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内容是用户使用的基本对象,因此,内容质量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信息质量理论,信息质量包括自身内在质量和外部反映质量两个方面。
4.1.2.1 内在质量因素
(1)科学性
学术研究是利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来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并对其进行应用。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
①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的科学性。
人文社会科学是积累性和继承性较强的科学,必须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形成的知识和理论才能使研究不断推向前进,进一步逼近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所以,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使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其运用是否合适和恰当,便成为其质量评价的决定因素。
②研究资料甄别、综合和诠释的科学性。
网络学术信息所占有的研究资料和对研究资料的挖掘、甄别与综合或数据获取的手段、背景和条件等便成为内容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客观事实,符合正确的道理和标准、普遍的社会法则和认同以及理性精神等便成为网络学术信息内容质量的判断标准。
③论证的科学性。
论证严谨、符合逻辑,论点和论据以及论据与论据之间存在内在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并不矛盾,理论归纳和推论合理,符合学术伦理(学术伦理是指学术研究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时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11])和学术规范等。
总体上,科学性体现为信息的专业性、准确性、客观性等。
(2)价值性(www.xing528.com)
人文社会科学是反映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客观和主观、真理和价值、事实和规律相汇通、相统一的科学[12]。所以,既是事实科学又是价值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如政治法律思想、经济社会学说、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而人的行动总是在一定的观念、理想、价值指引和驱使下所做出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带有特定的价值倾向。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并遵守宪法和法律。
此外,内容主题或话题的新颖性,立意和主题的方向和范围,内容陈述的深度、广度和详细程度等,也影响信息的质量和价值。
4.1.2.2 外部反映因素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是潜在和难以直接观测的,因此,大量分散用户对其的选择、关注和利用状况便间接反映了信息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外部特征和运动状态如不均衡性、差异性等,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和知识含量,这些属性特征包括:
(1)关注和利用状况
用户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关注和利用数量,如访问数量、浏览数量、下载数量、收藏数量、推荐数量、转发数量、评论数量、链接数量、引用数量等,反映了其对用户的价值、影响和吸引力,被用户关注和利用越多,说明得到用户的认可程度较高。
(2)被收录、转载情况
来源网站被ODP、Ipl2等权威目录数据库收录以及获得第三方认证等,如被图书馆进行RSS订阅等;开放存取期刊被吸纳为存取学术出版委员会会员(OASPA)或成为存取期刊目录(DOAJ)成员或在UlrichsWeb期刊目录注册、被著名的信息机构采选并进行二次编辑加工为信息产品,如Web of Science、CSSCI等索引数据库;被权威机构转载或链接等,如《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3)第三方统计数值
如影响因子、H指数、Altmetrics分值、PageRank分值、第三方网站排名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价值和质量,影响或左右用户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质量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