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内容的不断更新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绝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应深入生活,根据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学内容更应取材于生活,而不是以各种抽象、晦涩的大道理,各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理论为主。学生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经验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因此,要想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共鸣,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出发选取素材,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认同,但囿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时政热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为此,我们可以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政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关注和了解社会发展动向,并把学科知识与国家方针、政策巧妙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引导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从而增强他们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及精神实质的领会,提高他们执行相关决策的自觉性。这样,教师在剖析热点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思辨能力和价值认同,也落实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注重从时效性、关联性和导向性等多方面对时事材料进行筛选、优化,提高运用学科知识剖析热点、评论热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生活现象背后的学科本质和理论支撑。(www.xing528.com)
第二,善用乡土资源,追求学科理论与乡土人情的巧妙结合。
乡土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指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资源,包括民风习俗、地域历史、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局限于教材所给定的资源,这些资源虽然对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大多来自全国各地,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对较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要勇于跳出教材,善于挖掘和利用学生周边的乡土资源,并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乡土情结,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为此,教师就要提高对学生周边乡土资源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一方面,教师应广泛涉猎有关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对本土资源的理论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搜集和整理学生周边与学科知识紧密相关的乡土资源素材,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以是校外资源,并在整合优化之后引入课堂教学,将学科理论与乡土人情巧妙结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