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与手工:色彩提升幼儿审美情感

美术与手工:色彩提升幼儿审美情感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以欣赏“大自然”为最直接的方式。重视幼儿期色彩感的培养,可以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并有利于其在生活中,如选择服饰、布置居室等的时候融会贯通地应用色彩,同时为今后艺术才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基础认知能力对促进儿童认知及个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术与手工:色彩提升幼儿审美情感

人的审美情感主要通过视觉感知。幼儿期儿童对色彩的喜好偏向鲜艳的、强烈的、单纯的,如果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情感,引起舒适、愉快的审美体验,从而促进性格品质方面的完善。

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以欣赏“大自然”为最直接的方式。大自然是最优异的“画家”,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奇花异草等,都显示出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可以给予幼儿真实的全身心感受。

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幼儿园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创设相关主题活动。在室内环境中,园内根据春、夏、秋、冬设计的主题墙,如图3-23和图3-24中展示的区域,主要理念是“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能与孩子互动”,运用树叶拼贴成各种图案,并且这些图案是镂空的,给人带来新奇感。另外,也会采用树叶拓印与拼贴结合的方法,制作方法的多样性给幼儿的美术活动增添了乐趣。

室内主题墙的设计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和体会,因此会在幼儿创作时看到这样的情况:在画秋天的树叶时,有的小朋友使用了红颜色是因为看到了变红的枫叶;有的小朋友使用了绿颜色是因为观察到的树叶还没有变颜色;而有的小朋友同时使用了绿和红两种颜色,因为有的树叶变颜色了有的还没有变。从这一细节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色彩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和初步色彩运用能力,以发展幼儿色彩审美素养为目的。

室外活动是儿童产生对色彩理解的基本途径。室外活动可以通过有主题性的、有目的的课程展开,也可以在日常的室外游戏活动中随机性的指导(见图3-25~图3-27)。美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色彩、理解色彩不仅愉悦身心,更能激发幼儿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重视幼儿期色彩感的培养,可以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并有利于其在生活中,如选择服饰、布置居室等的时候融会贯通地应用色彩,同时为今后艺术才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图3-23 “多彩的秋天”主题

图3-24 “画里的秋天”主题

图3-25 室外活动1

图3-26 室外活动2

图3-27 室外活动2

【作业】

运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幼儿园设计一块主题墙,以“春、夏、秋、冬”为主题。

知识拓展

特殊儿童认知训练的内容及要点(色彩篇)

特殊儿童认知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渐进过程。对物体颜色、形状及各种基本的物理属性的认识等基础认知能力,是儿童开展高阶认知训练的基础。这些内容既属于认知的范畴,又是进行后续教学和训练的一个先决条件,又称为基础性训练,是特殊儿童认知训练内容的一部分。

1.基础认知训练内容

基础性训练主要包括认识颜色、图形、基本物理量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1)颜色是儿童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首先感知到的一个属性。对于部分特殊儿童来说,颜色感知水平的发展缺陷,会严重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2)形状是对自然物体外部轮廓的抽象和概括。认识简单的图形不仅有利于儿童辨别和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展初步的空间知觉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儿童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促进思维发展。

(3)物理量如大小、长短、轻重等也是物体基本属性的反映,它是事物所拥有的可做比较或测定其异同的一种性质。对物理量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推理、判断、分析、概括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基础认知能力对促进儿童认知及个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要点

在基础性训练阶段,主要引导儿童认识颜色、图形和基本物理量。认识颜色的训练主要包括认识基本色(红、黄、蓝等)与次常见色,能区分同一颜色的不同鲜明程度;认识图形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和认识立体图形两个部分;认识基本物理量主要包括认识大小、长短、轻重等。训练时可以从单维度加深和扩展,然后从二维或多维度的组合进一步提高认知任务的难度,强化特殊儿童的理解。

3.训练目标

初级:认识和说出红、黄、蓝三种常见颜色的名称;认识和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基本形状;能够在两个差异较大的物体中辨认和区分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一个。

中级:能够进一步认识和说出紫色、橙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名称;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认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能够在差异较小的物体中辨认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重、最轻的一个,能够初步掌握通过比较和测量物理量来区分物体。

高级:能区分同一颜色鲜明程度的不同,如红与深红、绿与浅绿等;认识几何图形的分解和组合,能够将分解的图形重新组合成原来的图形;能比较多个物体的量,并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量。

特殊儿童颜色训练案例

2005年张积家等用11种基本颜色对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对11种颜色的命名顺序是:白、黑、红、黄、绿、蓝、粉红、紫、橙、灰、棕。儿童在未能对颜色进行正确命名之前,已具有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例如,4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区别红、蓝、绿、黄四种颜色,与成人相差不大。

对颜色进行正确命名,除了和言语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对颜色的抽象及概括能力的发展有关。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颜色感知水平的发展落后或缺陷,会严重影响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因此,在开始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训练前,应要求他们正确认识一些基本颜色,这是进行后续相关教学与训练的一个先决条件。

儿童认识客观事物是由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与表现特征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抽象的与本质属性的认识。颜色是事物外部的、直观的一个最基本的表面特征之一。因此,对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进行基本颜色的认知训练,是整个认知训练的一项基本内容。

1.训练目标

首先确立训练目标,对特殊儿童进行颜色训练,可以参考普通儿童颜色认知发展的目标来制定训练目标。

学前儿童的颜色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3~4岁儿童可认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常见颜色;4~5岁儿童能进一步认识紫色、褐色、橙色、白色、黑色、灰色等颜色;5~6岁儿童能区分同一种颜色的不同鲜明程度,同时进一步认识更多混合色。特殊儿童颜色训练目标制定可以参考此发育顺序,但要注意结合儿童具体情况设置目标。

从儿童学习事物所经历的命名、辨认、发音三个阶段来看,特殊儿童应在颜色认知训练中达到以下目标:命名——能指认物品并说出名称或某一颜色的概念,建立颜色与颜色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这是红色”;辨认——儿童能根据某一颜色概念从2~3种颜色中找到与概念相应的颜色,如“哪个是红色的”;发音阶段——儿童能说出颜色的名称或概念。例如问儿童“这是什么颜色?”,儿童回答“这是红色的”。

最终的目标是让特殊儿童能分辨出各种不同色调和饱和度的颜色,并准确地说出某一种颜色的名称,促进其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

2.注意事项

(1)在帮助儿童进行颜色认知训练时,强调手中正在操作的,如“宝宝,这是红色的积木”。

(2)使用是非强调法。例如帮助儿童学习红色时,尽量多强调红色,引导儿童拿起红色积木,当儿童拿对时,说“你真棒,这是红色的积木”,当儿童拿错时说“这不是红色的”。

(3)给孩子创造色彩缤纷的环境,儿童的床单玩具避免单一颜色。

(4)当儿童在最初学习颜色时,避免一次给予过多颜色,儿童会感到混乱,应当给予1~3种颜色,多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