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精神生产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精神生产特征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首次提出并阐述精神生产及其内涵,认为精神生产是关于社会意识的生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项社会实践和创造性活动[1],具有创造性、自主性、继承性、观念性等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精神生产特征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首次提出并阐述精神生产及其内涵,认为精神生产是关于社会意识的生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项社会实践创造性活动[1],具有创造性(或独创性)、自主性、继承性、观念性等特征。

(1)创造性

精神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创造性极高的脑力劳动,创造性是精神生产的基本特征。精神生产者必须要进行思想、观念、意识等的创新,从而创造出新理论、新作品、新思想和新设计等,不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精神产品和思想源泉,这是精神劳动的目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不同于物质产品,人们可以按照既定的规程进行标准化、批量式生产,精神生产则摒弃重复,而是要求人们不断地探索创新、改造发展前人的成果或创造出前人没有的思想、意识或观念等,这是长期以来学术共同体在精神劳动中所形成和自觉遵守的基本规范。所以,创造性或独创性是精神生产劳动最本质的特征,违背了这一特征,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

(2)自主性

精神生产作为一种观念性的活动主要通过人的大脑来完成,为了达到精神生产劳动的创造性或独创性,就必须保持劳动者自主的心态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精神生产者可以自由应用思维方法、创作方式和技巧,以及个人或团队的才能、风格、个性等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表达自身的意识倾向,这样才能无所顾忌地去从事真理的追求或美好意境的创造,如果精神劳动者失去了这种自主性,也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精神生产。(www.xing528.com)

(3)继承性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具有传承性的,作为置身于人类社会之中的精神生产同样也应具有继承性。马克思曾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每一代人都是在继承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的基础上来进行生产创造的。精神生产一方面把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并变成经验的东西上升为概念、范畴、规律等;另一方面,在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以往思想资料中所没有的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而且能够依据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思维预测思想未来的发展图景等。

(4)观念性

不同于物质生产中主体运用生产手段改变客体对象的物质形态,精神生产则是主体运用思维手段对客体进行思想观念的加工、改造和创作,只是在人的大脑中进行,是人的思维运动过程,并不会使劳动对象发生物质性的改变,具有观念性特征。精神产品是一种物化的观念性的形态,虽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但其本质内容却是观念性的,书籍、报刊、网络等只是人们的思想、理论等的记录载体。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也是消化、吸收依附于物质载体的思想观念内容,而不是物质载体自身,以满足精神需要,同时,也是消费者进行精神产品的再创造、再生产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