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涂尔干的空间实证研究成果

涂尔干的空间实证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涂尔干已经把孔德隐形的空间实证思想显性化,深入阐述了空间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具体研究社会现象。涂尔干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析,其前提就是社会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异质性。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所阐述的空间实证研究思想,其实是他在之前的包括《自杀论》的研究中已经付诸实施了。

涂尔干的空间实证研究成果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法国知识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孔德的启发和影响,涂尔干把孔德的实证精神具体化,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开启了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路线。值得注意的是,涂尔干已经把孔德隐形的空间实证思想显性化,深入阐述了空间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来具体研究社会现象。涂尔干发现空间与人们的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因此,空间具有社会性,对此,他说:“既然单一文明中的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来展现空间,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划分形式及其所依据的情感价值也必然是同样普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它们起源于社会。”(涂尔干 1999)顺着这个空间分析的思路,涂尔干发现北美印第安普韦布洛人的居住空间安排,发现了空间布局与这个氏族群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当然,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其影响是双向的。社会影响了空间的布局,而空间结构也会影响社会结构及社会制度。在对安普韦布洛人进行空间实证分析之后,涂尔干得出一个结论,他说:“这样,社会组织就变成了空间组织的模型和翻版。”(涂尔干 1999)可见,空间结构会影响社会组织的结构,而社会结构也在影响着空间结构。这就是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互相影响的“二重结构论”的思想。所以,空间分析是涂尔干的社会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涂尔干社会科学的重要特色。

涂尔干认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析,其前提就是社会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异质性。他强调说:“本质而言,空间的表现是感官经验材料最初达成的协调。然而,如果各部分空间的品质是相同的,并且实际上可以互相转换的话,那么这种协调就不可能产生。”(涂尔干 1999)换言之,要实现社会系统的协调运作,需要空间与社会的良好匹配。这里隐含着一层深意就是存在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最优匹配解,一旦达到了这个最优匹配解,那么,社会系统就可以在特定的空间上协调发展和运行。当然,涂尔干并没有直接阐述这个最优匹配解的具体内容,而是设想了有这样的对应和优化关系存在。与涂尔干处于同时代的另一位实证主义研究者的维弗雷多·帕累托,弥补了涂尔干的不足,明确提出了社会改进的最优解,即所谓的“帕累托解”,而社会改进的过程也被后人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系统的改进,使得社会运行更有效率,社会制度的设计更加合理。作为一名实证主义者,维弗雷多·帕累托主要是从社会系统角度来进行实证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社会改进的思想。与他不同的是,涂尔干从空间与社会匹配的这个更大范围的角度来思考社会改进问题,强调社会空间的最优化。因此,同样是实证社会科学研究,在具体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上,也是存在着差异的。

涂尔干的社会空间分析,还强调动态性,即时间的重要性,其实这就是社会时空的研究思路,强调空间与时间的同一性。他说:“要想在空间上安排各种事物,就应该尽可能地把它们有所区别地安置下来,诸如左或右、上或下、南或北、东或西,等等,就像在时间上来安排各种意识状态一样,必须尽可能地把它们定位于某个确定的日期。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不像对待时间那样去划分和确定空间,那么空间也就不能称其为空间了。”(涂尔干 1999)所以,在涂尔干看来,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采用空间分析和采用时间分析具有相似性,在具体方法上应该互相借鉴。尽管涂尔干并没有建立时空模型,但是,时空模型思想已经在里面了。在社会科学的分析中,要把特定事物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来进行实证研究。这是建立时空模型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事物就成了时空模型的一个案例,很多这样的案例放在一起,就成了时空模型的时空序列数据,就可以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建构时空模型。一旦这样的时空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和其他检验,并且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那么,这样的时空模型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中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社会科学中时空实证分析的基本范式,其实,其基本思想已经出现在涂尔干的论著中了。(www.xing528.com)

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所阐述的空间实证研究思想,其实是他在之前的包括《自杀论》的研究中已经付诸实施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在1912年出版的,比《自杀论》晚了15年才出版,后者是在1897年出版的。可见,涂尔干是先完成了《自杀论》,后来再开展关于宗教生活的研究。在《自杀论》中,涂尔干已经很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对欧洲大陆上的自杀行为进行研究。为了研究自杀和酗酒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涂尔干就以法国为例,通过比较自杀和酗酒发生率的法国地图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在地图上的分布并不呈现出显著的重合。因此,他就得出结论,说:“如果比较一下现实自杀和酗酒情况的法国地区,人们看不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涂尔干 2008)这种空间分析方法,至今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还在广泛使用,是空间实证分析方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若社会现象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重合度,那么,可以推断出这些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导致出现这种空间分布上关联性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的,比如不同社会现象之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可能是共同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反之,若在空间分布上不存在显著的重合度,那么,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这些社会现象之间就不太可能存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对此,涂尔干总结说:“因此,两种现象的地理分布很不相同,所以不能说一种情况的发生对另一种情况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涂尔干 2008)这种结论的得出就是依据社会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这是空间实证研究的基本模式,即从空间分布来推断出社会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

当然,涂尔干的空间实证分析除了空间分布的轮廓分析之外,还重点分析空间分布的内部特征。他说:“此外,自杀的地图上显示南部最严重的地区是瓦尔省和罗纳河口省,而在酒精中毒的地图上则根本不是这样。”(涂尔干 2008)这是空间实证分析中的热点分析(hot spots analysis)方法,目前,在流行病犯罪学领域也应用得很广。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涂尔干还加入了气候等环境分析,他说:“这个地带的相对位置本身清楚地表明,气候并不是这个地带发生许多自杀的原因。从地图上看,这个地带不是由单一的、几乎是同等和同质的长条构成的,它包括所有气候相同的国家,而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构成的:一个地区以法兰西及其周围几个省为中心,另一个是萨克森和普鲁士。”(涂尔干 2008)涂尔干的研究还涉及了空间尺度的问题,他说:“就法国而言,一般的地图只是按省来表现自杀率,对这种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实际上,在仿效的结果上应该最明显的地方,即同一个省的不同县,在这种地图上却看不出仿效可能产生的结果来。”(涂尔干 2008)涂尔干在这里谈的就是空间实证研究中的空间尺度问题,即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最佳的空间尺度。他这里所指的“在这种地图上”,就是法国省级地图,这种地图由于空间尺度大,无法有效研究自杀行为的仿效问题。于是,他自己做了一张法国县级层次上的地图,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对此,他肯定地说:“因此,为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特别绘制了一张分县地图;这张地图涉及1887-1891年这五年时间。阅览这张地图给我们提供了最意想不到的结论。”(涂尔干 2008)所以,涂尔干在《自杀论》中为开展时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证研究范本。尽管当时的时空分析技术还比较落后,但是,对社会现象开展时空实证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要素都已经具备了。当然,他的这个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个主要的局限就是采用的是静态的空间分析。尽管涂尔干用了国别和时间的数据,但是,空间和时间的分析基本上是彼此独立的,所以,他的空间分析主要是静态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