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目的沿革注释在很多情况下与类目的参照注释类似,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在两个或几个类目下出现的沿革注释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类目的相关问题。
例1.E24军事装备工作
总论军事装备建设(装备发展、体制、规划、计划等)入此。
见E145注
<4版类名:生产建设工作;5版改入E249>
<4版入E27>
E249 生产建设工作
论述军队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著作,如军垦农场、抗灾抢险等入此。
<4版入E24>
E27 各种武装力量
<总论军事编制、装备与实力的著作,5版改入E26、E24有关各类>
例2.D922.182.3 社会福利法
社会救济法、慈善与募捐法、优抚法等入此。
<4版类名:社会保障法令;社会保险法,5版改入D922.55;残疾人保护法5版改入D922.7>
D922.7 人权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等入此。
<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4版入D922.183;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4版入D923.8;残疾人保护法,4版入D922.182.3>
从上述例1中可以看出“生产建设工作”由4版E24改入到5版E249,在两个类目下分别作了沿革注释;从例2中可以看出“残疾人保护法”由4版的D922.182.3改入5版D922.7在两个类目下都分别作了沿革注释。
通过前文介绍我们知道,类目的沿革注释有五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表述方式及内容都不尽相同,有的简单,有的比较复杂,下面根据沿革注释的类型一一进行解析。
一、说明类名变化情况
《中图法》第五版中说明类名变化情况的沿革注释的类目963个,占《中图法》第五版总的沿革注释的27%,占比排在第二,说明《中图法》第五版更改类目名称的类目较多,也就是说《中图法》第五版中对类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改和规范。这种类型的类目沿革注释表述方式直观,直接将“4版类名:×××”置于“<>”中,让人一目了然。类目名称使用了更加规范的语言,便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类名就能准确的把握类目的含义和文献所属的类,做到入类更加准确。
1.对类名进行规范。
例如:(1)R339.3+6寿命
<4版类名:长寿>
(2)F124.3 技术发展与创新
<4版类名:技术发展与革新>
在上例(1)中我们看到,五版类名“寿命”比四版类名“长寿”的表述方式更科学、规范。
在上例(2)中五版将四版类名中的“革新”改为“创新”,使类名更具有时代特色,现今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动力,类名的更改既能体现时代特征又实现了分类法的文献保障原则。
2.对类名进行更改,类目的内涵变小。
例如,TS262.4 黄酒
〈4版类名:黄酒、清酒〉
以上例子中4版的类名“黄酒、清酒”5版更改成“黄酒”,类目的内涵变小,容纳的内容变少。
3.对类名进行更改,类目的内涵变大。
例如,C912.63社会舆论、社会影响
〈4版类名:社会舆论〉
以上这个例子中4版类名“社会舆论”5版更改成“社会舆论、社会影响”,类目的内涵变大,容纳的内容变多。
二、前版类号改为后版新类目时,说明类号变化情况
《中图法》中前版类号改为后版新类目时,说明类号变化情况的类目沿革注释147个,占《中图法》第五版总的沿革注释的4.1%,排在第三位,但这类沿革注释的表述形式比较复杂,表述的内容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将某类目改入另一个同级类中,原来的类目改为其他类名。
例如,F243.1 劳动组织与管理
生产小组、劳动分工与协作、劳动定额、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制等劳动管理入此。
<4版类名:劳动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4版入F243.2;劳动定额,4版入F243.3;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制,4版入F243.5>
F243.2 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设计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长远发展入此。
<4版类名:劳动分工与协作;5版入F243.1>
F243.3 人员招聘、选拔与考评
<4版类名:劳动定额;5版入F243.1>
F243.5 激励制度
绩效考评、考核、奖惩、升降、劳动竞赛等制度入此。
<4版类名: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制;5版改入F243.1>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F243.2、F243.3、F243.5三个类目改为了其他类名,这三个同级类目同时改入了它们的另一个同级类F243.1中。
