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在课程中问:“在学校上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时,几乎每次都人人语塞,没有人答得出来。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浅白的文字来说明“学习”这件事情,因此都会用“大白话”告诉大家:“其实语文课旨在学习两件事情:‘说什么’和‘怎么说’。‘说什么’,是指我们要能看懂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涵,学习如何正确地‘输入’。‘怎么说’,是指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要让别人能看懂,学习如何正确地‘输出’。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如何把话说得漂亮、文章写得有美感。”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领域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输入垃圾,就会输出垃圾。”(Garbage in,garbage out.)所以语文课的重点在于学习看出眼前文章的优点,以及学习该优点。如果某位语文老师很重视写作,那么他肯定会要求学生以写作为目的来阅读文章,他会教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与用字遣词精美之处。而一位指导辩论的老师,肯定也会要求学生能读出文章的立论基础和逻辑推演的脉络。
别忘了,语文是用来沟通的,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是沟通的工具而已。语言会随当代环境变化而产生意义变化,加上人有百款,更是增加了沟通的复杂度与难度,但是人们需要沟通,这就是我们从小学到大一,一共上了13年必修语文课的原因之一。
总括来说,我将阅读目的分成四个层级,请见下图。其中第一层级跟第二层级是属于基础阅读,大概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以下概括说明各种主题文章的普遍性阅读目的,细节说明请见本书第四章到第六章。
文学类作品学习的重心,应该放在“怎么说”上,要慢慢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与优美,就是要慢慢读,才能读出文字美感。语文课本中的范例文章多数是文学作品,并不适合进行影像式阅读。
阅读目的的四个层级
影像阅读法非常适合用来阅读这两类书籍。一旦学会影像阅读法,不使用在它们身上就太浪费阅读时间了,会对不起自己哦!(www.xing528.com)
这类书籍有一些作者的文学造诣相当好,但是千万别因此而模糊焦点、忘了自己的阅读目的。记住,请不要以文学类的视角,来阅读社会科学类跟自然科学类的数据。
社会科学类跟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还可以再细分成两类:理论性、应用性。也可用另一种角度来区别:“黑白分明的”与具有“灰色地带的”。别以为都有“科学”这两个字,就以为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是属于同一种阅读角度的书籍,其实两者的着重点不尽相同,在本书第四章与第五章会进行更细致的说明。
这两类文章的作者,一定是针对某个现象存有疑问(作者的How),然后写出自己的思考脉络与验证方法(作者的Why),最后得到结论。但有时作者写出的结论并非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作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只到达某一点的里程碑而不是终点。对于一个只想知道标准答案的人来说,这种书籍肯定会被他摒弃,因为他“无法得到一个结果”。“没有结果”对他来说,代表脑中的困惑依旧存在,困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依旧存在。
对我来说,这两类书籍的结论(不管作者是否给出肯定性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作者的思考脉络其实更加重要。
大学时曾经上过一门关于企业营销的课程,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我发现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在该公司几乎没有机会运用,回忆当年长达十六周的课程,唯一能直接在职场中派上用场的,只有一个公式。但是,老师在讲述课程时所展现出来的思考脉络,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这种思考的能力,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宝藏。
理解作者的思考步骤与脉络,我认为阅读文章时,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启发。学习去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而不是只知道作者讲了什么理论、知识,千万别把自己当成是复印机,只会复制书中的看法与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