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把学习优秀与聪明联系在一起,而聪明又等价于智力。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智力的差异并不大,这绝不是安慰那些成绩落后同学的说辞。但是当老师的也会发现一个现象,有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快,一点就通,但是有的学生会反应慢一点,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脑袋就是转不过那个弯。看来不同学生的思维还是有差异的。既然思维存在差异,可能有人就会将这种思维差异归结于智力,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呢?
有实验显示,普通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并不大,但是学习效果就是不太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我还是以自己为例说明这一点。
我是在农村长大,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我童年时候的玩具没有现在这些小孩那么丰富,现在的小孩随随便便就可以去玩具超市买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玩具回来。即使那时候有玩具超市,我的家里也没有余钱给我买。那怎么办呢?玩儿又是小孩的天性,于是我只好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所以我小时候自己动手制作了很多土玩具,比如木头汽车、木手枪、陀螺、弹弓等等。这不仅丰富了我童年的精神生活,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因为很多玩具需要自己进行设计和改进。我还记得读高中时物理学习了《电磁感应》一节内容后,回家我就将家里的蓄电池的充电器拆解了,然后改装成了一个升压器。我将改装后的升压器接上几伏的电压后,当开关闭合瞬间居然可以得到上千伏的电压(虽然电压较高,但是因为是瞬间放电,所以没有危险)。这些动手操作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我发现在物理学科上面,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相比周围的同学来说要好一点,但是这不能说明我的智力就有多高,唯一能够说明的,就是在某方面我的思维习惯要好一些。
举上面的例子我是要说明,习惯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当理科老师的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部分学生学习理科相对别人要吃力一点,但这不能说明他们的智力就比别人低,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好静,更喜欢记忆。但是有的同学从小好动,好动就给了他们思考和动手的机会,于是久而久之,他们的逻辑思维就会好一点,学习理科也就会轻松一点。但是好静的学生学习语文和英语的能力却是好动的学生羡慕不已的。(www.xing528.com)
上面讲的内容只是说明了习惯的一方面作用,习惯的作用其实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决定成绩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习惯,因为习惯可以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习。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效果很一般,也就是所谓的思维不是很灵活的那一类。但是他却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来找我问问题。由于他的这个习惯,平时落下的知识也就补上了。最后他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
所以,那些常常抱怨不如别人的学生,找找自己身上的缺点,要想提高成绩,就从这些缺点入手改变,养成好的习惯,相信你会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