2.将某类变成了其他类的注释,并且还降了类级,而原来的类名变成了一个新类名。
例如,F272.15决策与制定
战略目标、计划入此。
F272.2 企业创业管理
<4版类名:计划;5版改入F272.15>
在以上例子中“计划”的类号由4版的F272.2变成了新类号F272.15成为了F272.1的下位类,类级上降了一级;同时还看出《中图法》第五版F272.1类名更改之后,新设置了下位类,与第四版相比改动较大。
3.将某些复合型类目类进行拆分,形成几个单独的类目,而且从属的上位类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4版)
社会优生学入此。
C912.4 社会人类学(5版)
<4版类名: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5版改入C958>
C958 文化人类学(5版)
<4版入C912.4>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化人类学”从4版的“C912.4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分离出来,变成一个新类,并且由“C91社会学”的下位类变成了“C95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下位类。
4.在4版中有些归属不当的类目在5版变成了停用类目,并且在其他地方增设新类号安排此类目。
例如,{D926.34} 司法监督
<停用;5版改入D926.4>
D926.4 司法监督
对侦查、法庭审判、执行及监狱的法律监督等入此。
<司法监督,4版入D926.34>
在这个例子中,“司法监督”原属“D926.3检察院”的下位类,明显属归属不当的类目,因此5版将其变成了停用类目,同时为其重新设置类号并设置成与“检察院”同级类目。
5.对类目进行重新理顺,将原来的类目变成了交替类目。
例如,[F270.3]企业经济效益
宜入F272.5
<4版为正式类;5版改为交替类>
[F270.7] 企业现代化管理
<4版为正式类;5版改为交替类>
F272.5 评价与控制
企业经济效益、经济评价、企业绩效等入此。
<4版类名: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4版入F270.3>
F272.7 企业现代化管理
<4版入F270.7>
上例中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现代化管理”在4版是“F270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下位类,是正式类目;在5版变成了“F272企业管理(总论)”的下位类(“企业经济效益”在“F272.5评价与控制”的注释里),而“F272企业管理(总论)”是类目重新理顺后产生的新类目,并且还将两个类目变成交替类继续保留在原类目下,以备某些专业用户集中文献时使用。
6.调整类目的归属,使类目更科学,更明晰。
例1:D921.11国家权利机关组织法(4版)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自治法等入此。
D921.11 国家权利机关组织法(5版)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入此。
<民族自治法,5版改入D921.8>
D921.8 地方自治法(5版)
民族区域自治、基层自治、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法入此。
从例1中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法”改入“D921.8 地方自治法”,使类目更科学,更明晰。4版的入类方式容易产生二义性。同时,5版的归类方式将所有关于“自治”方面主题的文献信息集中入类,有利于文献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例2:D813.4 各种组织(4版)
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联合
国委员会、裁军问题委员会等入此。
D994 平时国际法(4版)
国际争议、国际调停、国际仲裁、国际干涉等入此国际常设法院入D813.4
D813.4 各种组织(5版)
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联合国委员会、裁军问题委员会等入此。
<国际法院,5版改入D994>
D994 平时国际法(5版)
国际争议、国际调停、国际仲裁、国际干涉以及国际法院的组织原则、管辖权、判决等入此。
<国际法院、国际常设法院,4版入D813.4>
例2中5版将“国际法院、国际常设法院”改入“D994平时国际法”,虽然是在注释中出现的但同样也使类目变的更科学、更明晰,方便了用户使用。
7.某些类目取消了类目仿分,也就是取消了一组下位类号,使得类号发生了变化。
例如,TD216露天矿设计
<4版资料分类时,可仿TD214分;5版取消仿分>
这种情况在《中图法》第五版里一共有24处,其中TD类1处、TF类5处、TS类18处。取消了仿分,就是删除了下位类,这就使得原来所有的下位类共用一个上位类号,由此带来了类号的改变。
三、说明类目内容变化情况
