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父母不能因此免于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也不能因此免于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除,比如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再比如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是因父母再婚而形成的,也可因其离婚而解除。
本案中的母子关系本身具有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法定的,任何情况都不能割断,不能通过任何方式人为予以解除,也不能通过登报声明或双方协议等方式解除。平时大家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看到过类似“脱离父子(母子)关系”的协议,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李巧姑当然不知道法律上的这层道理,但即使知道协议是无效的,梁婷婷的行为也足以把她气个半死。她没想到,这两口子居然能狠下心做出这种事情。不对!这肯定不是儿子的意思,儿子是她养大的,儿子不可能这么绝情。李巧姑哭喊道:“大明,你给我出来。你不要娘了吗?娘给你擦屎擦尿时,你咋不和我断绝关系啊?娘卖血供你读书时,你咋不和我断绝关系啊?你给我出来,只要你说这是你的意思,我就签!”
梁婷婷担心李巧姑把邻居都喊出来,就冲着屋里喊了一声:“你愣着干嘛?出来啊!”张大明走了出来,没脸看李巧姑,只是低声说了一句:“你就嫁了呗,你看别人父母都能给孩子买车买房,我们还要租房。”张大明这几句话就像针一样扎在李巧姑的心上,李巧姑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哆哆嗦嗦地就把字给签了。签完字,她绝望地对张大明说:“你的书白读了,我骨头渣都榨给你了,我就剩这张脸皮了,你都不放过。早知道这样,你小时候,我就应该把你掐死。”梁婷婷见目的已经达到,一把抢过那张纸,然后把一个袋子扔到了地上,拉着张大明就进了屋。袋子里是李巧姑的洗漱用品,一时走得急忘了带走,没想到被一下翻了脸的媳妇全扔了出来。
李巧姑流着泪捡起了地上的东西,感觉一下子苍老了很多。回到家的李巧姑整个人全变了,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也不出门。她不想被别人问起为什么回来了,更不想让别人知道,儿子要把她“卖”了,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跟儿子断绝了母子关系。这一天,她又一个人在家里以泪洗面,想着自己凄惨的一生。她恨自己对儿子无原则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都满足,结果儿子成了一个只知道索取的白眼狼。这半生辛苦换来的,却是如今的孤苦伶仃。想着想着,李巧姑又想到了死。就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李巧姑走过去一开门,一下子就愣了:“怎么是你?”眼前的人让她一时呆在那里,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王叔。
王叔站在门口,有些尴尬,对李巧姑说:“你走那天早晨我去找你,我都看到了。你这儿子、儿媳妇可真不是人!我来,没别的意思,就是担心你想不开,一个人怪可怜的。”李巧姑一听到王叔的这番话,顿时泣不成声,把所有的郁闷、委屈都哭了出来。
李巧姑把王叔让进了屋里,把这么多年的苦闷全都讲给了王叔听,王叔听后气得直拍桌子,愤怒地说:“这还是人吗?你要告他们!”李巧姑就说:“哎!自己的儿子,咋告啊?一告,关系不就更差了?”王叔就说:“再差还能差到哪儿?他们都和你断绝关系了。你告他们,并不是要争什么,而是要教训教训他们,让法律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人!”于是,在王叔的帮助下,李巧姑以儿子多年不回家也从不给付赡养费为由,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妇告上了法庭。那么,李巧姑向法院告状这事,能不能得到支持呢?我们来看一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www.xing528.com)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第三款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从上面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李巧姑的起诉是有依据的,但没想到的是:法庭上,儿子媳妇儿两口子理直气壮地向法庭提交了那份《断绝母子关系声明》,宣称李巧姑系自愿断绝关系,他们没有义务再给付赡养费。那是否张大明真的凭着持有的《断绝母子关系声明》,就不用再承担赡养义务了呢?前文已经说过,这份协议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本案中李巧姑与她儿子的母子关系不会因为一份协议而断绝,张大明依然对母亲负有赡养义务。
法院最终采纳了李巧姑一方的主张,否认了《断绝母子关系声明》的法律效力,认定为无效,张大明仍然负有赡养义务。而本案中李巧姑的另一个诉讼请求,就涉及了本案例的另一个关键词:“常回家看看”。
律师说法:常回家看看>>>
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的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多年前,歌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正像歌词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类似儿女看望父母的这种基本义务都做不到,人伦亲情的基本愿望都无法实现,老人的幸福、儿女的孝道、社会的进步、法治的精神又在哪里呢?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让亲情的守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因此规定了儿女“常回家看看”的义务,让“常回家看看”入法,以法治手段解“空巢”之悲。
据此,法院判决张大明每半年支付一次赡养费,每年至少回老家看望李巧姑一次。每年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还要另外安排至少两个节日期间探望李巧姑。最后,法官还对李巧姑儿子、儿媳妇进行了思想教育。
法庭上,儿子张大明又羞又愧,回想起从小含辛茹苦将自己拉扯长大,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母亲,他痛哭流涕,表示未来将积极改善同母亲的关系。
王叔通过帮助李巧姑争取赡养费的诉讼,与李巧姑的感情更深厚了,王叔也对李巧姑愈加体贴和关怀,他的这份执着与关爱最终打动了李巧姑,两个人自然地走到了一起。出乎意料的是,村里人对李巧姑和王叔的这段黄昏恋并没有嘲笑,反而是祝福。
故事的开头,张大明夫妇尽心为老母亲安排相亲,虽然未事先征询母亲意见,毕竟也算是行孝道之举。不料,他们动机不纯,目的不善,打着为母亲晚年幸福着想的旗号,行的却是为个人谋私利之实。如意算盘失败后,他们居然恬不知耻地妄图与李巧姑断绝母子关系。张大明想必早已忘记那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成人的娘亲,属于典型的娶了媳妇忘了娘。
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是历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有些朝代的刑律还将不孝列为要被严惩的罪行,甚至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官府可打板子直至判刑。
现代社会,孝顺父母归属道德领域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无须法律介入,但是岂能因为法律之绳的宽松,而放松自己的道德操守?动物尚且反哺,何况人乎?“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是立法者释放的“以法治孝”的善意,虽然在具体操作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争议,但仍不失为对我国优良传统的有力提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