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实践大课堂的原因和概念进行分析,都是为实施社会实践所服务,即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策略。
第一,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加强学校的顶层设计,形成社会实践的制度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课程、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密切关系,可以进行学科整合。比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有关节日教育的建议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议题开展社会活动提供有益帮助。《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针对高中阶段教学提供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很多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理论知识、价值引领上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以上活动资源。
第二,顶层制度设计要落地,将社会实践纳入教研活动的模块化教学中。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将组织“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效果”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课程建设上,结合社会实践的几种形式,可以开设关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调查、针对社区专项服务岗位的职业体验的校本课程。将社会实践纳入模块教学的整体规划当中,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了解主要经济指标,做好收集、整理、分析,用数据说话,安排学生对典型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开展校内市场模拟体验消费选择、就业择业、市场秩序维护,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国家发展理念落实、宏观政策制订的讲座。(www.xing528.com)
第三,教学重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体验等活动形成初步认识;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创设情境,形成教学的基本线索;课后围绕课堂的结论性认识或待解决问题,继续开展调查、体验、访谈,设计实践性作业。教师平时也应积累教学重构的课例,不同的课例结合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比如,《民主管理》可以结合社会调查聚焦社区文明养犬问题,《色彩斑斓的生活》可以结合专题访谈类的社会实践,《价值创造与实现》这一课可以结合职业体验类的社会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