《中图法》第五版说明类目内容变化情况的沿革注释的类目115个,占比3.2%,占比较小,表现形式也不太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与四版相比五版的类目内容扩大
例如,D922.15 华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法(5版)
<4版类名:华侨、民族事务管理法令;宗教事务管理法,4版入D922.19>
D922.19 其他(5版)
彩票管理法入此。
<宗教事务管理法,5版改入D922.15>
D922.15 华侨、民族事务管理法令(4版)
D922.19 其他法令(4版)
宗教事务管理法令等入此
由上例看到,D922.15类的5版类名增加了“宗教事务管理法”的概念,有关“宗教事务管理法”方面的文献由4版“D922.19其他法令”改入到此类,类目内容发生了变化,类目的容纳性扩大,“宗教事务管理法令”在四版中是以注释的形式出现在“D922.19其他法令”下,五版将其作为正式类名设置,直观,清晰,更加方便用户使用。(www.xing528.com)
2.与四版相比五版的类目内容减小
例如,F832.2 银行业务(5版)
<4版类名:银行制度与业务;银行制度,5版改入F832.1>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5版)
银行制度、金融体制改革入此。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4版)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4版)
金融体制改革入此。
由上例看到,5版将F832.2 的类名由4版的“银行制度与业务”改为“银行业务”,而将“银行制度”的有关内容改入F832.1中,类目的内容变小了,类目容纳的内容变得更为单一了。
3.改变了类目仿分的内容,由此带来了类目内容的变化。
例如,E289.58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有关台湾军事的著作入此。如需细分,可仿E3/7类下的专类复分表的0/5分。
<4版仿E296.0/.8分>
由上例看到,随着仿分内容的改变,类目内容相应发生了改变,与之前的仿分内容比下位类整体变得更详尽了。
4.其他
例如,R289.5 验方与单方
包括某具体方剂的研究
<4版按方名排,5版删除>
这个类目沿革注释的内容应该是对相同类目进行区分的注释(也可以说是同类书区分方法注释),这个注释的类型在《中图法》第五版沿革注释的类型中没有涉及,将其归入此处,也只是权宜之计。将《中图法》第四版中的这条注释删除,无论是组织藏书还是建立文献检索系统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
四、说明交替类目变化情况
《中图法》第五版说明交替类目变化情况的沿革注释的类目33个,是《中图法》第五版沿革注释五种类型最少的,占比仅为0.92%。这种类型的沿革注释内容不是很繁杂,但其表现形式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表述由四版的正式类变成五版的交替类。
例如:[F062.9]产业经济学
宜入F26
<4版为正式类;5版改为交替类>
上例中的表述形式是这种类型沿革注释的主要表述形式,绝大多数的这种类型的沿革注释采用这种表述方式,直观、一目了然,用户通过注释马上了解到四版修订五版后类目性质的变化。
2.四版改五版后交替类目和宜入类目发生了互换,五版的正式类目下的沿革注释直接说明四版为交替类。
例如:DF525合同法(五版)
<4版为交替类,宜入DF418>
[DF418] 经济合同法(五版)
宜入DF525。
[DF525]合同法(四版)
宜入DF418。
DF418 经济合同法(四版)
契约法入此。
通过例子中的沿革注释看到,此类四版是交替类,五版改为了正式类,将“DF418经济合同法”类变成了交替类,两个类目的交替性质进行了互换。这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文献保障原则。
3.说明四版时是交替类,五版取消交替类目的设置并且改变类名成为一个新的类目。
例如:D912.8 传媒法、信息法
<4版类名:军法,为交替类,宜入E126>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此类在《中图法》四版中是交替类,五版改变了类名变成了正式类,实质是变成了一个新的类目。由于“军法”与其它法律的性质不同,就其完全归入“军事”类,不再作交替类目处理,更为科学、合理。
4.四版时是相同性质的交替类目,五版的处理方式却不同。一种是改成其他类名成为正式类目,将原来的类目变成其他类的注释,指示入类方法;另一种是改成其他类名成为正式类目,同时在其它地方重新设置新的交替类目。
例如,(1)F299.22城市经济管理
<4版类名:城镇规划与建设;为交替类,5版改为正式类>
F299.21 城镇形成、发展与建设
城镇规划与建设入TU984.2。
(2)F292城市经济管理
<4版类名:城镇规划与建设;为交替类,5版改为F291.4>
[F291.4]城镇规划与建设
宜入TU984。
由上述例(1)看到,改变了类名变成正式类的同时将“城镇规划与建设”以“F299.21城镇形成、发展与建设”下指示分类方法的注释的形式进行处理的;而在例(2)中虽然也将此类改变类名成为正式类,同时还将此类在其他地方设置了新的类号进行容纳并保留其交替类目的性质。
5.更改类名同时将类目变成了交替类。
例如,(1)[G252.7]信息检索服务
宜入G254.97
<4版类名:文献检索,为正式类;5版改为交替类>
(2)[S895.3+4]孢子虫病
