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不列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形成了不列颠历史上的“圈地运动”(Enclosure Movement)。
圈地运动是一系列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它为不列颠农业革命扫清了道路,促进了农业的飞速发展。由圈地运动带来的农业进步使农业能够生产出充足的剩余产品以支持工业扩张,而充足的农业剩余产品正是工业化成功进行的最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圈地运动不列颠农业革命就不可能那么容易实现,工业化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完成。圈地运动不是不列颠遭受的诅咒,而是拯救了它。圈地运动是不列颠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进步。
一、圈地运动的背景
15世纪后,不列颠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不列颠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不列颠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在不列颠,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不列颠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加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二、圈地运动兴起的原因
圈地运动引起了不列颠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一运动的兴起是一系列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敞田制下,田地混杂不堪,每个农民必须按照共同的惯例就何时犁地、栽种和收获以及种植何种作物进行协作耕耘,大多数田地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1730年以后,经农业理论家和实践者所倡导和实验的作物轮种、选育优良家畜品种、完善排水及施肥、提高耕作集约化程度等农业改良方法在不列颠广为传播,大大刺激了地主和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采用新的改良方法进行耕作成为当时的一种潮流。然而,这些新的方法必须在宽敞不受限制的土地上才能进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个人分散占有土地的散在式农业已经成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喂养家畜的绊脚石。政府也注意到了敞田制的低效率及其不适应性,并加大了立法圈地的力度。敞田制下的散在式农业由于阻碍了农业技术改良,使农业增产面临极大困难,在人口增长和物价上涨所反映的与日俱增的农产品需求压力下,散在式农业逐渐向圈地式农业转化,圈地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圈地运动并不是一个混乱的过程,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它有序进行。首先,圈地运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英国议会通过了大量的圈地法案,其中以1766年通过的私法圈地程序最具有代表性。《私法圈地程度》规定,圈地先由所在地大片地产所有者,保有公簿持有权宅地、农舍、地产和其他财产的签名人,联合向下议院递交请愿书,并在那里宣读;下议院按照请愿书起草和提出议案,在征求土地所有者和拥有公有权利的业主的意见后,如没有委员会明确反对的情况,通过此议案;在下议院三读通过后,议案在上议院通过,并由国王同意,即为生效。其次,具体执行圈地的圈地委员的工作在大体上是公正和细致的。圈地委员的资格获得也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诚实与公正”的名声。当时大量的圈地记录也表明圈地委员是多么“小心而仔细”地履行他的职责。最后,政府对圈地运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国会法令不仅禁止特定地域的圈地,而且规定了保护自耕农的措施。
圈地运动不是一个疾风暴雨式的革命过程,它的阶段性和渐进性保证了社会的稳步发展。不列颠的圈地运动至少可分为两个阶段,16世纪的“羊吃人”阶段和18世纪的议会圈地阶段。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由耕地转为牧场,后者主要是从牧场转为耕地以及开发荒地、林地等;前者并未带来技术上的进步,仍然是一种粗放经营,后者促使农业管理、技术水平出现了一次飞跃。18世纪圈地中的农业改良主要不是通过发明高效率机器,而是依靠引进新作物、改良畜种、改进耕作制度、改善排水系统等,由此而产生许多新工作诸如筑篱、修路等。此外,圈地还开垦了大片公地和荒地,新耕作制度也取消了休耕。这些都表明18世纪的圈地运动带来的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正是这样才使得圈地运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部分流入城市,为不列颠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不列颠的工业发展,使不列颠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不列颠的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不列颠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www.xing528.com)
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禁止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
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这种资本主义大农业为不列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粮食及肉类,有力地推动了不列颠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世界上其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缺乏,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圈地运动中,圈占土地贵族办起了农场、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经济利益上与资产阶级是一致的,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两者结成联盟共同领导了革命。圈地运动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灾难,广大农民被地主用暴力从土地上赶走,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他们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不列颠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19世纪中期,不列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圈地运动,是不列颠历史上一次历史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它导致了不列颠农业革命,推动了不列颠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为不列颠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对不列颠圈地运动运动背景、兴起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解读圈地运动和加深理解不列颠独有的圈地运动。(缪燕秀、赵晓囡)
参考文献:
[1]G.E.Mingay,Parliamentary Enclosure in England:an introduction to its causes,incidence and impact 1750-1850[M].Longmsn Singapore Publishers Ltd.1998.
[2][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5]沈玉.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的影响新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1).
[6]咸鸿昌.圈地运动与英国土地法的变革[J].世界历史,2006(5).
[7]杨晓敏.圈地运动今昔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
[8]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