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最古老的一个学说,它始于古希腊时期。模仿说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较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许多行为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为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身上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身上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身上学会了歌唱。”[11]他的思想奠定了西方艺术“模仿说”的基础。
其后,柏拉图也提出了模仿说,但他的学说是建立在理念论基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艺术在本质上也是对“理念”的模仿。他在《理想国》中以“床”为例,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第一种是在自然中本有的,我想无妨说是神制造,因为没有旁人能制造它;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12]柏拉图所谓的“自然中本有的”指的是真理,也即“理念”。木匠所造的是“个别”的床,它是对床之“理念”的模仿;画家制造的床是对“个别”的床的模仿,所以与“理念”又隔了一层。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是对“理念”的模仿,是“理念”的“影子”;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因为与真理隔了两层,所以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比现实世界低一等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对模仿说进行了根本的改造,他提出了更加系统的理论。关于艺术的起源,他在《诗学》中写道(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诗”指的就是艺术):
一般说来,诗的产生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类的天性。从孩提时候起,人类就具有模仿的本能。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善于模仿。我们喜欢模仿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喜欢观看对事物的最准确描述,尽管看到这些事物,比如,最低等动物的形象和尸体的状态,我们会觉得痛苦。这是因为获得知识是一件怏乐的事,不仅对哲学家,对一般人也是如此。只是对于普通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更有限。他们喜欢看见相似的东西,因为他们在看的同时,也在获得信息,判断所描述的事物是某一事物,比如,“这就是那个东西的画像”。如果我们以前从没有在任何地方见过所描述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怏感就不是由于对某件事物的模仿而产生,而是由于技巧、色彩或其他类似的原因而引起的结果。[13]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模仿”的观点,但抛弃了理念论,他将模仿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不仅真实,而且还可以高于生活真实。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模仿历史和现实,但它比历史和现实更具普遍性,他这样写道:(www.xing528.com)
诗人的职责已经很清楚,他不是去描述那些发生过的事情,而是去描述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个用散文写作,另一个用韵文写作。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为韵文,在这样的修辞格式下,它也是一种历史,并不比它没有韵律的时候差。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叙述已经发生的事,一个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性,更值得认真关注。因为诗所描述的是普遍性的事实,而历史讲述的是个别事件。[14]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它重客观现实的文论传统被后来的再现说所继承,这也成了此后现实主义信奉的基本原则。
不过模仿说和再现说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模仿说无法说清楚艺术为什么需要模仿现实生活。它将“模仿”的原因最终归结为人的本能和天性,这是将艺术的发生导向了人的生物性。其二,再现说会导向艺术的工具论,艺术最终会被降格为再现生活的工具。而且如果把对现实再现得是否逼真,作为艺术的评判标准,那么在艺术中,艺术家的表现将不再发挥主要作用,倒是诸如照相和录像等能对现实生活进行逼真复制的活动,会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