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注社会实践?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课程性质和课程实践角度展开分析。
第一,从历史角度来看,古今中外教育家共同追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主张经世致用,方为实学。杜威主张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另外,张伯苓先生提倡“知中国、服务中国”与“第二课堂”思想。知中国是服务中国的前提和条件,通过开创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等实践方式,使学生走向现实社会,服务国计民生。
第二,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是一个信息革命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更新倒逼教师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新鲜的知识,传授最新的知识。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接受的信息五花八门,辨别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与社会问题相对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价值差异,做出主流的价值选择。中国正处在制度变革的社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都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教材相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教材中新知识、新素材的解读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接。(www.xing528.com)
第三、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角度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要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该学科的特质就是与时俱进,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最新进程。
第四,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的角度来看,围绕议题进行活动性教学,在辨析中进行价值引领,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都要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另外,相较于其他三条教学建议,思想政治学科在社会实践与课堂对接方面的探索不多,原因在于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匮乏、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