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位男生叫Y同学,学习和行为习惯都不太好,并且喜欢撒谎,在老师面前是一副模样,在背后又是一副模样。有一天我接到了他家长打来的电话,我们聊了会儿,他的家长对我说:
“我和孩子聊了聊,感觉他的学习也挺努力的,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所以压力特别大,不知道为什么……”
我听得出家长还是很爱儿子的,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很优秀的,并且非常信任他。可是我却当场给家长泼了一瓢冷水,我说:
“你知道你儿子在学校里的平时表现吗?你只是听他给你讲他在学校做了什么,可是你知道他做的和说的是否一样呢?”
家长沉默了,于是我又说:
“恰恰相反,我觉得对于他而言,学习上还有巨大的潜力需要挖掘(言外之意他儿子并不是非常努力)。他说压力大可能不假,但是他却没有去寻找克服压力的方法——努力,所以要告诉他要用功学习。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这样讲就完了,还要告诉他学习的方法,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这是我和家长的观点发生了冲突的一次经历。还有一次我和家长的观点也发生了冲突,可是情况却截然相反。那是我接手第二届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学生刚刚进行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M同学的家长找到我,看得出他是带着满腔的火气来的,他板着一副吓人的面孔对我说:(www.xing528.com)
“我这个女子就是不听话,成绩下滑这么多,昨天我就教训了她。她学习根本不用功,我觉得对她的打击还不够……”
我从未遇到如此暴躁的家长,还没等他说完,我实在忍不住了,大声地制止了家长:
“你说什么!你的女儿还需要打击?难道你不知道她在学校里已经非常努力学习了吗?一次月考成绩的下滑你就认为她学习不用功,她还敢跟你交流吗?你知道她现在的内心是多脆弱,多需要你的安慰吗?你还说要打击她,你难道要逼她做出极端的事吗?!”
不是我为M同学辩护,她平时在学校里的表现的确非常好。可能也是因为刚刚升入高中的各种不适应,一次月考成绩出现了在允许范围内的下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家长,却把成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打击不够,这是多么荒唐。她女儿本来很听话,但是性格很软弱,看得出多少年来她都是生活在她暴躁的父亲呵斥的阴影下。这太可怕了,为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一天我激动地驳斥那位家长,我很抱歉,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
在那一学月的颁奖典礼上,我毫不犹豫地将“态度最端正奖”颁给了M同学,为的就是给她一个鼓励。上台领奖时,同学们都给予了她最热烈的掌声。她哭着讲述了自己失败的经验,感激同班的同学和同寝室的同学对她的关心。然后下台前我给了她一个拥抱,告诉她我相信她能行。一天她拿着试卷到我办公室来找我分析成绩,我给她讲的第一句话是:M同学,李老师现在最关心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的心理,我怕你因为这次考试而失去信心,怀疑自己下次是否还能考好。然后,我教给她怎样让自己自信起来,最后M同学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办公室。
我举这两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有的学生需要的是面包,我们就不能给他矿泉水。有的同学需要的是矿泉水,我们就不能硬塞面包给他。我们要知道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再对症下药地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