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也存在一些“愚孝”思想。例如,“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这种思想没有把子女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待,严重束缚了子女的行为。孔子还认为宰我应该为父母守孝三年。古人守孝期间不能参加任何宴请和娱乐活动,不得婚嫁,不得生育,官员遭遇丁忧还要离职三年回家守制。但古人寿命本来就短,为双亲守孝就有6年时间什么都不能做,社会为此浪费了很多资源和时间。这些思想是在长期的封建家长制度之下形成的。以此可引导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对待《论语》中的“孝”,并认识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复习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以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让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在当代要弘扬“孝”文化,以及怎样正确弘扬“孝”文化。一方面,弘扬“孝”文化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建设,“孝”文化属于民族精神,弘扬“孝”文化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孝”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这种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弘扬“孝”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在今天的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强调《论语》中“孝”文化的重要性,说明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这样分析后,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文化作用的认识;培养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前提,政治认同因文化认同而建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础。(www.xing528.com)
以上教学引导可以让经典、悠久的文化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让学生成为优秀经典文化的承载者,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