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评价研究现状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评价研究现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Rieh基于对15名学者Web信息搜索行为的考察,提出了一个Web信息质量和认知权威性判断的概念框架,包含信息对象特征、来源特征、用户知识、任务类型4个方面,发现用户选择特定的信息是对文档评价之前的预判断活动,信息质量包括良好性、准确性、时效性、有用性和重要性5个维度,认知权威性包括值得信赖、可信性、可靠性、学术性、官方背景和作者权威性6个方面[12]。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评价研究现状

1998年,Wang基于对信息用户的调查分析,将信息质量定义为“适合目的的信息”,超越了信息准确性的信息质量传统认识,认为信息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包含4种类型、15种维度的信息质量模型:内在信息质量(准确性、客观性、可信性和声誉)、访问性信息质量(可访问性、安全性)、情境信息质量(相关性、价值增值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数据量)、表达信息质量(可解释性、易理解性、表达的简洁性、表达的一致性)[10]。Wang将检索过程中的文献评估和使用标准分为两种类型:关于主题、内容、深度、格式等的文献内容信息标准和关于文献用户专业和个人情况的情境标准[11]。2002年,Rieh基于对15名学者Web信息搜索行为的考察,提出了一个Web信息质量和认知权威性判断的概念框架,包含信息对象特征、来源特征、用户知识、任务类型4个方面,发现用户选择特定的信息是对文档评价之前的预判断活动,信息质量包括良好性、准确性、时效性、有用性和重要性5个维度,认知权威性包括值得信赖、可信性、可靠性、学术性、官方背景和作者权威性6个方面[12]。Greisdorf确认Web文献的相关性评估作为问题解决和决策制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检索结果的话题性、针对性和有用性被考虑[13]。Tombros探索了在Web信息检索过程中在线用户评估元素,该研究赋予每个参与者3个任务:第一个任务需要搜集一般的背景信息;第二个任务关注信息充分的决策;第三个任务要求参与者形成信息列表。研究发现他们使用的评估元素基于任务的类型和前进方向的步态而不断变动:在决策任务中,用户更多的关注文献的事实特征(数量、图片)和所提供信息的范围和深度;在列表任务中,参与者更多地关注检索词、图片和超链接等[14]。Savolainen从相关性的视角调查了用户在基于Web的搜索中如何在检索列表中选择超链接和Web文献,该研究发现了关于超链接和Web页面相关性判断的18个标准:理解能力、可访问性、情感清晰度、费用、好奇心、及时性、熟悉性、语言、新颖性、可靠性、安全性、特殊性、时间限制、话题性、适用性、合法性和多样化,并指出特殊性和主题性是评估超链接和Web页面高度被使用的标准[15]。Fink-Shamit基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实证研究了网络学术信息质量评价,包括:内容可信性(作者属性、完整性和范围、以前熟悉的信息、准确性、来源、时效性、引用、客观性、参考资源类型(科学或通俗)、写作风格(科学或通俗)),站点可信性[语言、设计(联系方式、广告、图形图片、链接数量、导航性能、页面布局、颜色、表格和数字、站点更新、字体)],预测相关性(搜索引擎排序、语言、标题、查询相关性(URL和检索词、片段),评价真实性[以前的知识、进一步的证实(其他站点、专家咨询、印本资源)][16]。胡磊认为用户在互联网信息行为中评价学术信息所使用的判断依据受用户评价动机的影响,当用户具有较高的评价网络学术信息的动机时,主要使用内容方面的判据,偏重信息的质量、合理性、客观性和完整性等;而当用户的动机较低时,他们主要依据内容方面之外的外围因素进行评价,如外部特征、外观与视觉设计等[17]。刘冰认为用户的信息体验与感知是用户内在状态(倾向、期望、需求、动机、情绪等)与系统特征(复杂性、目标、可用性、功能等)、特定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信息质量是用户通过交互过程中的体验和感知而对所获信息内容固有特性(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系统功能和服务性能的主观特性、信息需求或期望满足程度的一种全面、综合评价,并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18][19]。Xie认为,评价是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搜索活动,评价过程包含了高度的复杂性和认知能力,它代表了基本的信息过滤和价值判断,无论是对检索列表还是对文献评价,都高度重视用户评估中的相关性和可信性标准,并揭示出列表和文献评估内在相关,列表评价的一些后评估活动(如点击链接)是文献评估的前评估活动;文献评估的一些后评估活动(如点击后退)是列表评估的前评估活动[2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