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许多从事制造业的被审计单位而言,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购建会影响其现金流量,而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等费用则是影响其损益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从制度上对其管理流程和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中型企业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规模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
(二)授权批准制度。
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检查授权批准制度本身是否完善,还要关注授权批准制度是否得到切实执行。
(三)账簿记录制度。(www.xing528.com)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被审计单位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均有原始凭证。一套设置完善的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账和登记卡。将为注册会计师分析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复核折旧费用和修理支出的列支带来帮助。
(四)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有利于防止舞弊,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五)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通常需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