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0倍速影像阅读法,告诉你如何精准把握文章主题!

10倍速影像阅读法,告诉你如何精准把握文章主题!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将浏览(超阅读)称为“系统化略读”,目的是为了向潜意识输入文章的主题及结构,以便告知潜意识在进行步骤二“找关键词(跳读)”时,要往哪个阅读目的与方向做调整,并让潜意识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吻合文章的关键词上,能更精准地掌握此文章的关键词。用至少一分钟1000字以上的速度,快速大略地扫描文章一次,不要仔细地阅读,只要知道此章节中最重要的主题或概念即可,浏览一页的时间不要超过30秒。

10倍速影像阅读法,告诉你如何精准把握文章主题!

1940年墨提默·艾德勒(Mortimer Adler)提出了四种阅读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包含着前面的层次,请见此处图示。

大概在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开始加强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能力,这表示我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懂得很多词语、句子的意涵,已经脱离文盲状态。“基础阅读”又称为初级阅读、基本阅读、初步阅读,它是阅读的地基,只要掌握“5W2H”和“人、事、时、地、物、因、果”,就能掌握文章八成以上的内容。坊间的速读法,大多都将教学重心放在这个层次上。

大概在初中三年级时,我们就应该具备并熟练掌握“基础阅读”的能力,但现实情况是有些人年纪成长了,阅读能力却没有超过初中三年级的水平,甚至连基础阅读都做不好,那么他就应该先回头训练基础阅读能力,之后再来针对阅读层次进行训练。千万不可奢望直接进行第二层次的“检视阅读”训练,就能自动帮你补齐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能力缺口。而影像阅读法则是要教你超越基础阅读,往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层次继续迈进。

四种阅读层次

在完成前面提到的“书籍的阅读”六个步骤之后,我们就能找一本书并从中挑出符合阅读目的性的章节,开始进行“超阅读”,也就是前述的第二个阅读层次“检视阅读”,又称“系统化略读”或“粗读”。在这个步骤请务必压缩阅读时间,规定自己在几分钟内一定要读完。此阶段不需要很仔细地了解文章内容,只要知道以下三项重点即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写作结构、关键词落在哪些段落上。

有人将浏览(超阅读)称为“系统化略读(skim)”,目的是为了向潜意识输入文章的主题及结构,以便告知潜意识在进行步骤二“找关键词(跳读)”时,要往哪个阅读目的与方向做调整,并让潜意识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吻合文章的关键词上,能更精准地掌握此文章的关键词。

用至少一分钟1000字以上的速度,快速大略地扫描文章一次,不要仔细地阅读,只要知道此章节中最重要的主题或概念即可,浏览一页的时间不要超过30秒。这时内心一定会出现想仔细阅读每个字的念头,但是千万要忍住,千万不要降低速度细读每一个字。

千万别偷懒或是心急贪快而想略过本步骤、直接进入步骤二,否则潜意识无法发挥百分之百的能力去精准地抓取关键词。

浏览时可能遇到一些不太懂的句子或是段落,请千万不要停下来思考,也不要回到这一段的开头,重复“念”一遍,因此有人将此行为称为“粗读(pre-read)”。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碰上稍微困难的地方就常常停下来思考,那么你肯定会觉得这本书很难阅读,会再度让自己陷入负面的思考回路中。你一定有类似的经验:略过不懂的地方后,继续往下看,刚刚不懂的内容便自动清晰明白了。只要你常常有这样的阅读经验,那么你一定会进入正面的思考回路中,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更有信心,也更愿意放大胆量进行影像阅读。

我在前作《眼脑直映快读法》中曾特别强调:一个速读高手是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文章类型与个人理解程度,而使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并非一味求快。

根据80/20法则来判断,80%的书籍或文章内容都不值得你慢慢读,而应该要速读。该速读却慢读,就是自己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步骤一“浏览”就是一个需要运用速读方法的时刻。

在浏览阶段时,请千万要用速读的方式进行,把慢慢读的精神与时间,放在真正需要精读的章节或段落上。要先经过浏览,才能执行精读。

假设你还没有掌握前面所述的“摄像焦点”,而某本书刚到手就立刻要阅读了,也可以选择直接浏览一整本书,只要知道以下这三项重点:书的主题、书的写作结构、关键字落在哪些章节或段落上即可。

假设你还没有掌握前面所述的“摄像焦点”法,但是正在书店中挑选一本书的话,你更需要先浏览整本书。

“表意识”依赖逻辑进行运作,而“潜意识”不用逻辑就能运作,所以潜意识发出的信息,表意识既无法解读、也说不出口。这个阶段只要顺从直觉,不要听信表意识的自我怀疑,继续用扩大的视野(眼睛放松),让视线保持移动,放轻松地听从内心的声音,一旦感觉到这里好像有重点或可能有重点,就大胆地把那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圈起来。

如果文章是偏向理论主题,作者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架构,他会以大小标题来表达架构或是关键词的轻重。熟稔这种表达模式的读者,一定会先直接阅读所有的标题,再决定要不要继续阅读内文。