宜入S895.2+36
<4版类名:孢子桐病;5版改为交替类>
上述例子中都是将原类目更改类名后改为交替类,宜入的类目例(1)是五版新设置的类目、例(2)是原有类目。这种方法更改后使类目的从属关系更明晰,更有利于文献的集中和分散处理。
6.交替类目改变了原来的宜入类目。
例如:[TN915.65]无线用户环路(无线接入网)
宜入TN926
<4版宜入TN925+.93>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图法》第五版将“TN925+.93 无线用户环路(无线接入网)”改为停用类目,占用“TN926”及其下位类号设置了“TN926无线接入技术与无线通信网”及下位类目,用以容纳相关内容的文献,随着宜入类目的停用,相应的宜入类目也就变成了新类目。
五、说明类目停用情况,指示停用类目改入何类
《中图法》第五版说明类目停用情况,指示停用类目改入何类类型的沿革注释的类目2284个,是《中图法》第五版沿革注释五种类型中最多的,占比约为64.1%。虽然占比很大,但其类型不是特别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下位类停用改入上位类,这种情况的特别多,占停用类目的绝大多数,尤其是自然科学部分。
例如:(1)TS152.2 纺纱设备
前纺工程、后纺工程、废纺、直接纺纱、变形纱加工、纺纱新机械等设备入此。
{TS152.22} 前纺工程设备
<停用;5版改入TS152.2>
{TS152.23} 后纺工程设备
<停用;5版改入TS152.2>
{TS152.24} 废纺设备
<停用;5版改入TS152.2>
{TS152.25} 直接纺纱设备
<停用;5版改入TS152.2>
{TS152.26} 变形纱加工设备
<停用;5版改入TS152.2>
{TS152.27} 纺纱新机械
<停用;5版改入TS152.2>
(2)D046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入此。
{D046.1} 民主和专政
<停用,5版改入D046>
{D046.1} 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
<停用,5版改入D046>
以上两个例子(1)选自自然科学(2)选自社会科学,均是下位类停用改入上位类,第一个例子是将停用的下位类全部以上位类注释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第二个例子是直接停用下位类。这主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由于立类过细导致下位类的文献数量较少,为了实现文献保障原则进行类目删减,停用下位类目。
2.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停用一个类列的一整组类目。
例如,{G35} 情报学、情报工作
<停用;5版改入G25>
……
……
{G359} 世界各国情报事业
<停用,5版改入G259>
为了适应图书情报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中图法》第五版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合为一体,因此停用了所有有关“G35情报学、情报工作”类列的29个类目,改入到“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列的相关类目。
3.改变了归属的类目。
例如,{D922.183} 青少年法
<停用;5版改入D922.7>
{D922.7} 人权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等入此。
在这个例子中“青少年法”原属于“行政法”的下位类,五版设置了“人权法”这个新的类目后,将其改入这个类,因此停用了原来的类目,这种情况在《中图法》五版中也存在很多。
4.合并到其他类而停用此类。
例如,{B5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5版)
<停用;5版改入B505>
B505 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哲学(5版)
欧洲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入此。
B505 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哲学(4版)
欧洲现代哲学入此。
从上例看到《中图法》第五版将“B50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类停用后,合并改入“B505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哲学”类,与“欧洲现代哲学”同时出现在注释中。
5.五版启用四版的停用类目,设置交替类目,这种类型较少,属个别情况。
例如,[C912.5]社会分层、社会流动(5版)
宜入D013
<4版为停用类目,5版启用为交替类>
{C912.5} 民族学(4版)
<停用;4版改入C95>
6.五版停用四版的交替类目。
例如,{TS974.5} 家庭健身、健美
〈停用;4版为交替类,宜入R161、G883与G831.3 等有关各类〉
上例中的类目四版是交替类,五版停用了这个类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