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五供: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美石美刻

石五供: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美石美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坟墓前的五供用石材雕成,故称“石五供”。石五供一般为香炉居中,瓶和烛台在两侧依次排列,位于二柱门以北的正中神道上。石五供最早来源于佛教的“三具足”,就是香炉一具,烛台一对,花瓶一对。明清陵寝中的石五供设在陵寝“后寝”部分的院内中轴线上,在方城前,二柱门以北,如无二柱门,则在陵寝门以北。在清代皇陵中共有18座石五供。

石五供: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美石美刻

高49厘米 残宽128厘米 厚25.5厘米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香炉花瓶、烛台组成的石五供,联体并列雕琢而成。每件方形,中供为长方形鼎炉,正面是草龙戏珠,上起镘头供;两侧花瓶装饰花草回纹;最外侧烛台装饰海水、江崖、祥云、回纹,一只残缺,背面无纹饰。

五供一般是由香炉、宝瓶和烛台共五件组成,多用于寺院、神龛及陵墓供案前的陈设供奉。用于坟墓前的五供用石材雕成,故称“石五供”。石五供始见于明代永乐帝长陵,后为定制,在明十三陵和清东、清西陵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石五供一般为香炉居中,瓶和烛台在两侧依次排列,位于二柱门以北的正中神道上。分为上枭、下枭和束腰三部分,束腰部分有八仙、八宝图案,所刻器物是用其谐音表示吉祥,如事事如意、平平安安、吉庆有余等。据《大清会典》里记载,帝陵、皇后陵里才设石五供,妃子园寝、皇太子园寝、亲王园寝、公主园寝内不设石五供。石五供最早来源于佛教的“三具足”,就是香炉一具,烛台一对,花瓶一对。按种类为三,故称“三具足”;按个数为五,则称为“五具足”,这一整套摆在供桌之上,民间称为“五供”。(www.xing528.com)

明清陵寝中的石五供设在陵寝“后寝”部分的院内中轴线上,在方城前,二柱门以北,如无二柱门,则在陵寝门以北。石五供分祭台和五供两部分,五供陈放在祭台之上,祭台和五供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祭台为标准的长方体须弥座形状。上枋雕刻缠枝莲花,上下枭雕刻仰覆莲花瓣,束腰刻琬花结带,下枋刻杂宝和吉祥图案。在清代皇陵中共有18座石五供。这些石五供从整体上看,前后没有明显的重大变化,但细加考察,无论是形制、结构、排列次序,还是雕刻纹饰、雕刻技法都有变化。

清代所有五供祭台的上枋看面皆雕刻缠枝莲花,上下枭刻仰覆莲瓣,束腰刻琬花结带,这些从清初到清末没有变化,纹饰上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下枋看面上。早期的陵寝祭台下枋图案多为一些杂宝,如古钱、银锭、双环、方胜、珊瑚等,很少有组合式的吉祥图案,更没有完整的“八宝”和“暗八仙”图案。从裕陵开始出现“八宝”或“暗八仙”,有时二者同时都有,或前后排列,或在同一面左右排列,或相间排列。晚期的陵寝又出现了许多带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利用某些珍禽、瑞兽、花草、虫鸟构成图案,并利用这些名称上的谐音,组合成含有人们经常企盼的某种愿望或境界。如两个柿子加一个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戟、磬、鱼组合的图案寓意“吉庆有余”。三支戟和笙寓意“连升三级”以及“琴棋书画”四艺图案。同时还出现了乐器、令旗、翎子、花篮、盆景、香几、花盆、拐杖等生活用品。中早期陵寝的祭台台面周边浮雕蔓草,而晚期的慈安陵、慈禧陵、惠陵祭台台面周边则雕刻缠枝莲花,而且在每朵莲花的花蕊处分别雕刻石榴佛手阴阳鱼、海棠等不同图案。总之,纹饰图案越到晚期越复杂、吉祥图案也越多,生活气息越浓厚。

田义墓石五供

早期陵寝石五供祭台纹饰图案的雕刻为浅浮雕,立体感不强,图案小,排列稀疏。随着时代的推移,越到后期,立体感越强烈,图案也变大。定陵、定东陵祭台下枋的图案采用的是高浮雕手法,技艺精湛、形象逼真,图案的排列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如慈禧陵的八宝和暗八仙相间排列,而慈安陵的八宝和暗八仙则左右排列。下枋分成许多小方格,每一方格内雕刻一件器物,颇为新颖别致。祭台下枋上的图案,雕刻最精美、最形象的莫过于慕东陵的石五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