古代文章写作的基本形式是“起承转合”,而遣唐使将这种写作形式带回日本,因此很多日本的文章也会依照这种方式撰写。“合”是结论,所以有些人会直接略过前面的段落,只读文章最后一段。如果是论说文,思绪的转折之处——“转”——就成了关键点,所以有些人只读“转”跟“合”这两大段。

这两种方式都对,但仅限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作者所写的论说文,或是写作方式依循反面立论的文章。

网络时代开始后,世界的交流更加快速,即使是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作者,也不一定会依照上述方式撰写,所以只看所有标题,或只看最后一两段的跳读方法,现在不见得是管用的。

“找关键词”这个步骤对绝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有四个极大的心魔必须要克服。

初学者都很怕自己会漏掉了重点,而忍不住降低阅读速度。(www.xing528.com)

很没信心,高速状态下看个几行文字,脑中就一直出现想回头再看一次的念头。

忍住!忍住!再忍住!

在这个阶段,放弃紧抓着那缓慢的表意识吧!把你脑中的声音(表意识的murmur碎碎念)关闭,放轻松、放轻松,让眼睛轻松地在纸张上移动就好,让你的潜意识自由发挥吧!

只要阅读前确认过阅读目的,潜意识就能发挥潜能,让你看到重点在哪里。

其实步骤二的“跳读”概念,你早就在使用了。专卖大包装的大卖场会常常更换货品展示位置,不让你老是走同样的路线,直接买了东西就结账离开,而是希望你多逛一下卖场,就有可能看中一些本来没想买的商品。因此,这个场景你一定再熟悉不过:走进大卖场的大门,视线迅速且大略地从左边扫到右边,看到关键词之后,就立刻朝着右边第二条走道走过去——是的,你正在“跳读”。

走入右边第二条走道后,你一样大略地看一眼右边的货架,从上扫到下,确定这边没有你要的东西;接着往左边的货架看去,从上扫到下,还是没有你要的东西——是的,你一样在“跳读”。

继续往前走,你立刻看到十步之遥的右边货架上放着三盒你要的A牌商品,立刻直接走过去拿起两盒,然后就继续往前走,不再看两边货架上的商品——是的,你还是在“跳读”。

回到主要通道之后,你马不停蹄地一直走,一边走一边往左边快速扫描一下,确认这个走道的东西不是你需要的,视线就再继续往前,脚步再继续往前走——是的,你依然在“跳读”。

既然你知道计划性购物时要有所取舍,不把眼光放在购物清单中没有的东西上,影像阅读法也是一样——你不需要把眼光放在目标设定以外的段落或语句上面。

有些人会想一边阅读,一边背下内容。但是一边记忆,一边阅读,是会妨碍理解的。

相信大家都会说:“背下来,不等于是理解。”那么,你为何会害怕刚刚没把内容记住?为什么以为没记住内容就代表自己并不理解内容?这种心态其实是自相矛盾啊!

放心!根据80/20法则,重点的文字量比你想象的还要少,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抓出的文字量怎么只有一点点。

阅读专家或是已经学成影像阅读的人一再强调,上面四种方式是不良的阅读方法。初学者总是想照顾好理解力,就不断地让自己又回到原本的不良阅读习惯上。影像阅读就像四色印刷一样,一层加一层地让大脑理解文中意义,因此理解力是逐渐累积的。假设语言理解力可以两三天速成,那我们就不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花12年的时间去学习语文,不是吗?

养成影像阅读法的习惯之后,你自动就会把这个习惯带到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例如阅读E-mail、阅读LINE的信息、整理衣柜、整理数据、查询网络……都会变得很快速。

阅读带有论点性的内容,有时候看出作者的思考脉络,比找到作者的结论更重要。[6]在影像阅读之后再进行跳读,会帮助我们更容易看出、看懂、看通作者的思考步骤与脉络。

切记,步骤一“超阅读”和步骤二“跳读”都不是要你一边看一边记住内容,而是要掌握作者的表达结构,找出自己所需要的重点,帮助大脑归纳,进而提高理解力与记忆力。所有的影像阅读者都表示:“记住内容是完成所有阅读步骤后,就会自然产生的结果。”

在国外也使用跳读(Skittering)方式进行快速阅读。“跳”指的是眼球不规律地快速移动,视觉焦点不是放在整页文字上,而是跳着仅看部分文字,视线在页面上的移动可以是Z形、螺旋状、W形、C形或X形……不规则的轨迹,目的在于找到跟标题有关系的关键字词。

步骤三,是完成步骤二的“跳读”之后再做一次阅读,但这次只看刚刚步骤二所圈选出来的关键词,没有被圈选的文字通通不看。

初学者在这个阶段常会很恐慌地想:“我刚刚圈选的关键词这么少,肯定是漏掉很多重点。”于是偷偷地重复步骤二,或是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如果你真的很害怕自己会遗漏重点,而且会一直偷偷地回到旧有的习惯,请再阅读一次“启动高速的心理模式”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