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而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1],是全部科研工作者群体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具体可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撰写规范、学术交流规范等。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和精神产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生产过程应当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首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应是人类知识增量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求真性或进步性,因而不能是对既有知识的重复(转载、转化的除外)。其次,其作为一种社会性成果,需要以符合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符合在特定社会中所认可的规范[2]。前者主要与内容有关,如创新性、准确性、客观性等,后者主要指形式上的约定和规范,比如引文注释的规范,引证别人的学术观点要加以说明的规范,申明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的规范等,即客观表现形式要件的规范。学术规范虽然不是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优劣的评判,但高质量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一般都会较好地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学术规范自身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学术规范也随之进步。此外,学术研究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表现形式发生的变化也会导致学术规范的变化。对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而言,其内容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与传统的印本文献有较大不同,如传统媒介环境下规定的字体、字号、段落等在不同的阅读终端出现了不同的显示形式,分屏显示、全文检索、内容超链接等技术的应用也冲击和改变了原有的学术形式规范,如可以用超链接等方式对内容进行交叉引用,对支撑论文的数据、图表、实验步骤、相关参考资源等进行关联,为读者获取学术信息、验证内容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手段[3]。为此,需认真研究并严格执行被国际认可的网络学术规范,建立适应于中文学术作品的网络学术规范,使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交流仍然具有延续传统印本环境下科学交流系统的三大核心功能:交流科学知识、维护科学规范、对研究成果给予声望和承认[4],以提升作品质量和增进学术积累、加强学术创新等。我们认为,建立网络学术规范,有利于依靠科研人员的学术价值信念和自律以及科研群体的共同监督,规范网络学术成果创作,克服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内容容易拷贝、复制以及粗制滥造等的弊端,妥善解决学术不端、知识侵权等风险。为保证知识发现的优先权得到明确的确认和保护,除了依靠网络学术规范、学术界的自律之外,还可以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网络实名制或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等。网络实名制有利于确认知识信息发现的优先权,保证思想和观点的不被盗用和滥用,调动广大用户的积极性;有利于净化网络信息空间,使得科研人员所发表言论和观点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声誉,更使故意发表谬论的别有用心者为自己的丑陋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以此净化网络学术空间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